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虽如此说,但能精准地把握事物实质,并且用简练准确的措辞来高度概括的人并不多。本日我们要分享的这位墨客,正是个中的一个,虽然他不似李煜和苏轼有这么高的人气,但他倒也是位有个性的墨客,此人便是唐代“不有名墨客”祖咏。
终南望馀雪根据《唐诗纪事》的记载,祖咏年少时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当时文试给的题目是“终南望馀雪”,哀求是依据这个考题写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长律。祖咏看到题目后,思考了一会便写下四句。
终南望馀雪
唐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本诗中的“终南”便是终南山,“阴岭”便是背向太阳的山岭。“霁”便是景象放晴。
对付这首诗,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从长安望过去,可以看到终南山北面俊美奇丽的景致,远了望去,那层层积雪彷佛漂浮在云端上。
雪停后景象放晴,夕阳的微光染亮树梢,积雪融化给傍晚的长安城增长了几分寒意。
鉴赏
“终南阴岭秀”,只有阴岭才有积雪,以是从长安了望终南山,所见该当是秀美的北岭,而这“秀”字是对终南山整体景致的印象。
下一句“积雪浮云端”便是对雪后终南山景致的详细描写。该句“浮”字用得甚妙,积雪自然不是真的浮在云端上,而是山岭高耸入九霄,而景象放晴后,夕阳的微光照射在洁白的雪上,白雪闪闪发光加上流动的云彩,便给人浮在云端上的错觉。
那么,我们如此从诗句中得知景象已经放晴的呢?首先,若是灰蒙蒙的大雪天,了望是看不见终南山的。再次一个“霁”字便交代清楚当时的景象是雪后初晴,表明可以看见终南山馀雪是客不雅观存在的,而不是凭空想象。
然而墨客的细心之处可不止于此,他说是“林表”才能“明霁色”,而不是别的的地方,可见放晴的时候已经是夕阳西下,这也为下一句的“增暮寒”作铺垫。
结语
这虽然是祖咏写的应试诗,但从此也足可见他的文学功底,能够感想熏染到他溢出屏幕的才华。只管这首诗写得如此幽美,但终极他还是名落孙山,这又是为何?
原来,考题是必须写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长律,但祖咏却只写了这么四句便停笔了。是他江郎才尽了吗?不然,他认为只这四句便是完美,再多加便多此一举了,因而只管考官给他机会添加,他也不愿意多加两句,末了只能失落去上榜的机会。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祖咏是一位有个性有想法的墨客,但有时学会妥协大概会有更好的结果,你们说是不是呢?当然,这个中的得失落只能自己衡量。
参考资料
《唐七律诗钞》
《载酒园诗话又编》
赵明华《唐诗原来可以这样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