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年59岁的苏轼被从北方与辽交界的定州太守任上贬到广东惠州,基本上须要从南到北把中国走一遍了,到江西赣州时已是秋日,差不多长途跋涉了7000余里,在经由万安县十八滩时作了这首诗:
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滩头一叶身。
山忆喜好劳远梦,地名惶恐泣孤臣。
长风送客添帆腹,积雨浮舟减石鳞。
便合与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
诗的前两句写自己的身体倦累,头上黑发里早长出了白发、年近花甲的老人舟车劳累几千里路,仿佛一片秋叶飘落在十八滩头,孤苦无依,确实不易,也让人觉得如此贬官折腾人,实在可恨之极,“七千里外”和“十八滩头”、“二毛人”和“一叶身”,奥妙的嵌入数字比拟,使效果更加的强烈和生动;三四句写自己的心情凄苦,如今自己在朝廷里独木难支,仕途凶险,就如这“惶恐滩”一样,心情是非常凄苦的,好在还可以常常在梦里回到家乡,可以惦记家乡大散关上的山山水水,消解掉一丝作孤臣的惶恐,这一点与后世文天祥所说的“惶恐滩头说惶恐,单独洋里叹单独。”那种无奈与无助是截然不同的。
五六句实写船行在赣江之上的情景,顺风行舟让墨客有了把贬途当成游山玩水的心情,开始欣赏起了沿途的风景,诗的旋律也变得轻快起来,变得豁达、坦然、适应,但也暗示了墨客满腹的忧伤不会像扯满的帆那样随风带走,风雨能涨浮小船,冲刷掉石头上的波纹,墨客的才能也被风风雨雨所埋没,显露不出来了。因此才有了末了两句的调侃,我大风大浪经历的多了,实在我也是一个驾驭朝廷官船的好水手,有走的路,要过的渡口烂熟在心,那须要谁去干涉干与呀!
可惜墨客却没有机会去做这个水手了,确是一个不错的冷诙谐。
苏轼的诗,表现了他透明的个性,他的性情坚忍、意志顽强、胸襟旷达,还有挥洒自如的才情,足以走进我们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