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王维的诗歌,我们会仿佛进入一个令人忘俗、神清气爽的境界。
安史之乱后,王维彻底过上了“半官半隐”的生活。
他在蓝田有一处别业,名为“辋川”,他时常到此度假。
或与朋侪寻幽探密,吟诗为难刁难;或独自一人来往于山水阡陌之间。
《辛夷坞》、《鹿柴》、《竹里馆》描写的都是辋川庄的美景。
他还曾写过一首《积雨辋川庄作》,被誉为“七律的压卷之作”。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不雅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这首诗描写的是夏日雨后的所见所感,营造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表达了墨客阔别尘俗的闲情文雅。
诗歌首联从雨后的烟火着笔,顺着墨客的笔调,我们看到了一幅怡然自乐的田园画面。
雨停了,空气中流淌着凉凉的湿意,安静祥和的村落里,断断续续地飘散着缕缕青烟。
不久后,藜黍的暗香便溢满了村落,妇人们匆匆装好饭菜赶往东边的田地。
短短10多字,农妇田夫悠然自得的生活便宛然在目了。
颔联两句是千古名句,墨客捉住水,田中的白鹭和林间的黄鹂,大作文章,将夏日山野的美景描述得穷形尽相,给人一种富有生命力之感。
布满积水的野外里,一行白鹭掠空而起;野外旁的林木中,传来清脆婉转的黄鹂声。
为何这两句历来为人所称道。
我以为有三个缘故原由,一是色彩的描述,洁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营造了一场色彩光鲜的视觉盛宴,让我忍不住想起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上苍”。
第二是动作和声音的有机结合,白鹭的“飞”,黄鹂的“啭”,相映成趣,共同描述了一幅有条有理的山水野外美景。
第三是叠词的利用,“漠漠”和“阴阴”,两个叠词将这个画面变得开阔而深邃,而且具有很强的韵律感,读来朗朗上口。
颈联两句墨客开始写自己在山野间的独处生活。
他在安谧的山中独坐,看着木槿花朝开暮谢;饥饿时便折露葵而食,虽是清茶淡饭,却让墨客以为很知足。
“槿”是一种朝开暮谢的植物,古人常常以此指代人生无常。
王维“不雅观朝槿”算是一种悟道,此时的他早已忘怀世间的纷纭扰扰,以是末了发出了“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的感慨。
这两句引用了《庄子》和《列子》中的典故,表明了墨客阔别尘俗,归隐山林的闲情文雅。
“野老”说的是杨朱的故事,杨朱一开始去和老子学道的时候,路上之人是“舍者避席,炀者避灶”,对他礼让有加;而当他学成归来后,“舍息之人与争席而坐矣”。
这个典故表明的是一种不拘礼节,彼此融洽的状态。
而“海鸥”的典故是说有个人原来和海鸥很亲近,然而有一天,他的父亲想要将海鸥捉回来,从那天起,海鸥便对贰心生猜忌,不再与之亲近。
王维借用这两个典故是想解释自己如今阔别官场的纷争,耽于山林之乐,随性而活,还有谁会猜忌他呢?
唐朝最美的田园风光,就藏在王维的这首诗中,令人惊艳。
很多时候,我们喜好王维的诗歌,不仅是神往他笔下的柔美风光,更主要的是他在诗中所传达的那种恬淡悠然的心境。
就像这首诗,不仅描述了一幅绝美的夏日田园风光,更融入了墨客的禅趣和感悟,
后来有人将这首诗推为“全唐七律的压卷之作”,不知你们怎么看呢?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喜好这篇文章的朋友,就点个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