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这首诗被明人李攀龙赞为“灵机逸韵”,而同时期周敬则说其“熔化着迷”。
这一首誉满千秋的风景诗,同时也成为研究李白出川前后行踪的佐证。

那么,这一首由五个地名连成的诗歌,当中究竟暗含着什么秘密呢?

一、《峨眉山月歌》原作赏析

《峨眉山月歌》——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首次出川连用五个地名写下一首七绝被赞为古今绝唱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诗歌意译:秋月悬挂在峨眉山巅,月映倒影到青衣江。
江水流动,玉轮影子却不动。
我连夜从清溪出发,乘船驶向三峡。
我为什么这么迫切呢?由于我惦记你却一贯见不到你,以是才乘船下渝州。

诗的第一句中的“半轮”,有人阐明为“上弦月”。
不过,个人认为这里理解为圆月被峨眉山挡住了半轮,若吐若露会更故意境。
由于明月在这一首诗中并不是纯挚的自然景不雅观,而是一个“活物”。

在诗的第二句中描述了一个自然征象。
玉轮的影子倒映在江水中时,如果你的不雅观察点不动,那么你会创造,江水流动的时候,玉轮的影子始终处于同一个位置。

只有当你自身一贯在动的时候,才会涌现玉轮和江水一起移动的征象。
李白为什么要刻意地描写这个自然征象呢?这是在按照《诗经》传统创作办法起兴。

玉轮不动,影子也不会随水而流动。
李白不乘船下渝州,那么他对朋侪的思念也只能勾留在青衣江上。
听凭思念像滔滔江水,滚滚东去,始终还是见不着朋侪。

意识到这个问题后,李白在第三句诗中就果断采纳了行动,夜发青溪向三峡。
连夜就要乘船去见朋友。
末了他还阐明了一通自己为什么这样急,由于:我一贯想见你却见不着,以是就坐船来了。

在这一首诗中涌现了五个地名,分别是峨眉山、平羌、清溪、三峡和渝州。
个中的滔滔的江水暗含对朋侪的一腔思念之情。
峨眉山属唐代剑南道嘉州的峨眉县,由于两山相对,宛如峨眉以是得名。

明月悬挂在峨眉山的顶上,月影倒映在江中,江水流动与月影倒映的画面写得十分皎洁、空灵。
诗歌头三句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入”、“流”、“发”、“下”一气呵成,让诗呈现出自然的流动感。

末了一句却是在抒怀,仿佛是在说,我为什么要作此歌?由于我惦记你又见不到你。
其余,此诗出彩的另一个地方,在于对短小诗歌“时空表现力”的打破。

从前,我们读马致远《天净沙》或者是张继《枫桥夜泊》的时候会创造,作者把一些名词连缀来打造意象,结果非常成功,这些诗歌也成为千古名篇。

但是,这些名词打造出来的画面是碎片式的,而《峨眉山月歌》的地名联用,打造出来的画面是连贯的。
彷佛在看短视频,一帧接着一帧。

李白这首《峨眉山月歌》仅用二十八字,五个地名,就能打造出这种流动而连贯的画面,在唐诗中也是仅见,因此它才能享誉千年,被赞为古今绝唱。

二、少年李白出川

李白如此迫切地想要去见的朋侪,到底是谁呢?诗中并没有明说。
不过在另一个资料里面显示,这位朋侪该当是“蜀中的吴指南”。

这一首诗写于唐朝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当时李白24岁。
间隔他15岁写诗成名已经由去了九年。
当时他准备乘船出川,连续四处游宦,探求用世之机。

吴指南现存的资料十分稀少,也不知道他是做什么的。
只知道李白出川干的第一件事,便是到蜀中去找他。
后来二人同游于楚,也便是湖北一带。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吴指南第二年夏天在洞庭湖去世了。
李白对付吴指南的辞世,表现得异乎平凡地伤心。
他“白禫服恸哭,若丧明日亲。
炎月伏尸,泣尽继之以血”。

意思是说,李白在六月天穿着祭服,抱着吴指南的尸体哭丧。
一贯哭到眼泪干了,眼中流出血。
可想而知,他和吴指南的关系非比平凡。
以是,就不难明得他为什么要连夜坐船下渝州去见他了。

吴指南去世后,李白把他安葬在洞庭湖畔,身上带着“丹砂”去了金陵。
整天狎伎饮酒,过了差不多一年醉生梦去世的日子。
接着,他又去了广陵,“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

他是怎么花了这么多钱的呢?原来,他“见落魄公子,悉皆济之”。
李白出生于富余贩子家庭,他家到底有多少钱,没有人说得清楚。

但是从现在的记录来看,他第一次出川,身上至少带了三十万金。
并且从《峨眉山月歌》中的描述看来,青年李白不只多金,还是一个非常任性的少年公子。
兴致来了,就要连夜下渝州找故人。

吴指南有可能是一位和他年事相仿的朋友,或者二人也曾一起在蜀中寻仙访道。
吴指南去世后,李白一看到和他年事相仿的落魄公子就产生了同情,因此不遗余力地接济他们,末了把自己三十万金都散尽了。

那个时候大概在公元727年前后,随着李白大病了一场。
在他最为落魄的时候,当了已故宰相许圉师的孙半子。

结语

李白生平都在四处游历,写下了无数关于风景的诗篇。
明月在他的笔下一贯都是“通灵”活物。
比如他曾经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写“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自到夜郎西”,又在《月下独酌》中说“我歌月徘徊”。

在这一首《峨眉山月歌》中,虽然明月没有直接地与他进行互动。
但是在第一句中,青山吐月的写法,事实上就让明月有了“生气”。

落笔之处,仿佛让我们看到一轮俏皮的秋月,隔着峨眉山在怅望青衣江,思念远在渝州的故人。
奈何月儿倒映在江水里,江水却无法把它带到朋友的身边。

小时候在教材上读到这一首《峨眉山月歌》的时候就非常喜好,那时还读不懂“影入平羌江水流”的内涵,也不知道在诗的背后有那么多的传奇故事,但是也能被诗中的山川水月所传染。

由于诗歌中的五个地名:峨眉山、平羌、青溪、三峡、渝州,自然构成活动幻灯片。
空灵逸韵,驰骋自由,溶情思于山川风月的写法,让这一首诗在唐诗史上享誉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