楚辞《九歌》是屈原所作名篇,当然是国学中的宝贝。
屈原生活的先秦间隔我们太久远,大众会以为词句生涩难懂,可《九歌》却很受海内顶级艺术家青睐。

1978年,艺术家们如鱼龙归海,纷纭解脱题材的桎梏,他们满怀激情亲切向中国文化寻根,进而抒发自己的艺术表达。

少文也是个中一位。

李少文,1942年生,1963 年毕业于北京艺术学院,现任中心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屈原九歌绘画不雅赏名家李少文代表作

1978年,他报考央美的中国画系研究生,老师是赫赫有名的叶浅予。

1980年,李少文提交了一份毕业设计,这便是本日要说的《九歌》。

《九歌》原诗是由屈原根据敬拜神灵的乐歌所改编,共11篇,李少文的组画共9幅,除了东皇太一与湘夫人,其他九篇均有绘制。

右二是李少文老师

1.《云中君》

《九歌》的篇章名多为神灵之名,在楚地远古神话中,云中君对应云神,君一样平常是称呼男神,这里李少文将他塑造成女性样子,可能是为了呼应原诗的描述:她沐浴兰汤身飘喷鼻香,安居在云间殿堂,神光残酷,气宇轩昂。

《云中君》

实在屈原没有明指到底长什么样,但这种缥缈不定,变革万千的气质倒是挺符合人们对云的认识。

迢遥的天宇之上,云中君双目垂敛,腼腆一笑,舞姿闲雅。
她妩媚动人,又保持着圣洁的间隔感。

画面整体是柔和的淡粉色,质感独特,晶莹朦胧似珍珠。
女神的长发、飘带随空中的风四散飞扬,回旋往来来往,形成了一种律动的美。
细看身上的配饰璎珞,金光灿灿。

2.《湘君》

湘君是湘水男神,湘夫人是他的配偶。
《湘君》篇以湘夫人的口吻,倾诉对湘君的爱恋与思念。
相传舜帝巡行,半路去世去,他的妃子娥皇、女英闻讯悲哭,投湘水而去世。
这个传说可能与本诗有某种联系。

《湘君》

篇名《湘君》,李少文描述的还是湘夫人的形象。
构图对半裁开,下方是翠绿的岸,上方是水天一色、雾气迷蒙的湘水。
而回望湘水的湘夫人背影主轮廓线形成了第二层的对角线构图。
远处是龙舟,乃至最远方还有湘君的龙车隐约可见。

李少文采取了超时空的手腕,把湘夫人的多种形态固定在画面上,图中四个美人姿态不一,都是她。
这可能受到毕加索立体派多视点的影响。

而人物比例夸年夜拉伸,也有中国古代壁画、画像砖线条的影子。

3.《大司命》

这个大司命类似阎罗王,执掌人的死活。
他乘清气,高空飞行,阴阳变幻,神秘莫测,原诗以生命天命宽慰心中的对去世亡的不甘。

《大司命》

整幅图多用大块玄色,色调阴暗,神秘而冷峻。
全体黑袍的末端旋转到无限浩瀚时空中。
周围跳动的小绿鬼,发着癫,汇入无限梦魇中。

其余也费了不少青绿色(吉翠),带来右下方还能看到千里江山图的缩影。

大司命瞪着一双罗刹鬼眼,绿森森很吓人。
满头黑发反重力漂浮,黑袍一卷,显得神秘难测。

除了上述青绿山水,我们还能看到青铜器纹样,大司命下方驾车小龙,云纹,都显露出新奇精美的装饰感。

4.《少司命》

少司命和大司命是一对组合,就好比大家熟习的“北斗注去世,南斗注生”。
少司命主宰生养、缘分、婚配。
如果说大司命代表黑夜的冷峻,那么少司命就代表白天的温暖。

《少司命》

“与女沐兮咸池,曦女发兮阳之阿”“登九天兮抚慧星,疏长剑兮拥幼艾”

原诗形容少司命到日浴之地咸池洗头,到日出之处把头发晾干。
升上九天抚持彗星,

一手握剑,一手怀抱儿童。
李少文就以这两句为核心创作了少司命。

妖冶的阳光,褐色康健的皮肤,炎火红裙,形成温暖通亮的效果。

同样是超时空多形态固定,画面丰富,各个形态统摄和谐,极具浪漫主义色彩。

有趣的是,躺在黑发上的她,换成了蓝色裙子。

5.《东君》

东君,太阳神,朝阳东升,东君的光芒普惠大地,雄伟而壮美。

《东君》

东君的形象霸气外露,肌肉孔武有力,他炽热的光辉在战斗中闪耀,以他为中央旋转出巨大的能量,彷佛永无止境。
整体有楚文化原始的味道,也有解脱束缚,追求自由的当代精神。

李少文捉住一句:“举长矢兮射天狼”,便是东君引弓射箭的动作展开遐想。
射箭是为了阻挡灾星降临。
至于天狼,我看到右上角有一只青色小狼,恐怕便是象征。

“援北斗兮酌桂浆”(拿过北斗斟满了桂花酒)这里半跪的分身,正在饮酒。

“驾龙輈兮乘雷”,左下角有龙车造型,轮子转得飞快。
这里青龙与车架样貌又与大司命脚下的不同。

6.《河伯》

河伯,黄河水神,在中原神话体系中也常见,大家熟习他有结婚的爱好。

本篇是敬拜河伯之文,言语间都是对河伯的爱恋,学者推测可能是采取洛神的口吻。

《河伯》

河伯居中,坐着一只大乌龟,他是那样的怡然自得,衣服画出了轻纱的轻盈质感。

左边的女子(很像湘夫人)和右边分身,视觉都指向到中间的本体。

“乘白鼋兮逐文鱼”,座下便是一头白鼋,对角线上有龙车飞驰。
蓝色与白色交融,只觉“心飞扬兮浩荡”。

7.《山鬼》

山鬼,即山神。

神,不是正襟危坐的统治者,而更靠近精灵鬼怪。

元明以来,画家都喜好把她塑造成女性,常日她还会骑一只黑豹。

《山鬼》

屈原歌中山鬼,她当然是诡秘莫测的,但绝不是断绝情念的神仙,她更有多情的一壁。

“被薜荔兮带女萝”,山鬼身披薜荔,腰束女萝。
阁下赤豹趴着,眼神还是很鉴戒。

背朝读者的分身展示着她傲人的身材,脚边蹲着狐狸(原文说是狸猫)。

山鬼的肤色和嘴唇解释她是粗犷的,而眉目体态又通报出一种娟秀之美。
她彷佛有许多苦处,相思令她惆怅。

“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在山间采摘益寿的芝草,岩石磊磊葛藤四处盘绕)

题款辛酉年,可能是1981年二创,疑似仿作?

另找到一幅山鬼图,风格与上类似,但细节色彩有不少差异,不知是仿绘?还是作者重绘?

8.《国殇》

国殇纪念楚国将士的亡魂,歌颂他们的大胆战绩,有一种阳刚悲壮之美。

《国殇》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这一幅色彩比诸神要灰暗,正符合苍凉悲怆的挽歌。

李少文偏爱用分割构图,便是把原有元素切碎重组,形成大量的块面,形成光怪陆离的艺术效果,增强了画面的装饰性。

9.《礼魂》

礼魂是九歌的扫尾篇章,只有短短几句,完成祭礼后,青年们击鼓传花,舞蹈高歌,一改国殇忧郁气氛,变得欢畅起来。

《礼魂》

“传芭兮代舞”(通报鲜花,轮番舞蹈)

诸多美女腰肢细如杨柳,扭起S型曲线,舞蹈送神。

与传统工笔美术重彩技法不同,李少文爱用中间色调,也不是大略的平涂,我们顺着画面自上而下看:白-淡黄-红褐,色彩明度有阶梯式过渡。

我非常喜好这组画,李少文能深入读透屈原的诗歌精神,再现了诗歌意境,又能融入时期精神,增长了无穷的浪漫主义想象力。

它似歌剧,似图腾崇拜,似盛大的宴会,我们看到西方多时空运动态的叠加(画面中主角多次涌现),也看到从中国古代青铜器、壁画、漆器、画像石等处攫取的灵感表达。

《九歌》刊登在1980年12月《连环画报》封面

屈原的作品,代表的是楚文化,与中原文化关注人性,治国不同,楚文化更把稳天道,鬼神的问题。

是的,李少文敏锐地捉住了中国楚巫文化原始狂野,诡谲狞厉正与西方当代主义的共同点,一拍即合,产生神妙的化学反应。

《九歌》刊登在1980年12月《连环画报》封底

《九歌》组画是李少文的研究生毕业设计,导师叶浅予给予他一等奖学金,叶老对这位弟子评价很高。

1980年,《九歌》组画引起了广泛关注,后来有不少人评价和研究这套画。
小歪如今翻找挖掘,不免有拾人牙慧之嫌,请方家多多示正。

本稿件紧张参考了央美毕业生张荣宝所著“李少文《九歌》组画研究”论文,对我很有启示,在此特殊致谢。

李少文的其他绘画作品选

李少文绘有连环画《望江亭》《吴越之争》《涿鹿之战》等,另有公民文学版《西游记》插图,有《神曲》得到国外大奖,总体来说,作品并不多,列出部分供大家欣赏。

李少文惯用的分割法,张荣宝制图

1982 赏乐曲

补天

风尘三侠

霍小玉

不雅观音慈善缚红孩

秋声赋

神曲

神曲

释迦摩尼-永生童子喻

1978年后,起源于北京国际机场壁画,越来越多画家开始探索装饰类风格的工笔画。
比如央美的李少文、楼家本,辽宁美术的辛宽良、费长富,还有连环画家陈全胜,去了美国的丁绍光,他们都是此类风格中的俊彦,直到40年后的本日,还有太多值得爱好者学习思考的地方。

我是江户小歪,整理码字不易,如喜好本文请帮忙转发和点赞,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