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现在展开,通读全诗。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墨客从对秋日的议论起笔,断然否定古人的悲秋不雅观念,表现出一种反对流俗、激越向上的豪情。
“自古”,是从什么韶光自古呢?《诗经·小雅·四月》中就有“秋日凄凄,百卉具腓”;《楚辞·九章·抽思》中的“悲夫秋风之动容兮”等诗句。到了宋玉,他的《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
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使秋的主题发生了质的变革。从此就有“宋玉悲秋”。
我们再看看那些古人是如何悲秋的。
汉武帝刘彻的《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曹丕的《燕歌行二首·其一》:“秋风萧瑟景象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
潘岳的《秋兴赋》:“秋日之可哀”;
王勃的《秋日饯别序》:“黯然别之销魂,悲哉秋之为气”;
杜甫的《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
李益的《上汝州郡楼》:“今日山城对垂泪,伤心不独为悲秋”;
纵然拉长全体中国古典文化,悲秋也是绝对主题。但比较之下,盛赞秋天景色的墨客寥若晨星、屈指可数。 以是刘禹锡喊出“我言秋日胜春朝”,就抢占了流量的密码。
刘禹锡以“自古逢秋悲寂寥”一语概括,“自古”’与“”逢“”并提,揭示了悲秋传统的深远影响。之后接上一句“我言”,用比拟手腕,力排众议、态度光鲜地抛出自己的不雅观点:秋日比春天的清晨都要美好!
“晴空一鹤排云上”,墨客捕捉到秋日“一鹤凌云”’的壮不雅观景象,描述出万里晴空下白鹤直冲云霄的美景。“排”字,写出鹤一飞冲天的气势。这句不仅仅表现出秋日的活气和景致,更多表现的是墨客高昂的精神和豁达的胸襟。
“便引诗情到碧霄”,墨客看到这一壮美的情境,心中那激荡澎湃的诗情勃发,跟随着凌云的鹤,一同到了云霄去遨游。墨客乐不雅观的情怀、昂扬的斗志呼之欲出。
这两句从议论转向景物描写,色彩绚丽的秋天景色很多,墨客选取一个很范例的场景,晴空之上的白鹤进行描摹。
晴空悠悠,一只白鹤排云而上、大展宏图。“排”为推倒、冲破的意思,用在这里,授予了画面无限的活气活力,给人辽阔畅快的觉得,也冲破了秋日的肃杀悲惨氛围。
以是墨客说“便引诗情到碧霄”,了望白鹤直上云天,自己的满怀诗兴也被牵引勉励,直到那九霄云外。这样辽阔的境界,这样灵动的景象,这样飞扬的情思,怎能不让人感叹“秋日胜春朝”呢?
再来细细的品。这种描写有点像电影镜头,用运动相机,追踪凌云之鹤。“晴空”是广角视野,“一鹤”是焦点,聚焦它的孤傲,“排云”是速率,表现了洒脱气概,“上”,有长焦的觉得了,给人无限动感。这么风雅的刻画,不是有名大导演估计还排不出来这样镜头。但墨客笔下则自然而然,由于墨客的情志也随着白鹤高上高远的天空了,哪里还会有什么悲愁呢?
山明水净夜来霜。读这一句,随着每个字,在头脑中自动天生画面,就像在播放电影。山明,水净,这是两个画面或者合成为一个画面。到“夜来霜”三字,觉得天急速黑下来,而且袭来凛凛的寒意,地面上结出了白霜。这一句除了光芒和温度的变革,你有没以为天地澄澈?当我们反复读这样句子时,我们的身心都在被净化。
数树深红出浅黄,大意是树叶由绿转为浅黄色,个中却有几棵树叶成赤色,在浅黄色中格外显眼。在秋日这是一个很常见的画面。是很常见,但我们之前是怎么感想熏染的呢?大概就平常过去了。但在墨客笔下平常的事物的样子,让读者以自己的履历去感想熏染,这样我们的感想熏染就不平常了。
敲个重点,把稳这句中的“出”字。一个动词,表达了彷佛是墨客看着发生了这些变革。再结合上一句,“夜来霜”然后,树叶在霜下,发生着变革。
现在结合这两句,用电影手腕做剖析。你会创造这两句尽然包含这么多表现手腕。“夜来霜”是韶光压缩技能,在韶光压缩之前用了延时拍照。树木的变革是一个特写镜头。“出”这个字,就一个动画,一个视觉殊效。这一组下来,实在也是一个慢动作,两句之间用了平行剪裁。也是一种象征手腕,咏秋色以颂情操高洁。景随人移,色由情化。景致如容妆,见脾气,显风致。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你若不信,不妨上高楼一望,便使你感到清澈入骨,思想澄净,心情肃然深奥深厚,不会像那繁华冶艳的春色,教人轻浮若狂。
“清入骨”太秒了,墨客仍和春天作比,春色浮华叫人浮滑,实在不如秋日澄明气清入骨。墨客彷佛说爱秋日的人,都是更有趣的灵魂? “春色嗾人狂”反比衬托出诗的主旨。
这是两首抒发议论的即兴诗。墨客通过光鲜的艺术形象表达深刻的思想,既有哲理意蕴,也有艺术魅力,发人思虑,耐人寻味。
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艺术作品便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刘禹锡这两首《秋词》给予人们的不但是秋日的生气和素色,更唤醒人们为空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得到深刻的美感和乐趣。
以上是完备从诗句入手,不管作者是谁。我们都能从诗中感想熏染作者的非凡。结合刘禹锡当时的处境和背景,我们更会以为这首诗的难能名贵。
公元805年,唐顺宗登基后,任用王叔文进行朝政改革,刘禹锡也参与了这场改造运动。然而,改革遭到了宦官、藩镇和官僚势力的强烈反对,并终极失落败。唐顺宗被迫逊位,王叔文被赐去世,刘禹锡因此被贬。
刘禹锡被贬到朗州(今湖南常德)时年仅三十四岁。
相传这首诗创作背景是:他在地方上公务不多,每天都有很多韶光。他与当地的官员又合不来,不过这倒也省了很多应酬,索性他就约上几个好友到处游山玩水。有天出城远游,与朋侪一起吟诗为难刁难,笑论古今,归来时心情很好,进门时还在摇头晃脑地吟着:“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甚是得意。
刘禹锡被白居易称作“诗豪”。他的豪情,不仅仅在这首诗中。他20多岁就中了进士,算是少年得志,但是他这辈子实在特殊不顺,主座陵暴他,妻子去世得早等等。长安城里几进几出,被贬去过好多地方。但无论如何他都是积极的、向上的、乐不雅观的。
再读他几句,乐不雅观诗句结尾。
别人说他屋子简陋,“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
别人给他埋怨,他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夕阳西下,很伤感,他说“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酬乐天咏老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