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日是除夕,首先恭祝各位朋友们新春快乐,新的一年行好运!

在除夕这个大日子里,没有什么能比一家人团团圆圆,坐在一起吃顿年夜大饭更加令人期待的,也正是由于这种期待,立春这个日子有可能会一不留神被我们忽略了。

《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韶光2019年2月4日11时14分将迎来“立春”节气。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是“开始”的意思。
万物复苏成长,寓意着春季的开始。

立春|阳和起蛰品物皆春

《春秋公羊传》道:“春者何,岁之始也。

《群芳谱》云:“立,始建也。
春气始而建立。

常言道:“立春一日,百草回芽。
”立春的“立”,便是开始的意思,意味着冬天已结束,温暖而充满活气的春季开始了。
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贯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
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大地回春,万物复苏,此时是耕耘播种的好时节。

字解立春

《说文解字》说:“春,推也。
从艸屯,从日,艸春时生也。
会意,屯亦声……今隶作春字,亦作芚。
”春,催生。
字形由“艸、屯、日”构成,表示草在春天生发。
“春”是会意字,同时“屯”也是声旁······现在隶书写作“春”,也写作“芚”。

屯,既是声旁也是形旁,像一颗种子,上部冒芽,下部生根,表示种籽抽芽扎根。
经由了万物凋零的冬季,阳光回归,大地升温,地里的种子清醒破壳,扎根成长,广阔林野,遍布新绿。

古代立春

自古以来,立春便是一个传统节日。
中国自官方到民间都极为重视,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历史。

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
回来之后,要赏赐群臣,布德令以施惠兆民。
这种活动影响到庶民,使之成为后来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动 。

立春三候

一候,东风解冻。
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

二候,蜇虫始振。
立春五日后,蛰居的虫类逐步在洞中清醒。

三候,鱼陟负冰。
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
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备溶解的碎冰片,犹如被鱼负着一样平常浮在水面。

节气习俗与美食

在北方,饺子基本是每家在三十晚上必备的美食,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神往与诉求。
过年时,讲究守岁时包,辞岁时吃,即到子时吃,此时为两年之交、迎新辞旧的时候,具有分外意义。
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快意的意思,预示新的一年里交上好运。

与北方不同,南方的年夜大饭常日有火锅和鱼。
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着生活幸福,“年年有余”。
南方还有一些地方过春节讲究吃年糕,寓意“年年高(糕)”,象征收成一年比一年高、境界一年比一年高。

立春这天寄托着人们的希望,以是各地仍会有一些分外的办法来欢迎立春,比如“打春”、“咬春”、挂风车、踏青等。

唐宋之后,立春之日有食春饼与生菜的习俗,饼与生菜以盘装之,称为春盘。
这和源于汉代的元旦之日食五辛盘也有一定联系,故春盘亦称“辛盘”。
明清之时,除春饼、生菜外,兼食水红萝卜,谓能去春困,因而全体尝新活动称为“咬春”。

“咬春”寓意新的一年身体强健,万物繁衍不息。
以是,立春之日,人们最喜好的便是吃春饼、萝卜、春卷等。
今年立春偶遇除夕,这道“春饼”一定要放在年夜大饭菜单里噢!

民间有“鞭春”、“打春”的习俗,便是鞭打春牛,这种办法表示了人们对五谷丰产的美好期盼。

节气养生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说道:“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父老少。

立春开始后自然界活气勃勃,万物欣欣向荣,这时人们应该顺应自然界活气勃发之景,早睡早起,清晨去涣散步,放松形体,使情志随着春天生发之气而不可违背它。

春属木,与肝相应,肝的生理特点主疏泄,在志为怒,恶烦闷而喜调达。
因此要惬意身体,调达情志。
在春季开始时看重肝脏的颐养,能够使阳气得以宣达、代谢运行正常。

在作息韶光上,人们也应顺应自然界的规律,早睡早起,要力戒暴怒,更忌忧郁,做到心胸开阔,保持心境愉悦。

饮食要清淡,不要过度食用干燥、辛辣的食品。
同时,由于此时阳气上升随意马虎伤阴,以是要特殊看重养阴,可以多选用百合、山药、莲子、枸杞等食品。

今年立春尤为不同,恰逢农历除夕,百年之中仅见三回。
这样的巧合颇具中式阴阳相生的哲学意味,也契合了中国人传统的思维不雅观念:物极必反,结束亦是开始。
除夕之夜一年到头,告别旧日,张灯结彩;立春之日春天开始,万物复苏,鸟语花香。
挥别昔日,你是否已经做好准备欢迎活气盎然的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