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老谈
“酒中官员”
寒冷的冬夜,漆黑的夜晚,温一壶新酒,悠然地啜饮,写一首小诗,反复地琢磨。
白居易最懂养生,碰着美酒之时,所有的规矩,彷佛也不再作数了。
他是个爱酒之人,自称作“醉尹”。“尹”字初见于甲骨文,是一个会意字,有管理之意,后来引申为官员。
白居易深谙克制之道,他不似李白那样张扬,自称作“酒仙”。他说自己乃是“沉溺于美酒的官员”,倒也不是浮夸之词。
某个寒冷的冬夜,墨客喝了一杯酒,写下一首诗: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黑的夜,白的雪,红的炉,绿的酒。墨客用浅近的措辞,勾勒出一幅温暖和煦的画面。
这首《问刘十九》作于何时,“刘十九”到底是何方神圣,后人已不得而知,这些也不再主要。我们知晓的是,白居易和朋友之间,彼此熟络,他们间隔也很近,切实其实是召之即来。
与其说这是一首诗,倒不如说是一张便条。
咕嘟咕嘟的小火炉,迎合着朋友的脚步;喷喷鼻香扑鼻的新酿米酒,勾引着好友的路径。
及至今日,你我身边的好酒之徒,亦不在少数。中国人爱酒,关于酒的起源,却又不甚清楚。缘故原由无他,酿酒之事,不可能一挥而就。
还有一种可能,发明酒水的那个人,酿酒之时不觉自醉,醉了也便忘了。
总之,谁是最早酿酒之人,早已不可考证。这个人或者是杜康,或者是仪狄,或者是黄帝。众醉翁辩论不休,干脆把这一殊荣,赠予给酒星。
酒星,即是天界的酒曲星君。古人敬畏上天,既相信上天与地下交相呼应,又以为上天远高于人间。
李太白曾说道:“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即包含了此理。
酒星将酿酒之术,传授给仪狄,后集大成于杜康。于是统统便说通了,这是爱酒之人才有的诡辩。
“酒”字该作何阐明?笔者以为,许慎的不雅观点最为通透。在《说文解字》中,有如下记载:“酒,就也。以是就人性之善恶。”
许慎的意思是,酒水乃是迁就之物,它就像是一壁镜子,与个人的内在天下息息相关。
以是,酒水之于曹孟德是抱负,酒水之于陶渊明是隐匿,酒水之于李太白是狂傲。
至于白乐天,他的生平,深受儒、佛、道的影响,从前性情耿介不屈,老年后明哲保身,知足随缘。
能够喝到新酿的酒,尚有朋友随时相聚,他已经很知足。
白居易身体不太好,但他终极能以75岁的高龄去世,这与他知足常乐的性情,有莫大的关系。
七十一岁的新年佳节,墨客已经垂垂老矣,却不忘饮酒抒怀,他喝得挺美,喜洋洋地写了一首《喜入新年自咏》:
白须如雪五朝臣,又值新正第七旬。
老过占他蓝尾酒,病余劳绩得头身。
销磨岁月成高位,比类时流是幸人。
大历年中骑竹马,几人得见会昌春?
“酒中天子”
纵不雅观全体唐朝,饮茶和饮酒,在帝王的日常生活中,都霸占了极为主要的地位。时人有诗歌曰:“茶为涤烦子,酒为忘忧君。”印证了两者之间的关系。
但是,比较于茶,酒总能给人更加壮怀激烈的觉得。
唐朝经济发达,酒的品类,自然也是极多。《唐国史补》中有详细的记录,酒水种数之繁,类目之多,不亚于相声演员背诵的《报菜名》。
皇家贵族成员,对美酒的奢华追求,同样没有上限。《清异录》是一本古代的文言琐事小说,此书中收录了一则往事。
唐代名臣裴度,饮酒时颇为讲究,寒冷的冬季,他喜好喝烫沸的热酒。酒水烫好之前,裴度还要往酒壶里丢进一条小鱼,小鱼是一个微雕,先以龙脑凝集,之后雕刻而成。
龙脑又被称作冰片,是一味中药材,不溶于水,有开窍醒神之功效。
裴度称这种酒为“鱼儿酒”,推杯换盏的时候,还能看到小鱼,在滚烫的酒水里高下游动,又是另一番新奇的景致。
坦率地说,唐代天子嗜酒的程度,远不及五代十国的帝王。由于五代期间的天子,更多的是,少数民族和武人出身。
但嗜酒的天子,也并不是没有。譬如,大名鼎鼎的唐太宗就能饮酒。
于酒水方面,唐太宗作出一项伟大的贡献,他遍及了葡萄酒。
唐代初期,哪怕在皇家贵族那里,葡萄也是奇异之物。《旧唐书》中曾有记载,李渊有次赏赐近臣水果,有个叫陈叔达的臣子,接过葡萄,却不去吃它。
李渊不解,于是问其缘由。陈叔达低声说道:“我的母亲患有口干之症,臣想把葡萄带回去,给母亲大人吃。”
陈叔达重现了“陆绩怀橘”的经典场面,这也从侧面解释,葡萄的宝贵程度。
唐太宗主政期间,设立安西都护府,西域诸国皆臣服于李唐。都护府的设立,大大加快了葡萄在内地的遍及速率。
差不多同一期间,葡萄酒的制作方法,也通过官方途经传至大唐。据史料记载,唐太宗在御苑中,命人栽种一种叫“马乳葡萄”的葡萄品种。
之后,太宗以葡萄酿酒。“酒成,凡有八色,芳香酷烈,味兼醍醐。”
此等琼浆玉液,自然能得到墨客的青睐。古往今来,吟诵葡萄酒的名篇,撤除那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立时催”,墨客王绩,也有诗歌传世:
竹叶连糟翠,蒲萄带曲红。
相逢不令尽,别后为谁空。
王绩是隋末唐初的墨客,他个性散漫,不是个好官,却是饮酒的里手,他亲撰《酒经》、《酒谱》,自号“醉吟师长西席”。
“酒中神仙”
自古以来,中国便是讲规矩的国度,哪怕在酒席宴间,也要遵守相应准则。
唐朝期间,人们举杯敬酒之时,用手指伸入杯子,略微蘸一下,弹出酒滴,此种习俗被称作“蘸甲”。
杜牧曾有诗曰:“为君蘸甲十分饮,应见离心一倍多。”以此表达对朋友的敬意。
但酒喝多了,谁还会在乎规矩呢?
杜甫是出名的诚笃人,他喝醉之后,犹然喊出:“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跖俱尘埃!
”的放荡之语。
杜甫显然是失落态了,盗跖算什么人物,以偷窃为生的惯犯罢了,在杜甫笔下,他竟然能和孔役夫相提并论。
大家并没有怪罪杜甫,谁又乐意和一个醉汉讲道理呢?
醉酒之人,即是混人,他们眼中的天下,到底是若何一副样子容貌?前文提到的那个王绩,欣欣然作过一篇《醉乡记》。
在墨客的笔下,那个地方,堪称是大同天下:“醉之乡,去中国不知其几千里也。其土旷然无涯,无丘陵阪险;其气和平一揆,无晦明寒暑;其俗大同,无邑居聚落;其人甚精,无爱憎喜怒,吸风饮露,不食五谷。”
王绩写得太过诗意缥缈,距他一千年之后的戴名世,以相同的题目,写了一篇散文。
戴名世以写实白描的手腕,重现了醉汉眼中的天下。进到那里之人,迷迷糊糊,昏昏沉沉,飘飘摇摇,“天地为之易位,日月为之失落明”。
他们写得还是不足透彻,以写诗浅近著称的白居易,用大略一句话,总结出醉汉的终极形态:“热饮三杯即是家”。
李唐的江山,从南方到北方,各处都是醉汉,处处是他们的温顺乡。
据《岭表录异》记载,广州人天生爱酒,晚市歇业之时,栽倒在地的男女醉汉,每天都有二三十人。
他们的集市,也颇具人性,少妇沿街卖酒,三文钱就能喝一大碗,当然也可以先尝后买。这就让某些贪杯之人,有空子可钻,他们常常不带一钱,还是喝得呼天抢地。
平凡百姓爱酒,庙堂之上的贵族当然也爱酒。平凡百姓蹭免费的酒水,贵族为饮酒挥霍无度。
君不见,贺知章用金龟换酒;谏官阳城把俸禄尽数付给酒家;苏晋特意设立“酒窟”,室内每一块砖铺一瓯酒,他虽然常常醉着,但是对家中五万块石砖,却是如数家珍。
饮酒最凶的那位,非李太白莫属。
醉酒之后,李白爱摆弄牵制刀具,所谓“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
李白喝起酒来,连天王老子都不认。唐明皇在沉喷鼻香殿赏花,特意召他写诗助兴,李太白喝得酩酊大醉,杨贵妃口含净水,将他喷醒。
醒酒后的李白,文思如泉涌,下笔即成诗:
一枝红艳露凝喷鼻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杨贵妃只以为诗写的美,却读不懂李白的讽刺之意。墨客将赵飞燕和巫山神女,比之于杨贵妃。赵飞燕何许人也?以美色误国的妖姬;而巫山神女,在李白笔下,也不是那么端庄持重。他曾作诗训斥:
神女去已久。襄王安在哉。
荒淫竟沦替。樵牧徒悲哀。
醉酒的李白,用诗歌讽刺天子和贵妃,唐明皇虽然明白其意,却又无可奈何。
就像前文所说,谁愿和醉酒之人论是非呢?
为了期待天子的召见,平凡人等,自然会高接远迎。李太白对美酒的兴趣,显然超过对天子的热心。
他饮酒忘我的程度,也令今人啧啧称叹。李白本来是个富二代,但他挥霍的速率实在是太快,很快就成为穷光蛋。
“解我紫绮裘,且换金陵酒”,“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他的宝马和锦衣,随着翕动的嘴唇,咕咚咕咚流进了胸腹之内。
李白喝的酒,想必都是名酒佳酿,毕竟都是用最贵重的宝贝换来了。“斗酒十千恣欢虐”,于李白而言,不过是洒洒水罢了。他喝的哪里是酒,切实其实便是金光闪闪的黄金,“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比较而言,杜甫就没有那样财大气粗了。连最平常的酒水,也只有在和朋友相聚时,才敢痛饮几杯。杜甫曾在《赠毕曜》中写道:“速宜相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
杜甫喝的酒,最多值三百钱;李太白饮的佳酿,却常常是千金起步。
李白喝的酒,竟然比杜甫的贵上33倍。
有的人或许以为,李白写诗难免有浮夸言辞。但杜甫饮酒的时期,唐朝已然走向衰落,仓库内粮食不再丰裕,粮食短缺,酒价自然会高。
而李白生活在盛唐期间,所谓“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他纵酒为乐的时期,恰逢酒价最便宜的时候。纵然如此,李白饮酒时,依旧是挥霍无度。
两者一抵消,李白说的便不算是大话了。
关于杜甫饮酒,实在还有一则轶事。宋朝天子真宗,某天突发奇想,问臣子唐朝酒价何如。底下群臣默默无语,唯有丁渭站了出来,他信誓旦旦地说道:“唐时酒每升三十钱”。
丁渭所依据的,也正是杜甫的那句“恰有三百青铜钱”。
诗歌与美酒,是辅车相依的关系。据干系学者统计,留存后世的五万多首唐诗中,“酒”字涌现过5449次,与酒水间接干系的诗句,更是不胜列举。
绝不夸年夜地说,美酒是唐诗最高效的催化剂。有才情之人,可以喝美酒,洒笔墨,写诗赋;而我等芸芸众生呢。
还是先端起羽觞吧,统统都在酒里。
-作者-
老谈,always talk,总是夸夸其谈之人,除此外,别无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