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懂得。

三秋:秋季。

插图作者:孟怡丹

李峤,字巨山,唐朝宰相。
以文辞著称,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苏味道、杜审言、崔领悟称“文章四友”,晚年更被尊为“文章宿老”。
其诗多吟咏景致,词新典丽。

每日一诗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这是一首咏物诗,墨客咏风,不是直接说风,而是通过描写风的功能和力量来侧面表现风的形象。
风本身便是无形的,是不可捉摸的,以是不可以描述外面。
风的踪迹只能通过它所浸染的事物才能看出来,比如风吹草低,风扫落叶,这是可以通过草和叶来不雅观察风的行踪。
风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风是可以感知的,人的感官对风天然敏感,比如东风醉人,夏风凉爽,秋风寒冷,冬风砭骨。
但墨客这里并没有通过感官来描述风,而是通过风浸染的外物来表现风的特点。

前两句是说风的功能,风能够让秋日的叶子自行逐步落下,也能够让春天的花朵自己逐步开放。
这里的风成了自然万物的信使,当秋风吹起时,叶子便知道要开始脱落了;当东风吹来时,花蕾便知道要开放了。
把花开叶落的自然征象视为是风的浸染,授予了风灵性,而这样的风就具有了生命。
比直接描述风要高明多了。
后两句则从风的力量动手,风吹过江面能掀起千尺巨浪,风吹过竹林能让成千上万的竹子倾倒。
浪和竹子的动态便是风的踪迹。
如果说一二句讲的是风的悄无声息,那么三四句则讲的是风的震天动地,是微风与大风的差异。

这首诗彷佛是一个谜语的谜面,答案是“风”。
墨客以这样的手腕来表达风的特点,确实是得风之神。

(鸣谢:上海江东书院)

书法:中心党校教授 钟国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