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中午,获悉台湾媒体宣布当代著名墨客余光中因病逝世的,永春县煤管局局长、文学爱好者刘辉煌在电话中怀着深深的悲痛对提及了往事。

刘辉煌曾供职永春县委宣扬部和县委办,和余光中有多次面对面的打仗。
“他是一个敦厚大雅的儒者、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的文学大师,生平创作的诗文和译著无数,是当代华语诗坛最有造诣的墨客之一。
他的逝世,是天下诗坛、文坛的巨大丢失。
\公众刘辉煌这样评介他的乡贤墨客。

刘辉煌在微信中写道:“有幸全程参与余老第一次回永春的‘原乡行’活动,犹记师长西席的《八闽归人》和《永春芦柑》……师长西席乃真正学人,待人谦善儒雅,君子之风,山高水长。

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曾在南京金陵大学、厦门大学就读,1948年搬家喷鼻香港,后赴台,祖籍福建泉州永春,其祖居地为永春桃城洋上村落鼎新堂。
半个世纪多来,余光中笔耕不辍,创作了许多经典的诗歌和散文。
梁实秋曾夸奖他“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造诣之高,一时无两”。

那位写下乡愁的白叟走了 无尽感伤绕桑梓

1971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里写下《乡愁》。
一首《乡愁》,传诵至今,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40多年来,这首诗在海内外华人间被广为传诵。

余光中家乡永春县曾投资数百万,约请当代派舞蹈名家万素,根据这首《乡愁》意境,创作排演大型音乐舞蹈诗剧《乡愁》,余光中和夫人范我存曾专门来到泉州不雅观看这部舞台剧的首演。
当时现场采访他对乡愁的感悟时,这位墨客说:“我在诗里表达的乡愁,是对故乡、对母亲乃至对大陆和中华文化母体的思恋,诗中的愁,是淡淡的感伤,是略带温馨的柔情愁绪,并非深仇大恨的哀愁。

时任省委常委、宣扬部长李书磊(右三)出席余光中文学馆开馆式(刘益清 摄)

两岸开放职员互通后,余光中多次回到祖藉地永春参不雅观、祭祖。
曾多次实地到他童年生活过的祖屋采访。
该祖屋背靠一脉青山,屋后是一排近百年的荔枝树,长得十分茂密。
余宅正对面,是黛瑁峰,形如笔架,当地人认为按中国风水论,此宅出文人学士。
跟余光中祖屋不远,是其表亲、抗战时任过国民党中将的余承尧,这位将军赴台后,弃甲从文,成为一位著名的山水画家,在美国办过画展。
故意思的是,余承尧祖屋对面的山,叫铁甲峰。

闻悉乡贤墨客去世,永春有关各界表示,将举办各种活动,纪念这位故宅情结很深的名人。
永春县委宣扬部主理的《桃源乡讯》文学版编辑见告,拟于下周一组一版关于余光中师长西席的纪念文章。

随余光中回故乡永春采访

永春青年女作家、现闽台缘博物馆干部、曾为余光中文学馆布馆撰文而与余师长西席交往较频的梁白瑜在微信中用白描的笔法,深情回顾她心目中的大墨客:

“2011年,在洋上小学,第一次见到师长西席。
2012年,在桃溪岸畔,师长西席说‘桃溪水流过的地方,便是我的故乡’。

2015年,因余光中文学馆奔赴高雄,得师长西席厚爱......

2016年,再到西子湾,师长西席仔细写下‘和光公益书屋’......

2017年,说好的,来闽台缘看我.....\"大众( 刘益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