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中国诗词大会》的影响,诗词学习提上了很多家庭亲子阅读的议事日程。

最近我开始给孩子读诗词,当我为教材发愁的时候,同事推举我一本《给孩子的古诗词》,这本书豆瓣评分8.4分,是由叶嘉莹师长西席编著,张静博士整理的。

这本书选取了218首诗词,包括177首诗和41首词。
在媒介中,叶嘉莹师长西席写出了选诗的原则:适宜孩子阅读的兴趣和能力。
对付那些只以刻画工巧以及超出孩子认知水平的诗词不予选录。

考虑到现在读者有听书的习气,叶嘉莹师长西席亲自吟诵并讲解诗词。
读者扫描二维码就可以收听。

培养孩子的诗词情怀给孩子的古诗词让父母满载而归

这本书选的第一首诗是《诗经·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

这首诗在《经典咏流传》的节目中,雷佳和古诗童韵合唱团演唱过。
每次只要我打开手机,孩子就会翻《蒹葭》这首歌的牌子,每次都要听这首。

我不知道他为什么喜好听这首诗的演唱,或许是诗的内容,亦或是旋律,让他百听不厌,越听越喜好。

02

张静博士卖力《给孩子古诗词》这本书的整理事情。
她在《诗词正能量》这个节目中讲解过这本书收录的一些诗词。
我们也可以结合张静博士的讲解,强化学习效果。

比如张静博士讲了杜甫的《缚鸡行》这首诗。
她用故事的形式讲解了「鸡虫得失落无了时,瞩目寒江倚山阁」,即如何从「鸡虫」得失落之中跳脱出来,从而将目标投注在更加高远的目标上。

她讲了杨振宁师长西席的故事。
1949年,当时杨师长西席在普林斯顿高档研究院做博士后研究时,为了五万美金的褒奖,沉迷于字谜游戏。

培养孩子的诗词情怀:《给孩子的古诗词》让父母满载而归

连续奋战六天六夜后,当杨师长西席拖着怠倦的身体回到家里时,他从报纸上看到日本科学家汤川秀树荣获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而汤川秀树也这天本首位得到诺贝尔奖的科学家。

培养孩子的诗词情怀:《给孩子的古诗词》让父母满载而归

那一刻,杨振宁师长西席意识到自己为了得到奖金猜字谜这件事,与得到诺贝尔奖的目标背道而驰。

后来,杨振宁师长西席把精力全部投注在物理学奇迹中,取得了全球瞩目的造诣。

初读这首诗的时候,我觉得不随意马虎背诵。
张静博士的讲解,加深了我的理解,让我很快就记住了。
在生活中,也时候提醒自己,不要陷于「鸡虫」得失落之中。

孩子特殊喜好这首诗,上幼儿园的他并不能理解这首诗的意境,但是他很喜好小动物,听到诗词中有鸡、虫时,他觉得很故意思。

一打开这本书,他就嚷嚷着说:“妈妈,读小奴缚鸡向市卖……”

我就把《缚鸡行》这首诗给他读一遍。
读完后,孩子会说:“妈妈,再读一遍。
鸡和虫去哪里了?”

对付书中网络的诗词,除了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外,还有很多哲理,言有尽而意无穷。
父母可以用这些诗词,与孩子共勉。

比如见告孩子要珍惜光阴时,可以用岳飞《满江红》中的名句:“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如果二胎家庭的父母见告孩子,兄弟姐妹之间要相亲相爱时,可以用苏轼《水调歌头》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同时,父母可以给孩子讲讲苏轼苏辙兄弟深厚的伯仲之情。

如果父母想见告孩子,人生须要经历一些风雨才能见彩虹,须要无畏和豁达时,可以用苏轼《定风波》的名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哲思,我们的精神需求,都能在诗词中得到抚慰。
无论是得意还是失落意,顺境还是困境,诗词让我们与自己、与他人、与过去、与现在握手言和。
这便是诗词的疗愈功能。

03

为更好地学习诗词,我们须要理解诗词的作者及背后的故事。

而读一本书呢,我们汲取的能量,不仅仅来源于书本的内容,还有书本作者的魅力。
因此,我们要理解书的编著者---叶嘉莹师长西席。

结合叶嘉莹师长西席的经历,理解她编著这本书的初心「诗词可以提升人之心灵品质」,更有助于我们学习诗词。

她生平经历无数的苦难,诗词是她的精神抚慰,面对人生的不幸,她从诗词中汲取力量。
她晚年分两次捐款,共计3500多万。
她自己却生活简朴,淡泊名利,连捐款仪式都没有出席。

她被誉为中国末了一位「穿裙子的士」。

培养孩子的诗词情怀:《给孩子的古诗词》让父母满载而归

现在叶嘉莹师长西席的记录片《掬水月在手》已经上映,豆瓣评分8.1分。
对此,我满心期待。

看了网友的影评,我认为这位网友对叶嘉莹师长西席的概括非常恰当:谦谦君子,思维清晰,登时书柜,谈吐高雅,任性可爱,豁达大度、不遗余力传播诗词。

04

生活在这个时期的我们是幸福的,不仅可以读到先贤的诗词,当面对海量的诗词无从选择时,那些有担当、有修为、有传承理念的诗词大咖,倾注心血,为我们选编适宜学习的诗词。

苏轼在《赤壁赋》中,写道:“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在我看来,诗词就像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

愿为人父母的我们,能把这些宝贵的财富,与子孙后代共享。

作者┃尖尖角

编辑┃丄学号

来源┃山伯教诲-专注礼育养育教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