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久是一个悲怀的角色,它的“瘦”早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意象,让一代代的人一直的咀嚼、回味。于是,秋,便在一页页枯色的纸张里,在一个个方正的汉字中低吟,把那缕缕的哀怨、愁绪、思念、顾虑,熏染得迷迷离离。
《秋夕》
【唐代】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首诗写失落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首句写秋天景色,用一“冷”字,暗示寒秋气氛,又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凄。二句写借扑萤以丁宁光阴,排解愁绪。三句写夜深仍不能眠,以待临幸,以天街如水,暗喻君情如冰。末句借倾慕牵牛织女,抒发心中悲苦。
《山中》
【唐代】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这幅由白石磷磷的小溪、鲜艳的红叶和无边的浓翠所组成的山中冬景,光荣斑斓光鲜,富于诗情画意,毫无萧瑟枯寂的情调。和作者某些专写安谧境界而不免带有清冷虚无色彩的小诗比较,这一首所流露的感情与美学意见意义都彷佛要更康健一些。
《秋思》
【唐代】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身分;到了中唐,叙事身分逐渐增多,日常生活情事每每成为绝句的习见题材,风格也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括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秋风词》
【唐代】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示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民气,何如当初莫相识。
此诗写在深秋的夜晚,墨客看见了高悬天空的明月,和栖息在已经落完叶子的树上的寒鸦,大概在此时墨客正在思念一个旧时的恋人, 此情此景, 不禁让墨客悲哀和无奈。这是范例的悲秋之作,秋风、秋月、落叶、寒鸦陪衬出凄凉的氛围 加上墨客的奇丽的想象,和对自己内心的完美刻画让整首诗显的凄婉动人。
《登高》
【唐代】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羽觞。
此诗载于《杜工部集》,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致,倾诉了墨客长年流落、老病孤愁的繁芜感情,年夜方激越、动人心弦。
《山行》
【唐代】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仲春花。
这首小诗不但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墨客内在精神天下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月夜忆舍弟》
【唐代】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去世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在古典诗歌中,思亲怀友是常见的题材,这类作品要力避平庸,不落俗套,单凭作者生活体验是不足的,还必须在表现手腕上匠心独运。杜甫正是在对这类常见题材的处理中,显出了他的大家本色。
《枫桥夜泊》
【唐代】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苏州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七绝以一愁字统起。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乘客子卧闻静夜钟声。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闻雁》
【唐代】韦应物
故宅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这是一个秋日的雨夜。独坐高斋的墨客在暗夜入耳着表面下个一直的淅淅沥沥的秋雨,益觉察得夜的深奥深厚、秋的凄寒和高斋的空寂。这样一种萧瑟凄寂的环境气氛不免要触动远宦者的归思。韦应物家居长安,和滁州相隔两千余里。纵然白天登楼引领遥望,也会有云山阻隔、归路迢递之感;暗夜沉沉,四望一片模糊,自然更不知其眇在何处了。故宅的眇远,本来就和归思的悠长构成正比,再加上这漫漫永夜、绵绵秋雨,就更使这归思无穷无已、悠然不尽了。一、二两句,上句以设问起,下句出以慨叹,言外自含无限低徊怅惘之情。“方”字透出归思正殷,为三、四高斋闻雁作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