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气吞全楚[3],孤舟望不穷[4]。
两仪浮澹沲[5],万象入鸿蒙[6]。
氷雪凝壶净[7],烟霞拂镜融[8]。
查慎行(1650—1728):清浙江海宁人,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
[1] 载《敬业堂诗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8-29.
[2] 查慎行(1650—1728):清浙江海宁人,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改字悔余,晚号初白老人。黄宗羲弟子。康熙三十二年举人,四十二年以献诗赐进士出身,授编修。后归里。雍正间,受弟嗣庭狱牵连,旋得释,归后即卒。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有《他山诗钞》、《敬业堂集》。
[3] 一气:一口气;接连不断。《宣和遗事》前集:“有僧人带来行童见师囚了,一气走至汴河岸上。”
[4] 孤舟:孤独的船。晋·陶潜《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诗:“眇眇孤舟游,绵绵归思纡。”不穷:无穷尽;无终极。《老子》:“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5] 两仪:指天地。《易·系辞上》:“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孔颖达疏:“不言天地而言两仪者,指其物体;下与四象(金、木、水、火)相对,故曰两仪,谓两体容仪也。”澹沲(dàn duò):荡漾貌。明·高启《感旧酬宋军咨见寄》诗:“风日初澹沲,樱桃作繁英。”
[6] 万象:宇宙间统统事物或景象。南朝·宋·谢灵运《从游京口北固应诏》诗:“皇心美阳泽,万象咸光昭。”鸿蒙:传说在盘古开天辟地之前,天下是一团混沌状,因此把那个时期称作鸿蒙时期,后来该词也常被用来泛指远古时期。引申为迷漫广大貌;东方之野,日出之处;高空。
[7] 氷雪:形容心地纯净洁白或操守清正贞洁。隋· 江总《入摄山栖霞寺》诗:“浄心抱冰雪,暮齿逼桑榆。”
[8] 烟霞:烟雾;云霞。南朝·齐·谢朓《拟宋玉〈风赋〉》:“烟霞润色,荃荑结芳。”
恍疑天四合[1],长见日当中[2]。
散作鱼鳞去[3],虚凭鸟道通[4]。
年夜水年莫纪[5],开坼力何雄[6]。
险蓄波涛势[7],阴防雾雨雺[8]。
落帆分向背[9],瞻斗辨西东[10]。
[1] 恍疑:犹仿佛。《西游记》第二八回:“三四紫巍巍的髭髯,恍疑是那荔枝排芽。”四合:四面围拢。汉·班固 《西都赋》:“人不得顾,车不得旋,阗城溢郭,旁流百廛,尘凡四合,烟云相连。”
[2] 长见:远见。《吕氏春秋·长见》:“智以是相过,以其长见与短见也。”高诱注:“长,远也。”
[3] 鱼鳞:借指鱼鳞状的云。宋·梅尧臣《春晴对月》诗:“云扫鱼鳞静,天开桂魄清。”
[4] 虚凭:凌空。南朝梁袁昂《古今书评》:“张伯英书如汉武帝爱道,凭虚欲仙。”鸟道:比喻险要的山路,只有飞鸟可以通畅。南朝·梁·沈约《愍涂赋》:“依云边以知国,极鸟道以瞻家。”
[5] 年夜水:浩大的水流。战国·楚·宋玉《小言赋》:“析飞糠以为舆,剖粃糟以为舟,泛然投乎杯水中,淡若巨海之年夜水。”
[6] 开坼:开裂、绽开;开通。唐·韩愈、孟郊《城南联句》:“脱实自开坼,牵柔谁绕萦。”
[7] 波涛:江河湖海中的大波浪。比喻艰险的处境。晋·葛洪《抱朴子·正郭》:“无端沉浮于波涛之间,倒屣于埃尘之中,遨集京邑,交关贵游。”
[8] 雺:其一读wù,意思同雾。唐·刘禹锡《楚望赋》文“天濡而雺”;其二读作méng。同“霿”,有天色阴暗的意思。《元包经·仲阳》曰“云雺雺”。《隋书·天文志下》文“将雨不雨,变为雺雾”。
[9] 向背:正面和背面;面对和背向。唐·刘长卿《湘中游记·秋云岭》诗:“云起遥蔽亏,江回频向背。”
[10] 瞻:向远处或向高处看;仰慕。斗:北斗星。
皛皛趋灵域[1],泱泱表大风[2]。
回车辞崦嵫[3],仗剑倚崆峒[4]。
絶境何由达[5],狂飚偶一逢[6]。
未成骑赤鲤[7],直欲驾晴虹[8]。
空旷曾张乐[9],轩辕想驭空[10]。
[1] 皛皛(xiǎo):洁白通亮貌。晋·陶潜《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诗:“昭昭天宇阔,皛皛川上平。”灵域:神仙居住之地。《云笈七签》卷一○四:“遂超榛冒险,稽首灵域,卒见王君。”或指圣洁或风景幽美之地。
[2] 泱泱:水面广阔:气概伟大。水深广貌。气势伟大。《左传·襄公二十九年》:“美哉,泱泱乎!
大风也哉!
”
[3] 回车:回转其车。汉·邹阳《狱中上书》:“邑号朝歌,墨子回车。”崦嵫(yān zī):山名。在甘肃天水县西境。此处是传说以为日落的地方。《楚辞·离骚》:“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王逸注:“崦嵫,日所入山也。”
[4] 崆峒(kōnɡ tónɡ):山名。在今甘肃平凉市西。相传是黄帝问道于广成子之所。也称空同、空桐。杜甫诗:“防身一长剑,将欲倚崆峒。”
[5] 絶境:与外界隔绝之地。晋·陶潜《桃花源记》:“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絶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风景绝佳之处。何由:从何处,从什么路子。《楚辞·天问》:“高下未形,何由考之?”
[6] 狂飚:急骤的狂风。晋·陆云《南郊赋》:“狂飙起而妄骇,行云蔼而芊眠。”
[7] 赤鲤:传说中神仙所骑的赤色鲤鱼。汉·刘向《列仙传·琴高》:琴高“后如涿水中取龙子,为诸弟子期曰:‘皆洁,齐待于水傍,设祠,’果乘赤鲤来,出坐祠中。”
[8] 晴虹:雨后天空中涌现的彩色圆弧,有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此处为晴天的彩虹。
[9] 空旷:指广阔的地方。唐·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诗:“犹疑轩辕,张乐就空旷。”
[10] 轩辕:传说中的古代帝王黄帝的名字。传说姓公孙,居于轩辕之丘,故名曰轩辕。曾降服炎帝于阪泉,降服蚩尤于涿鹿,诸侯尊为天子。后人以之为中华民族的开山祖师。驭空:犹腾空。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六:“四川崇宁县蔡酣紫师长西席,好道术,与汉阳太守王某交好,王年九十馀,能驭空而行。”
鸾雏娇嶰竹[1],鳯咮引荆桐[2]。
去约西王母[3],行邀东海童[4]。
舞幽濳百怪[5],协律奏群工[6]。
贝阙清于玉[7],氷帘暖似烘[8]。
[1] 鸾: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汉、晋小说中盛行的说法,是把鸾鸟、玄鸟、青鸟视为春神之青鸟使,以及东王公与西王母的象征。《山海经》:“女床之山,有鸟,其状如翟,名曰鸾鸟,见则天下安宁。”《说文》:“鸾,神灵之精也赤色五彩,鸡形,鸣中五音。”嶰竹:典故名。典出《汉书·律历志》。指产于昆仑山嶰谷的竹。传说黄帝使伶伦取嶰谷之竹以制乐器。后因以借指箫笛之类管乐器。
[2] 鳯咮(zhòu):成鸟之喙。荆桐《西京杂记》载:“上林苑桐三,椅桐、梧桐、荆桐。”
[3] 西王母: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神仙。旧时以为永生不老的象征。《穆天子传》卷三:“乙丑,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謡。”
[4] 东海:泛指东方的大海。《荀子·正论》:“浅不敷与测深,愚不敷与谋知,坎井之鼃,不敷与语东海之乐。”东海童:东海龙王子。
[5] 百怪:多种怪异。汉·王充《论衡·订鬼》:“人之且去世,见百怪。”化用《赤壁赋》“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句。
[6] 协律:调和音音律吕,使之和谐。《汉书·公孙弘卜式儿宽传赞》:“协律则李延年,运筹则桑弘羊。”群工:众乐工。《仪礼·大射》:“大师及少师上工皆降立于鼓北,羣工陪于后。”郑玄注:“羣工陪于后,三人为列也。”
[7] 贝阙:以紫贝为饰的宫阙。本指河伯所居的龙宫水府,后用以形容壮丽的宫室。《楚辞·九歌·河伯》:“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阙兮朱宫。”
[8] 氷帘:冻成冰的帘子,引申为俊秀的帘子。宋史浩《进锡宴澄碧殿诗》:“冰帘映绮疏,琼殿中心峙。”
人闲常属耳[1],天外或呼嵩[2]。
沈璧摛辞壮[3],燔柴望祀丰[4]。
居然凭岳渎[5],渺矣托神丛[6]。
河伯忧方大[7],蚩尤祸忽终[8]。
[1] 属耳:以耳触物。常谓窃听。《诗·小雅·小弁》:“君子无易由言,耳属于垣。”郑玄笺:“王无轻用谗人之言,人将有属耳于壁而听之者。”引申为把稳谛听。《东不雅观汉记·马援传》:“(援)娴进对,尤善述前事……皇太子、诸王闻者,莫不属耳忘倦。”
[2] 天外:天之外。极言高远。战国楚宋玉《大言赋》:“方地为车,圆天为盖,长剑耿耿倚天外。”呼嵩:指对君主祝颂。据《汉书·武帝纪》,元封元年正月武帝亲登嵩山,吏卒咸闻呼万岁者三。后因以“呼嵩”指对君主祝颂。明·唐顺之《不雅观中州进贺长至表笺恭述》诗:“望日扳仙仗,呼嵩绕御床。”
[3] 沈璧:谓沉璧于河。古代盟誓或敬拜时所举行的一种仪式。《国语·晋语四》:“公子曰:‘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河水。’沉璧以质。”另指映在水中的月影。摛辞(chī cí):亦作“摛词”。铺陈文辞。晋·郭璞《〈方言〉序》:“类摛词之指韵,明乖途而同致。”
[4] 燔柴(fán chái):古代祭天仪式。将玉帛、捐躯等置于积柴上而焚之。《仪礼·觐礼》:“祭天,燔柴……祭地,瘗。”望祀:古代祭名。遥祭山川地祇之礼。《周礼·地官·牧人》:“望祀,各以其方之色甡毛之。”郑玄注:“望祀五岳、四镇、四渎也。”
[5] 居然:犹安然。形容安然,安稳。《诗·大雅·平生易近》:“不康禋祀,居然生子。”岳渎(yuè dú):五岳和四渎的并称。《文选·蔡邕〈陈太丘碑文〉》:“征士陈君禀岳渎之精,苞灵曜之纯。”李善注引《孝经援神契》:“五岳之精雄圣,四渎之精仁明。”
[6] 神丛:神灵依托的群树。以茂密林木多立神祠而名。后用以比喻仗势的权臣。《墨子》:‘建国少择木之修茂者,以为丛位。’《史》:‘丛祠。’《索隐》云:‘高诱注云:神,祠;丛,树也。’”
[7] 河伯:传说中的河神。《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陆德明释文:“河伯姓冯,名夷,一名冰夷,一名冯迟 ……一云姓吕,名公子;冯夷是公子之妻。”
[8] 蚩尤(chī yóu):传说中的古代九黎族首领。以金作兵器,与黄帝战于涿鹿,失落败被杀。
长鲸摧爪甲[1],封豕殪豝豵[2]。
不分驱秦鹿[3],终成失落楚弓[4]。
纷繁吹野马[5],变革到沙虫[6]。
贪说含珠睡[7],乖从割耳聋。[8]
[1] 长鲸:大鲸。晋·左思《吴都赋》:“长鲸吞航,修鲵吐浪。”
[2] 封豕(fēng shǐ):大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射封豕。”裴骃集解引郭璞注:“封豕,大猪。”殪(yì):去世、杀去世、跌倒。豝豵(bāzōng)豝:常跟随在母猪身边的小猪,或因体重过大而匍匐于地的大猪、母猪;豵:公猪。豵,牡豕也。
[3] 秦鹿:指秦国的帝位。《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蒯通〉“秦失落其鹿,天下共逐之。”
[4] 楚弓:汉·刘向《说苑·年夜公》:“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旁边要求之,共王日:‘止。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仲尼闻之曰:‘惜乎其不大,亦曰“人遗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喻有失落有得
[5] 纷繁:亦作“纷云”。多盛貌。《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威武纷云,湛恩汪濊。”颜师古注:“纷云,盛貌。”凌乱貌。《楚辞·刘向〈九叹·远逝〉》:“肠纷繁以缭转兮,涕逐渐其若屑。”王逸注:“纷繁,乱貌也。”野马:本义为为一种野生的马。喻指野外蒸腾的水气。《庄子·逍遥游》:“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郭象注:“野马者,游气也。”成玄英疏:“此言青春之时,阳气发动,遥望薮泽之中,犹如奔马,故谓之野马也。”
[6] 变革:事物在形态上或实质上产生新的状况。《易·干》:“干道变革,各正性命。”孔颖达疏:“变,谓后来改前;以渐移改,谓之变也。化,谓一有一无;忽然而改,谓之为化。”沙虫:沙子和小虫。《艺文类聚》卷九十引晋葛洪《抱朴子》:“周穆王南征,一军尽化,君子为猿为鹤,小人为虫为沙。”后多以“沙虫”比喻战去世的将士或因战乱而遭殃的民众。
[7] 贪说:议论﹔评论辩论。含珠:口中衔珠。《庄子·外物》:“生不布施,去世何含珠为!
”
[8] 乖:本义是背离,不折衷统一。引申指乖僻、反常。
蛟涎腥蚌窟[1],鱼目闯龙宫[2]。
每每狼争肉,纷纭雉离罿[3]。
崩沙埋锁杙[4],坏板拆军舰[5]。
短景西南陷[6],浮氛宇宙充。
客行愁渺渺[7],事往惜匆匆。
飘泊今无地[8],吁嗟一倚蓬[9]。
向来拘眺听[10],浑似出樊笼[11]。
[1] 蛟涎:蛟龙的口液。唐·李贺《昌谷》诗:“潭镜滑蛟涎,浮珠噞鱼戏。”
[2] 鱼目:《参同契》上:“鱼目岂为珠,蓬蒿不成槚。”后因以“鱼目混珠”比喻以假乱真。
[3] 雉(zhì):鸟,形状像鸡,雄的尾巴长,羽毛俏丽,多为赤铜色或深绿色,有光泽,雌的尾巴稍短,灰褐色。善走,不能久飞。通称野鸡,有的地区叫山鸡。罿(chōng):捕鸟的网。
[4] 杙(yì):斜埋在地上的小木桩;系在木桩上。
[5] 军舰(méng chōng):也作蒙冲,古代的一种战船。三国·魏·曹操《营缮令》:“诸私家不得有艨冲等船。”
[6] 短景:日影短。谓日间不长或将尽。北周·庾信《和何仪同讲竟述怀》:“秋云低晚气,短景侧余辉。”西南:西和南之间的方向,即八卦坤所指的方向。《国语·周语下》“行之以遂八风”三国·吴韦昭注:“西南曰坤。”可能是指吴山桂作乱。
[7] 客行:离家远行,在外奔波。《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8] 无地:没有大地。汉·扬雄《法言·孝至》:“父母,子之天地欤!
无天何生?无地何形?”
[9] 吁嗟:叹词。表示忧伤或有所感。《楚辞·卜居》:“吁嗟嘿嘿兮,谁知吾之廉贞。”
[10] 眺听:犹视听。谓线人所及。南朝·梁·何逊《登石头城》诗:“眺听穷线人,远近备幽悉。”
[11] 浑似:完备像。宋孙光宪《更漏子》词之六:“求君心、风采别。浑似一团烟月。”
吊古夫何及[1],伤时又不同[2]。
九疑荒率指[3],七泽荡明瞳[4]。
易触苍茫句[5],难消块垒衷[6]。
非才惭击檝[7],有识笑从戎[8]。
不作沾泥絮[9],翻随别蒂蓬。
[1] 吊古:凭吊往古之事。唐·李端《送朋侪》诗:“闻说湘川路,年年吊古多。”
[2] 伤时:因时世不如所愿而哀伤。唐·杜甫《通泉驿》诗:“伤时愧孔父,去国同王粲。”
[3] 九疑:山名。在湖南宁远县南。《山海经·海内经》:“南方苍梧之丘,苍梧之渊,个中有九嶷山,舜之所葬,在长沙零陵界中。”郭璞注:“其山九溪皆相似,故云‘九疑’。”
[4] 七泽:相传古时楚有七处沼泽。后以“七泽”泛称楚地诸湖泊。汉·司马相如《子虚赋》:“臣闻楚有七泽,尝见其一,未覩别的也。臣之所见,盖特其小小者耳,名曰云梦。”明瞳:明眸。唐·元稹《春六十韵》:“醉圆双媚靥,波溢两明瞳。”
[5] 苍茫:广阔无边的样子。晋·潘岳《哀永逝文》:“视天日兮苍茫,面邑里兮萧散。”
[6] 块垒:《世说新语·任诞》:王孝伯问王大:“阮籍何如司马相如”?王大曰:“阮籍胸中垒块,故需酒浇之”。阮籍心怀不平,常常饮酒浇愁。后来常常用这个词来指代有才华得不到施展,无可奈何,借酒消愁。泛指郁积之物,比喻胸中郁结的愁闷或朝气。
[7] 击檝:用为颂扬收复失落地统一国家的壮志之典。《晋书·祖逖列传》卷六十二: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辞色壮烈,众皆慨叹。
[8] 有识:指有见识的人。《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从戎:投身军旅。三国·魏·曹植《杂诗》之二:“类此游客子,捐躯远从戎。”
[9] 沾泥絮;沾泥的柳絮不再飘飞,比喻心情沉寂不复颠簸。宋·赵令畤《侯鲭录》卷三:“东坡在徐州,参寥自钱塘访之,坡席上令一妓戏求诗,参寥口占一絶云:‘多谢尊前窈窕娘,好将幽梦恼襄王。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东风高下狂。’”
文词新画虎[1],爪迹旧飞鸿[2]。
壮志销颓俗[3],流年抚薄躬[4]。
中流发长啸[5],谁负济川功[6]。
按:查慎行分别于康熙二十一年秋、二十九年冬两次到过洞庭,曾与好友相遇,诗词唱和,并结集成册。本诗有“冰雪凝壶净”,大概是第二次来洞庭。诗有三层意思:一是写洞庭“一气吞全楚”的壮美,“泱泱表大风”的豪迈。天地万象,日月风霜,山川烟霞均融入个中。二是用洞庭的神话、传说凭吊往古,针砭世事。轩辕驭空,琴高骑鲤,荆桐引凤,人间极乐;但长鲸封豕横行,致使贪说含珠,蛟涎腥蚌,鱼目混珠,恶狼争肉,“短景西南陷(暗指吴三桂背叛),浮氛宇宙充”。三是抒发心中“壮志”,乐意弃文竞武,击楫中流,“销颓俗”,“发长啸”,立下“济川功”。
[1] 画虎:画虎类狗”的缩语。南朝·宋·鲍照《侍郎报满辞阁疏》:“释担受书,废耕学文。画虎既败,学步无成。”
[2] 爪迹飞鸿:大雁在雪泥上踏过留下的爪印。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出自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有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3] 颓俗:颓败的风尚。《后汉书·胡广传》:“广才略深茂,堪能拨烦,愿以参选,纪纲颓俗,使束修守善,有所劝仰。”
[4] 流年:如水般流逝的光阴、年华。 南朝·宋·鲍照《登云阳九里埭》诗:“宿心不复归,流年抱衰疾。”薄躬:自身,为谦辞。《梁书·徐勉传》:“吾家世清廉,故常居贫素……薄躬遭逢,遂至今日,尊官厚禄,可谓备之。”
[5] 中流:江河中心;水中。《史记·周本纪》:“武王渡河,中流,白鱼跃入王舟中。”长啸:撮口发出悠长清越的声音。古人常以此述志。三国·魏·曹植《美女篇》:“顾盼遗光采,长啸气若兰。”
[6] 济川:犹渡河。《书·说命上》:“爰立作相,王置诸其旁边。命之曰:‘朝夕纳诲,以辅台德。若金,用汝作砺;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后多以“济川”比喻辅佐帝王。济巨川:喻指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