鹞子误 - 刘珂矣来自唐诗宋词品鉴00:0004:32

《浣溪沙》吴文英

波面铜花冷不收。
美男垂钓理纤钩。
月明池阁夜来秋。

江燕话归成晓别,水花红减似春休。
西风梧井叶先愁。

古诗词赏析 浣溪沙波面铜花冷不收吴文英 宋词三百首

古词今译:

水波清澈的西湖像一壁铜镜,就像是被谁遗落在凄冷的夜里没有收取一样;望着湖中的月影,仿佛瞥见一位佳人理出钓竿在湖中垂钓一样平常;我在池阁中不雅观赏澄明的月色,夜深了,秋风吹来,感到阵阵冷意。

当年我和你就像江燕呢喃话归,拂晓时便分别,各自西东,仿佛随着春天结束,荷花凋落了艳红一样。
阵阵西风袭来,吹过天井阁下的梧桐树,叶子最预言家得悲愁,纷纭掉落。

注释讲授:

(1)浣溪沙(huàn xī shā):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名,后用为词调。
一作“纱”。
有杂言、齐言二体。
(2)铜花:铜镜。
比喻水波清澈如镜。
古代铜镜刻有花纹,故称铜花。
(3)纤钩:月牙影,如钩,弯细的月影,约农历初二、三时的玉轮。
黄庭坚《浣溪沙》词:“惊鱼错认月沉钩”。
(4)冷来秋:指秋日很冷。
(5)晓:清晨时分。
(6)水花:荷花。
崔豹《古今注》:“芙蓉一名荷华,一名水目,一名水芝,一名水花。
”春休:春天结束。
(7)梧井:井,即露井,无盖井。
叶先愁:树叶先凋落。
梧井,取前《解连环》(暮檐凉薄)“叹梧桐未秋,露井预言家”词意,因梧桐落叶最早,由其叶落,即知秋至。

品鉴鉴赏:

上阕写美男伫立池边,怅望一弯纤月,妙在不写举头望月,而写凝望水中之弯月。
无限情思,俱从倒影中映出。
下阕抒怀,却不从面远景入笔,而是从与江燕晓别写起,再叹红减春休,末了归到西风吹拂梧桐深林的深夜,回应上阕“月明池阁夜来秋。
”全词意境朦胧而清奇,情深而意重。

上片寓情于景,绘出西湖秋夜清冷凄寂之景,奇幻幽美。
当时波平如镜,月影在水,而词人只以为梧桐叶落,一派秋意,生动描述了一幅清冷寂寥的秋天景色图。
“冷不收”是词人的刻意之言,说铜镜被遗落在凄冷的夜晚没有人收。
陈洵在《海绡说词》里说:“‘美男垂钓理纤钩’是下句倒影,非谓真有一美男垂钓也。
”“美男垂钓理纤钩”营造了一个虚幻俏丽的景象,写词人瞥见玉轮倒映在湖水中,湖面竟然涌现了一位“美男”。
这位美男便是传说中的月宫美人嫦娥。
玉轮是真实的景物,而湖面的“美男”是虚假的,这一真一假奥妙地领悟在一起,显示出词人的想象力非常丰富,而且具有人情味。
末了一句说池阁月夜冷寂方知已经人秋。
“月明池阁”,点明词人身在池阁,欣赏月明西湖之景,而“夜来秋”写出词人在池阁上辗转难眠,只感到阵阵秋风袭来,分外奇寒,暗喻内心的悲惨。

下片回顾当年与情人离去的情景,以西风井边梧桐落叶的萧瑟景致渲染凄凉气氛。

词人与情人在拂晓告别,瞥见湖水上的红莲都凋落了,瑟瑟的西风吹得梧桐叶纷纭掉落。
词人取江燕、水花的意象,描述了一个劳燕分飞,花自飘零人自悲的悲惨景象。
“水花红减”描写了西湖水面上娇艳的荷花凋败的景象,词人感叹光阴的流逝,暗含对情人的相思之情。
末了一句写景,却不仅仅是写景,景中见情,将词人悲切的心情刻画得入木三分。
“西风”句是指西风吹拂梧桐,树叶瑟瑟抖动,犹如悲秋,暗寓词人对飘零出生的深深感慨。

作者简介:

吴文英(1212~1274)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
他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
生平未第,游幕终生,于苏州、杭州、越州、三地居留最久,并以苏州为中央,北上到过淮安、镇江,苏杭道中又历经吴江、无锡,及茹霅二溪。
游踪所至,每有题咏。
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后为浙东安抚使吴潜及嗣荣王赵与芮门下客。
词风密丽。
在南宋词坛,属于作品数量较多的词人。
他的作品多抒发个人情绪,遣词清丽,婉转抒怀。

编辑:小孤鹜。

我们倡导终生学习!

如有缺点欢迎示正!

感谢你每天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