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论景致,最让益阳人骄傲的有十景:关濑惊湍、志溪帆落、会龙栖霞、裴亭云树、白鹿晚钟、庆洲渔唱、西湾春望、碧津晓渡、甘垒夜月、十洲分涨。
跟著名的“潇湘八景”一样,这里每个景点都承载着一段历史,个中绝大多数都来自“三国”。
比如最著名的有关云长单刀赴会前磨刀砺器的“磨刀亭”,还有关羽、鲁肃会谈所在地临江亭,个中关云长下船上坡赴会的“碧津渡口”,至今还是益阳著名的轮渡码头。
  十景之中,最值得一提的是“白鹿晚钟”。
“吟登萧寺旃檀阁,醉倚王家玳瑁筵。
”唐朝墨客江为因一首《题白鹿寺》,被南唐后主由衷惊叹。
白鹿寺始建于唐宪宗元和年间,相传唐代名相裴休贬任荆南节度使时,常往来于湘江和资水间,数次栖住益阳。
他最喜结交隐逸高贤之士,于是在资江边结庐读书。
裴休喜好佛学,夜深人静之时常在山上秉烛夜读,引得一只仙白鹿容身聆听。
每晚只要经声响起,白鹿就会飞来听经……因此,后人们在山下建了一座庙,遂取名为“白鹿寺”。
寺内有一口沉重的古铜钟,钟声常在落霞中悠悠远扬,“白鹿晚钟”因此得名。
  对付外界来说,益阳的风景和人文彷佛都和茶叶紧密联系在一起。
益阳安化产茶历史悠久,唐宋期间,就已誉满天下,素称“茶乡”。
当时的商人为了方便马帮运输茶叶,从资水的唐家不雅观,经江南、陈王、洞市,至新化,集资建筑了一条延绵悠长的青石板专道,后人称之为“茶马古道”。
  然而,便是这条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着的弯曲通道,成了本日独具一格的人文景不雅观,隔着久远的光阴,让来来往往的游客乐不思蜀,仿佛还能听见马帮清脆悠扬的驼铃声,闻到馥郁飘散的茶喷鼻香。
  中国人都知道,在益阳,跟茶一样出名的是“益阳出美女”,诗意的桃花江险些便是孕育美女的摇篮。
20世纪30年代,著名音乐家黎锦晖谱写的一曲《桃花江是美人窝》使桃花江名扬四海。
从此,桃花江披上了一层神秘外衣,成了众人神往的世外桃源。
行走个中,江水如镜,树影斑驳,羞女山的妩媚亦幻亦真,难怪有人赞桃花江:“不似漓江,胜似漓江”。
  可以想像,在中国历史文化的长河中,古老的益阳曾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的容身。
如今的益阳不仅文化厚重,水陆交通的发展更这天月牙异。
长益高速公路、石长铁路、319国道穿越境内,是省会长沙通往大西南的要道;水路外达长沙各口岸;湘黔铁路穿越安化县境,洛湛铁路线在益阳设立枢纽站……四通八达的益阳,彷佛永久都在等待四面八方的游客。

编辑 | 栖栖

益阳人都未必知道这首诗写尽了益阳的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