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与大家一块来欣赏这两首词,看你更你喜好哪一首呢?

先看苏轼的《醉翁操》

醉翁操·琅然

琅琊深谷,山水奇丽,泉鸣空涧,若中音会,醉翁喜之,把酒临听,辄欣然忘归。
既去十余年,而好奇之士沈遵闻之往游,以琴写其声,曰《醉翁操》,节奏疏宕而音指华畅,知琴者以为绝伦。
然有其声而无其辞。
翁虽为作歌,而与琴声不合。
......好事者亦倚其辞以制曲。
虽粗合韵度而琴声为词所绳约,非天成也。
后三十余年,翁既捐馆舍,遵亦没久矣。
有庐山玉涧道人崔闲,特妙于琴,恨此曲之无词,乃谱其声,而请于东坡居士以补之云。

两种琴声你喜好 琅然 清圆照样泠然 清圆两首宋词酒徒操赏析

琅然。
清圜。
谁弹。
响空山。
无言。
惟翁醉中知其天。
月明风露娟娟。
人未眠。
荷蒉过山前。

曰有心也哉,此贤。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
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
山有时而童颠,水有时而回川。
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
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

这首《醉翁操》前面有一段自序。
序中说,欧阳修在滁州游琅琊深谷,飞瀑鸣泉,声若环佩。
美妙动人,乐而忘归,写了篇《醉翁亭记》。
欧阳修在《醉翁亭记》记述的景致,在十余年后,引起了好奇之士沈遵的神往,沈游后,操琴作曲题名《醉翁操》。
此曲旋律幽美,无与伦比,但是,只有曲调没有歌词。
欧阳修虽然填了词,可与音律不协。
后又先作词,后谱曲,仍旧不尽完美。
三十多年后,欧阳修和沈遵都不在人间,有庐山玉涧道人崔闲精于音律,所憾的是,有曲无词,特请我补填。
作者在词序中交待了写作此词的原委。

这首词上片,状写流泉之自然声响及其动听效果。
幽涧的流泉声音,如风吹玉佩,如露滴圆荷,回荡在空山峡谷,似谁在拨琴操曲呀。
这一绝妙乐曲,只有醉翁欧阳修能够于醉中得之,亦能理解其天然妙趣。
月明风清,如此美妙乐曲让人陶醉,迟迟未能入眠。
清如荷蒉人评论孔子在卫国击磬的声音那样,美妙无比。
下片状写醉翁声和流泉,且咏且啸,妙趣盎然醉翁离开滁州,流泉失落去知音,自然声响,朝夕吟咏,似带有怨恨感情。
 山川地貌,因时而变换。
流水往来来往,因势而蜿蜒人们因听到鸣泉而念及醉翁,而醉翁却已化仙而去。
鸣泉之美妙,也就再也无人聆赏了。
但鸣泉之美妙的音色,醉翁所追求之绝妙意境,却仍旧留存人间,这便是琴曲《醉翁操》。
由于琴曲《醉翁操》乃鸣泉之另一知音沈遵,以琴声描摹下来的乐曲,同是鸣泉之天然和声。
词作末了将着眼点落在琴声上,强化了全词的主题。

  苏轼与欧阳修年事相差三十岁,两人既有师生之谊,又具文友之情,二人的忘年之交,成为文史佳话。
当年欧阳修离开京城到颍州(现在阜阳)养老,苏轼知道后,主动哀求外放到颍州任职。
颍州是两人交往最为密切的地方。
苏轼在颍州治水有方秦不雅观献文称颂,得到苏轼赏识,此是后话。

这首词着墨在流泉,琴声,实是对欧阳修的讴歌、追思和怀念。
全词节奏光鲜,韵脚光鲜,读来朗朗上口,个中画面感十足,于乐曲搭配更见绝妙,实为不可多得的佳作。
清代陈廷焯评这首词清绝、高绝,不许俗人问津赏析。

虽然苏子《醉翁操》旷世奇绝,无人能比,是否就无人敢和呐?

一百年后,南宋楼钥依韵和了一首《醉翁操》

醉翁操·和东坡咏风琴

泠然。
清圆。
谁弹。
向屋山。

何言。
清风至阴德之天。

悠颺馀响婵娟。

方昼眠。
迥立八风前。

八音相宣知孰贤。

有时悲壮,铿若龙泉。

有时幽杳,彷佛猿吟鹤怨。

忽若巍巍山巅。
荡荡几如流川。

聊将娱晚年。
听之身欲仙。

弦索满人间。
未有逸韵如此弦。

这清绝的美妙声音,响彻云霄,谁弹的呢?用什么言词描述这声音像泠泠清风一样,称颂至伟至大的阴德。
琴声悠扬,明丽绝妙,迎风伫立,悦耳的乐声传来,如何能够入眠?

这音律有时悲壮,铿锵如挥舞龙泉宝剑;有时幽咽杳然,彷佛猿吟鹤怨;忽而如风行魏巍山巅,又像滔滔急流奔涌向前。
人到晚年,听到这样的音乐,身心愉悦,飘然欲仙。
人间好的弦乐器那么多,哪能弹得出如此逸兴雅韵美妙的月声啊。

楼钥(1137~1213)南宋大臣、文学家,楼钥学宗朱熹,性喜藏书,好书不倦,自六经至百家传记,无所不读,家藏书万卷,手抄居半,藏书乐于出借给他人不雅观览,有愿抄录者,则欣然启帙以授。
《北行日录》为其从前作品,按日记叙使金时行程见闻,反响了中原残破及公民生活的状况,表现了伤时忧国的感情。

两首作品的造诣,高下立判。
楼钥为什么和苏子《醉翁操》,资料有限,不清楚其写作初衷。
两人不是同一时期,不具备酬和的机会,才情不及原著作者,却依然依辙而和,我们只能理解,楼钥是苏子的虔诚仰慕者了。

之以是把这两首《醉翁操》放在一块赏析,紧张是请列位看官予以指教。
辛弃疾也填过《醉翁操》,成色应在楼钥之下。
看来《醉翁操》不是一样平常人能驾驭得了的。

感谢浏览,若与本人有附近意见意义,请加关注,并在留言区不吝见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