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鄙人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迈,青阳逼岁除。
永赍恨不寐,松月夜窗虚。
本日欣赏的是唐朝著名田园墨客孟浩然的诗歌《岁暮归南山》。说实话,这首诗与他的其他诗作比较并不出色,但影响深远,由于听说这首诗断送了墨客生平的奇迹和幸福。
孟浩然,今湖北襄阳人,年轻时好节义,喜好救人于危难之中。23岁那年,孟浩然和好友张子容一同隐居鹿门山,但第二年(公元712年),张子容就不甘寂寞,出山备考进士。孟浩然也动了“凡心”,于是辞亲远行,在长江流域一带广交朋友,干谒公卿名流,以求进身之机。后来又在洛阳漂了三年,但一无所获。
请人引荐的路子没能走通,公元727年,年近四十岁的孟浩然决定去京师长安通过科举考试碰尝尝看,但切切没有想到,终极碰到的却是霉运。
先是出行不利。孟浩然动身去长安时正是冬天,前路漫漫,不巧又碰上了大雪天,个中艰辛可想而知。在《赴京途中遇雪》诗中,孟浩然写到:在漫长的通往长安的大道上,险些一个月来都是阴沉沉的景象。抬眼处,白茫茫的大雪盖满了山野和平川,连大雁都找不到栖宿的沙洲,成群的饥饿的乌鸦在野外中乱叫……我满腹愁闷四处遥望,却见不到一焚烧食。
路上吃点苦倒也罢了,更可悲的是孟浩然科举考试失落利,不得已滞留长安,做了“京漂”。其间,他一方面结交名流,希望有权势者引荐,另一方面,还常去文人学士的重地——太学探求机会。史籍说,孟浩然曾经在太学赋诗,“一座嗟伏,无敢抗”。逐步地,随着名气越来越大,加上他长于交际,人品也好,连张九龄和王维也成了好朋友。
一天,王维偷偷约请孟浩然到自己的办公室(内署)谈天,忽然唐玄宗来找王维。作为布衣的孟浩然是没有资格见天子的,错愕无奈之下,只好藏在了床下。
玄宗进屋后,王维不敢遮盖,就实话实说,不想唐玄宗很是惊喜说:“我早听说他这个人,但是没能见到,为什么由于害怕而藏起来呢?”于是叫孟浩然出来。发言中,唐玄宗问孟浩然最近有没有得意之作,孟浩然再次下拜,激动地吟出了《岁暮归南山》: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鄙人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让在场的人切切没想到的是,孟浩然正吟得起劲,玄宗却怫然不悦责备说:“你自己不求做官,而且我也未尝舍弃你,为什么要曲解我,你还是回你的南山去吧。”
就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不但白白失落去,还得罪了天子老儿。眼见得在长安再待下去已经没故意义,孟浩然只得满腹忧郁和惆怅地告别了王维,踏上了回家的路。
时期所限,孟浩然没有像歌星费翔那样唱出“我已是满怀怠倦,眼里是酸楚的泪”(《故乡的云》),而是写了一首《留别王维》: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宅扉。”
王维只管不舍,但也知道已经无力归天,于是写下一首《送孟六归襄阳》表达依依之情。诗中写到:
“杜门不欲出,久与世情疏。以此为长策,劝君归旧庐。醉歌田舍酒,笑读古人书。好是生平事,无劳献子虚。”
从诗中不丢脸出,王维彷佛对孟浩然在天子面前的临场发挥持保留见地,但不又不好多说什么,于是解脱说是由于孟浩然长期以来韬匮藏珠,与现实社会脱节才欠妥心得罪了天子。既然这样,劝你还是先回老家吧。在乡下醉酒当歌什么的,也挺好的。
那么,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究竟说了什么呢,诗歌大意说:
我不再到宫门前上书陈情,回到了南山那破旧的茅屋。我没有才能以是让明主弃而不用,又因常常生病朋友们也逐渐疏远。白发增多催人逐步老去,如今岁暮又至新春快要到来。我心赍恨绪夜不能寐,只有松影月光映照窗户一片空寂。
从中不丢脸出,孟浩然的这首诗中充满压抑和怨悱之情。首联就说自己要停滞追求做官归隐南山;颔联说自己命运多舛;颈联自叹年华虚度,壮志难酬;尾联更是感情低沉,一派愁寂空虚之情。无论于情于理,该诗作为“贡品”呈给天子都是不合时宜的,也难怪唐玄宗发火。
另据史籍记载,归田园居后的孟浩然,曾经再次碰着朱紫提携,但被他延误摧残浪费蹂躏。话说某年,采访使韩朝宗约请孟浩然一起到京师长安,希望举荐他做官。但出发当天,孟浩然有朋友来访,于是把酒甚欢。席间有人提醒他该当和韩公一起动身了,孟浩然叱责说:“已经可以饮酒了,哪有功夫管其他的?”等了半天不见人影,韩朝宗恼了,拂袖而去。听说,事后孟浩然并没有后悔。
就这样,满腹诗书的著名田园墨客孟浩然以布衣走到了人生终点。
公元740年,刚过定命之年的孟浩然迎来了另一个好朋友——王昌龄。好客的孟浩然大摆宴席,与王昌龄开怀畅饮,其间,还特地上了一道汉江特产——查头鳊。听说,这种河鲜非常美味,让人百吃不厌。
问题是,此时孟浩然背上生疮,经由诊疗刚刚有点转机,郎中明确告诫他不能吃河鲜、海鲜等发物。但孟浩然酒性大发且美味在前,于是大快朵颐,结果不久后,背疮再次产生发火,从此一病不起,不久即撒手人寰。
去世去元知万事空。从此,世间只留下了好友王昌龄的仇恨,还有孟浩然的诗作以及有关他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