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陆蓉

1

那是安史之乱时的长安

正派深秋时节,焦黄的树叶簌簌落下,在地上积了厚厚一层。

章台柳章台柳往日青青今在否

城郊一个佛寺里,一个穿着禅衣僧鞋的年轻少妇正拿着毛竹扎成的扫帚清扫院子里的落叶。
她的柳叶弯眉下生着一双翦水秋瞳,在略显苍白的鹅蛋脸上恰到好处地勾勒出她的仙颜。

她的动作缓慢而生疏,可以看出,她有些心不在焉,也有些干瘪。

寺里的僧众都知道,这个女人姓柳,是一年多前刚来到寺里的,她虽然打扮地像个僧人却并不是比丘尼,在这里也不是为了修行而是要躲避战乱。

安史之乱爆发时,她的丈夫适值不在长安,叛军破城时家里能主事的只有她一个人。
叛军进城后沿路烧杀劫掠,看到年轻貌美的女子乃至就地淫乱,昨日还热闹繁华的长安转瞬间就被鲜血和惨叫充斥。

目睹这统统的她无比惊悸,仓促间用灶膛灰涂黑了脸,混在逃难的人群里不管不顾奔向城郊。
幸而寺里的师太发了善心收留了她,她便剃了度,住了下来,齐心专心在此地等丈夫回来找她。

可一等便是一年多,长安始终为叛军所占,丈夫也没有传来一点。
她在日复一日的呆板劳作和等待中逐步失落去了神采。

这天她像往常一样做着洒扫的活计,溘然,眼皮猛地跳了起来。
她正要抬起手揉揉眼睛,就听到一阵急匆匆的脚步声传来,伴随着脚步声的还有一个充满欣喜的声音:“皇上收复长安了!
收复长安了!
叛军都被打跑了!

“啪嗒”一声,扫帚从手中滑落,激起一阵周详的尘埃,而她长久以来只有哀愁的脸上也终于迸发出一个笑颜。

还没来得及仔细问问,又有一个军士打扮的人走进来,那人手里拿着个绸袋,问道:“此处可有一位姓柳的夫人?”

2

这封信是柳氏的夫君韩翃央人送来的,没错,便是“大历十才子”之一的那个韩翃。

韩翃,字君平,南阳人。
他资质聪颖,自幼勤奋好学,在天宝十三年考中进士。
韩翃能名列大历十才子,诗文成绩之高不必多说,而他能成为十才子中最有名的一个,更与发生在他和柳氏间的这段传奇故事有关。

韩翃年轻时住在长安,与城里的李生是好朋友。
李生家境富余,家里有个宠姬貌美擅歌,每当家中有宴会时李生总会把她叫出来侍奉客人,这个宠姬便是柳氏。

据太平广记记载,柳氏“艳艳一时,喜谈谑,善讴咏”,韩翃总去李生家里宴饮,总是能见到她,一来二去的,便喜好上了这个姑娘。
柳氏爱慕诗才,也对韩翃默默爱慕。

奈何柳氏不是自由身,二人只得在李生眼皮子地下悄悄来往,趁李生不把稳才能说上两句话。

但对一个人的喜好是掩饰笼罩不住的,韶光长了李生难免察觉了两人对彼此的爱慕。
李生向来是个大方的人,此番一个是挚交好友,一个是多年宠姬,他更没有情由不玉成他们。
一次酒正酣时,李生问韩翃:“柳夫人容色非常,韩秀才文章特异。
欲以柳荐枕于韩君,可乎?”

韩翃一惊,只觉酒醒了大半,直疑惑是自己听错了。
待对上李生诚挚的目光时才反应过来是真的。
一阵狂喜涌上心头,他连忙对李生重重拜了下去。
李生除了把柳氏送给韩翃,还另赠了三十万喜钱。

新婚燕尔时是过了一年多浓情蜜意的日子的,婚后第二年韩翃及第,依礼他要离开长安回老家省亲,没想到他刚离开就爆发了安史之乱,他想尽办法才托人在唐军收复长安后给柳氏带了信。

3

柳氏接过绸袋,里面有半袋金子和一张信纸,纸上只有一首诗,诗名为《章台柳》:

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

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他在诉说对她的思念,但如此边幅又恰逢浊世,若是落入贼人之手也是可以理解的。
他盼着他全须全尾躲在某个地方等着他,又害怕她不由自主受人侮辱,以是他不得欠妥心翼翼地问一句“昔日青青今在否”,这也是在问你还在等我吗?

柳氏捧着诗泪如雨下,积攒许久的委曲和惊惧在这一刻尽数随着泪水发泄出来。
泪水很快洇湿了墨迹,她就把诗牢牢按向自己干燥温暖的心口,贪婪地感想熏染着信纸上不存在的温度。
她按地那样紧,仿佛这样就能感想熏染到千里之外丈夫的心跳了一样。

平复下来的她就《章台柳》合了首《杨柳枝》,仍托来人转交给韩翃:

杨柳枝,芳菲节,可恨年年赠离去。

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

这是在说,吾枝唯君堪折啊。

可《杨柳枝》还没送到韩翃手里,倒先被回纥将领沙吒利知道了。
朝廷与叛军作战时曾几次向回纥借兵,回纥人也确实立下了汗马功劳,仗着这些功劳,他们在大唐横行一时。

那沙吒利听说柳氏不仅会作诗还是个艳绝一时的佳人,色心大起就把她掳了回去,百般宠爱。
可怜柳氏在叛军部下逃过了一劫,却在“友军”的手里遭逢不幸。

等收到复书的韩翃喜不自胜回到长安时,柳氏已经不属于他了。

韩翃失落魂落魄,无比痛恨自己,他该当早点回来的。
可是事实如此已成定局,还能有什么办法?他浑浑噩噩,在长安街头漫无目的游荡,希冀着哪天能再见柳氏一壁。

一天,远处行来一辆装饰精美的牛车,车里坐的正是柳氏。
柳氏知道韩翃回来了,但此时的他得罪沙吒利不起,故来此一见,权当告别。
她隔着车帘递出一个装着喷鼻香膏的盒子,道:“当速永诀,原置诚念。

4

韩翃接过盒子愣愣站在原地,看着逐渐远去的牛车,心碎如割。

当天晚上,同寅们邀韩翃一起去酒楼,他强打精神勉强答应同去。
席间众人推杯换盏大笑淋漓,只有他无论如何也笑不出来,由于仅仅伪装出一幅沉着的样子已经耗尽了他的力量。

在场一个叫许俊的虞候创造了韩翃的非常,问明实情后拍案而起,大怒道:“岂有此理!
我大唐子民在大唐边陲岂能受异族欺凌!
足下在此等我,我去救夫人回来。

许俊直率却不冒失,他在路上想了个绝妙的主张。
许俊纵马到沙吒利府邸前年夜声疾呼:“将军发了顽疾,要见夫人!
”府上仆众听说将军失事了一个个焦急得很,忙把柳氏请了出来,让许俊速送夫人与将军相见。

柳氏一上马,许俊便奉告了原形。
当晚,韩翃夫妻终于团圆。

韩翃和许俊的上司侯希逸担心沙吒利事后会报复,就上书向唐肃宗解释了此事的原委。
唐肃宗也认为是沙吒利的差错,韩翃夫妇并没有做错什么,但当时战乱未停烽烟未熄,朝廷不能直接得罪回纥。
因此虽然肃宗把柳氏判归韩翃,但同时赏给沙咤利二百万前以作补偿。

到这里,韩翃和柳氏才没有了后顾之忧,可以安安稳稳地连续生活了。

韩翃在肃宗一朝没有受到重用,直到唐德宗登基后才由于一首讽刺外戚专权的诗得到关注。
这首诗是《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烛炬,轻烟散入五侯家。

相传德宗读了这首诗后很喜好,急速敕令给韩翃升官。
可当时官员里有两个韩翃,同名同姓,传令的人不解,便问德宗是哪个韩翃,德宗答:“春城无处不飞花的那个韩翃。

5

安史之乱是唐由盛转衰的标志,当一个国家逐渐衰弱,生活在那里的百姓也免不了流落

生活,韩柳二人的遭遇便是个中最好的例子。

所幸此时离唐的彻底崩塌还有着一百多年的间隔,他们二人尚可有个圆满的结局。
韩翃的生卒年份和业绩已无可考,但我相信,他们二人一定是相互扶持着走到命运的尽头的。

作者:陆蓉,95后,喜好读诗词历史,于书页间见证纸彼苍生的悲欢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