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有很多作品原来是流传在各地的民歌,民歌是劳动人民对付社会现实有所感慨而发出的歌唱。这些来自民间的歌唱,反响了当时劳动人民的真实生活状况,抒发了他们内心深处的感想熏染,这可跟昨天我们讲的赞颂诗有很大差异。
接下来我们开始讲故事,诗经故事第2集,偷吃粮食的大田鼠。
“开门,开门。”门外传来粗暴的拍门声,“来了,来了。”老头目摸索着起床,来不及套上外套,颤颤巍巍走向门口。天刚蒙蒙亮,门外站着两个公差,他们不满的嚷嚷:“怎么这么久,慢吞吞,田税该交了,快点快点。”老头目一壁嘱咐老婆子给公差倒水,一壁陪着笑说:“两位差爷辛劳了,先喝点水。”公差摆手,只一味敦促他们赶紧交税,好让他们回去交差。老头目苦笑着说:“差爷,您知道的,我们是真没有了呀,但凡还有一点儿粮食,我们哪儿敢不交呀?再脱期几日吧,求求你们了。”这对老夫妻对着公差再三哀求,末了公差赞许再脱期3天,哼哼唧唧的摔门走了。
老婆子愁容满面,看着空空的粮袋说:“老头目,别说给3天了,给3个月我们也交不了啊,已经没粮食吃了,哪里还有多余的用来交税呢?”老头目眉头紧锁,没有说话。这时,门外又响起了拍门声,夫妻俩对望一眼,以为公差去而复返,一韶光没人起身去开门。
“老婆,是我呀,村落里的娃子。”一个小男孩在表面喊道。老头目赶紧开门,小男孩是来借粮的。原来他家也交不上税,准备一家家借点粮,凑够了好交税。老头目哭笑不得,说:“孩子啊,我也交不上税,现在正发愁呢。”那孩子小脸鼓成一团,说:“大家都没粮食了,我走了十几户人家,一粒粮也借不到。”小男孩哭着走了。
老婆子来到灶台边,在各个角落里仔细翻找。忽然,他惊喜地喊道:“老头目,这儿还有一小袋黄米,太好了,本日不用饿肚子了。”虽然一小袋黄米也吃不了几天,但对付他们来说,已经是一个不错的小惊喜了。老婆子提起一装黄米的小袋子,忽然又惊叫着说道:“老头目,这里还有一只大田鼠,哎呀,黄米袋子破了一个小口,一定是这只田鼠咬破的,好,偷吃我们的粮食。”
田鼠皮毛调皮腻亮,此时吃饱了肚子,正在呼呼大睡呢。大家的日子这么困难,田鼠却不劳而获,贪得无厌,把人的粮食都吃光了。老头目看着面前的大田鼠,叹了一口气。无奈的唱起歌谣: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女(rǔ),莫我肯顾。逝将去女(rǔ),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yuán)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
三岁贯女(rǔ),莫我肯德。逝将去女(rǔ),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yuán)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
三岁贯女(rǔ),莫我肯劳。逝将去女(rǔ),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háo)?
—— 《国风·魏风·硕鼠》
【字词注释】
⑴硕鼠:大老鼠。一说田鼠。这里用来比喻贪得无厌的剥削统治者。
⑵无:毋,不要。黍:黍子,也叫黄米,谷类,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⑶三岁贯女(rǔ):侍奉你多年。三岁,多年,解释韶光久。三,非实数。贯,借作“宦”,侍奉。女,同“汝”,你,指统治者。
⑷逝:通“誓”。去:离开。女:一作“汝”。
⑸爰:乃,于是。所:处所。⑹德:加恩,施惠。
⑺国:域,即地方。⑻直:一说同“值”,报酬。
⑼劳:慰劳。⑽之:其,表示诘问语气。永号:长叹。号,呼喊。
全文意思是说:
大田鼠呀大田鼠,不要吃我种的黍!
费力奉养你这么多年,你却不肯照顾我。起誓定要离开你,到那幸福的乐土。那乐土啊那乐土,才是我的好去处!
大田鼠呀大田鼠,不要吃我种的麦!
费力奉养你这么多年,你却不肯优待我。起誓定要离开你,到那快乐的国度。那乐国啊那乐国,才是我的好所在!
大田鼠呀大田鼠,不要吃我种的苗!
费力奉养你这么多年,你却不肯慰劳我!
起誓定要离开你,去那愉快的乐郊。那乐郊啊那乐郊,谁还悲叹长呼号?
听了硕鼠这个故事,你认为老头目骂的真的是那只又肥又大的田鼠吗?真正让老百姓没有粮食吃的是谁呢?实在呀,这首诗是用了比喻的手腕。用偷吃粮食的田鼠比喻不劳而获剥削劳动者的统治阶级。统治者们收取了大量的赋税,不肯好好照顾百姓,只顾自己享乐,这不正如那只偷吃粮食抓田鼠一样令人厌恶吗?借物喻人,隐晦的表达不满也是古文古诗词中常用的手腕。本日我们欣赏的硕数,便是用讽刺的办法表达对剥削阶级的不满。
↓↓听完故事,开始答题闯关吧!
↓↓
1、“三岁贯女”中,“三岁”是指多永劫光呢?( )
A 三个月 B 三年 C 很多年
2、“三岁贯女,莫我肯顾”中,“女”的读音为(rǔ),意思是?( )
A 女儿 B 美女 C 通“汝”,意思是“你”
3、对诗歌理解精确的一项是:()
A 用大田鼠比喻奴隶主、剥削者,表达了劳动人民对剥削者的愤恨
B 表达了人们对偷吃粮食的田鼠的反感
C 表达了劳动人民对付没有粮食吃的抱怨
答案:C C A
讽刺诗
《国风·魏风·硕鼠》是《诗经》中的一篇。公民用硕鼠讽刺当政者,表达了奴隶的反抗和对空想国度的神往。全诗三章,纯用比体,以硕鼠喻剥削者,比喻精当,寓意较直。借物喻人,也是古代诗歌的紧张手腕。
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往后,被剥削阶级反剥削斗争就没有停滞过。奴隶社会,亡命是奴隶反抗的紧张形式,富商卜辞中就有“丧众”、“丧其众”的记载;经西严密东周春秋时期,随着奴隶制衰落,奴隶更由亡命发展到聚众斗争,如《左传》所载就有郑国“萑苻之盗”和陈国筑城者的反抗。《魏风·硕鼠》一诗便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拓展延伸:小老鼠的文化象征
鼠虽然口碑不佳,容貌也不讨人喜好,还落得个“老鼠过街,大家喊打”的千古骂名,但从社会、民俗和文化学的角度来看,它早已洗手不干,由一个无恶不作的害人精,蜕变出来一个具有无比灵性,聪慧神秘的小生灵。
一、鼠的象征意义
①灵性,包括它的机灵和性能通灵两个方面。鼠嗅觉敏感,胆小多疑,当心性高,它的身体十分机动,穿墙越壁,奔行如飞,而且它还兼有另两项突生的本领:从数十米乃至上百米的高空,楼顶附落到地上,翻转身,喘息一下便象没事一样该干啥就干啥,绝对没有粉身碎骨的性命之忧;它虽说不是水生动物,也没有超强的拍浮本领,然而窄沟浅水池塘是挡不住它的,为了求生,它可以一口气在水底钻好几米远,自己则毫发无损。以是要摔去世或淹去世老鼠那可真有些空操心计心境。人们常用“比老鼠还精”来形容某人的精明的机灵,鼠的机灵成为一种类比的标准,可见它的机灵已经上了相称的档次,同样,形容一个人行动迅速,顺时应变,我们也常说他“象老鼠一样善变。”
民间还认为鼠性通灵,能预知休咎灾害。实在鼠生于自然,长于自然,对自然界将要发生的不测如地震、水灾、旱灾、蝗灾等做出一定的行为反应是很正常的,这是地球生物具有的某种分外本能,只是有些限于人类自身的知识,还未能揭示出它的神秘和规律罢了。在唐山大地震前夕,人们惊异地创造鼠群向郊野奔窜,或者三五结伙蜷缩在马路,街道等相对空旷的地方,并不表明这种迹象暗示着什么。类似的事情,在古代必定重演过多次,以是老鼠在人类心目中变成了通灵的神物。
②生命力强。一者是它的繁殖力强,成活率高,譬如一只母鼠在自然状态下每胎可产出5到10只幼鼠,最多的可达24只,受孕期只有21天,母鼠在分娩当天就可以再次怀胎,幼鼠经经由30-40天发育成熟。如此往来来往,母鼠一年可以生养5000旁边子女,至于孙子、孙女、曾子、曾孙辈已多到无法计算。据研究,鼠母体内含有一种独特的化学物质,能够刺激雄鼠永久拜倒在它的“石榴裙”下,这大概也是鼠界能生会养的缘故原由之一,故而民间将子女居群的善生母亲戏称为“鼠胎”或“鼠肚”,比喻它的生养能力特强。老鼠的成活率高,寿命长,如非碰着天敌猫的打击或人类大规模的息灭行动,大多数都能安享晚年、寿终正寝、而且子孙满堂,这是其它动物可望而不可及的。
二、鼠文化
鼠俗
浙江南部古时盛行“打老鼠眼”的风尚,即在元宵节时,人们煮黑豆,然后在室内撒黑豆,撒豆人站在梁下,手抛黑豆至梁上,口中念叨:“西梁上,东梁下,打得老鼠光铎铎(断种之意)。”俗信可除鼠患,反响了人们对鼠的痛恨。
鼠谚
大猫头,老鼠尾、
一只老鼠坏了一锅汤、
老鼠留不住隔夜粮、
老鼠看仓,看得精光、
猫咬猫,老鼠笑、
小老鼠捉光,大老鼠错愕
鼠诗
鸱鸟鸣黄桑,野鼠拱乱穴。——唐代杜甫
草中狸鼠足为患,一夕十顾惊且伤。——唐代柳宗元
忽闻饥鸟一噪聚,瞥下云中争腐鼠。——唐代刘禹锡
贾勇遂能空鼠穴,策勋何止履胡肠。——宋代陆游
灯火乍息初入更,饥鼠出穴啾啾鸣。啮书翻盆复倒瓮,使我频惊不成梦。狸奴徒尔夸衔蝉,但知餍饫终夜眠。痴儿计拙真可笑,布被蒙头学猫叫。——明代龚诩
鼠歇后语
老鼠过街——大家喊打
老鼠看天——小见识
老鼠掉进米缸里—— 因祸得福
捂着脑袋赶老鼠——抱头鼠窜
老鼠咬象鼻——不识大体
老鼠钻书箱——咬文嚼字
出洞的老鼠——东张西望
老鼠逗猫——没事找事
鼠谜
“娄阿鼠问卦”,打一针言(答案:做贼心虚);
“寻子”,打一昆弯曲子戏(答案:访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