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白帝城》

唐 ·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品李白诗两首感想沾染诗仙命运多舛世事无常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望天门山》

唐 ·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实在,单看的话,两首诗都是上乘之作,但是一比拟的话就能从细微字节感想熏染出来,《早发白帝城和》觉得给人的觉得更轻快一些,更活力四射。
记得在《中国诗词大会》上,彷佛是蒙曼老师讲过,这首诗中李白大师表现出来的浪漫的情怀,愉悦的心情,从第二句和第四句就能感想熏染出来,第二句“千里江陵一日还”,有人较真,一千里水路,真的一天可以到吗?太白用词有点夸年夜哦。
印象中蒙曼老师说,彷佛真有人做过实验,如果顺风顺水,千里真的一天可以到达。
哈哈,当然,这个关注点有点跑偏。
第四句里边“轻舟”一词用的非常好,轻快的心情一下就表达出来了。

初读这首诗,觉得自己也随着变得有点愉悦。
细查一下写成的年代,创造这首诗写成于公元759年,市价李白59岁,去世前三年。
已至晚年的老人,什么样的事情让他如此高兴呢?众所周知,李白晚年因永王李璘案而被贬夜郎,生平仕途不顺,迟暮之年被贬荒凉之地,心情肯定是非常烦闷难过的。
但是到白帝城的时候,天子的赦免诏书下来,李白被赦免了,不用再去荒凉的夜郎。
心情该如何?自然是心花怒放、愉快到飞起啊。
以是,这首《早发白帝城》也就非常好理解了。

而《望天门山》呢,虽然也是写河道游船,但是意境上就差了不少。
这首诗写于725年,当年李白25岁,学成出山,仗剑出蜀,辞亲远游。
虽然年轻,满腔抱负,但是还是纯挚,未经世事磨练,不懂世事无常、人间颠簸。
以是,他眼中的景致除了伟大,让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外,再无自己心情地渲染,只是景致而已。

不管是诗词还是文学作品中,真正打动我们内心的只是景致本身吗?非也。
景致还是那片景致,不一样的心情渲染带给了我们不一样的视角,景致便不再是那片景致。
千古流传下来的诗词作品,除了笔墨本身表达的意思之外,更多地让我们印象深刻,记在心里和脑筋里的,是那些笔墨背后通报出来的,或冲动大方、或感慨、或愉快、或难过、或心系天下抚恤苍生、或面对仇敌义愤填膺......正是这些情绪的通报,在我们的心中产生共鸣,体会到千百年前他们一样的心情,以是才会影象深刻。

才疏学浅,以上只是一点点读诗的感悟,如有不对,还望示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