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秋望》(唐)杜牧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注释】

秋望:在秋日了望。

倚:靠着,倚立。
霜树:指深秋时节的树。
外:上。

镜天:像镜子一样通亮、清洁的天空。
毫:非常眇小的东西。

气势:景象、派头。

【译文】

楼阁高耸倚在经霜的树林外,登高望远,天空澄澈如明镜一样平常无纤云一毫。
雄伟的南山在澄明的秋日竟是那样嵬峨,与清爽秋色气势互不相让,仿佛要与秋色试比气势的高低。

【赏析】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
太和二年(828年)进士。
与李商隐合称“小李杜”。

这是一曲高秋的赞歌。
首句点出“望”的立足点。
楼高耸,树霜染,在这样一个立足点上,方能纵览长安高秋天景色物的全局。
次句所望时天宇的景象:“镜天无一毫”,这澄澈、空明近乎虚空般的天空,是那么的高远寥廓,这正是秋日天宇的范例特色,此情此景中的墨客,当是赏心悦目的心境、高远澄净的肚量胸襟。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第三句转笔写到了望中的终南山。
将它和“秋色”比较,用有形的南山,衬托出了抽象虚泛的秋色,不但详细地表现出“秋色”之“高”,而且写出了它的气势、精神和性情,而这正是墨客肚量胸襟的象征与外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