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本日为大家分享的便是他写来记录战乱的作品"三吏三别",喜好诗词的朋友都知道,这绝对是他的顶峰之作,不与任何作品相似,堪称是冠绝古今。而本日为大家分享的便是"三别"中的一首《无家别》,在这首诗中,他以最为朴实的措辞向人们揭示了人生中最痛楚的、最沉重的场景,无家无亲人没有寄托又何以为别?
《无家别》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馀家,世乱各东西。
存者无,去世者为尘泥。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
人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
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宿鸟恋本枝,安辞且穷栖。
方春独荷锄,日暮还灌畦。县吏知我至,召令习鼓鞞,
虽从本州役,内顾无所携。近行止一身,远去终转迷。
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
生我不得力,终生两酸嘶。人生无家别,何以为烝黎!
诗文中的主人公是一个败北归来的士兵,他已无家可归又被征去当兵,但是在临别之际,却没有亲人朋友为他送别这种情景,让他感到分外的悲惨,他以一种字自述的办法,讲述了自己没人告别,也无人送别的那种悲惨,这样的自言自语彷佛是在和老天在讲述自己的悲哀。
在安史之乱爆发之后,国家的场合排场是非常危急的,统治者为了能够迅速的补充兵力,于是开始了惨无人性的征兵,城市里,屯子里的青壮年男性全都上了沙场,而留下的老弱妇孺逃的逃,散的散,活着的不知道去了何方,去世的人也早已化为尘土。回来后我试图探求回家的旧路,在村落庄里走了良久,却空无一人一片荒凉的景象,面对的只有一只只将毛竖起来的狐狸和老鼠。
原来的邻居现在也只剩下一、两个孤寡老人,鸟儿总是留恋着属于自己的那棵树枝,我也同样怀念故土,又怎么能离开呢。这时正是春天,以是我下田耕地忙到很晚。当县官得知我回来的之后,又再次将我征召而去,虽然在本地,但是家里也没有什么能带走的了,无论是走的远还是近,家乡早已一片空旷,对我来说没有什么差别。
最让我感到悲痛的是,我那常年生病的母亲至今已去世去5年了,却仍旧没能好好将她安葬,她对我有生养之人,可是却得不到我的报答,从始至终都是心伤与遗憾。人明明还活在这个天下上,可是却没有家人可以告别,这老百姓还怎么当啊?
在这首诗中最为让人动容的便是末了这两句,"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这是诗中主人公的心声,实在也是杜甫的心声,更是当时百姓们的心声。全诗看似平淡,但是在这自述之中,我们却能够感想熏染到那种极致的心痛,杜甫用他的措辞将他的心声化为笔墨,极具力量。可以想象当杜甫亲眼见到这些征象,这些场景时,对付他来说是多么的悲痛,只可惜却是无能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