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很喜好苏东坡的“人间有味是清欢”,他认为:

当一个人觉得野菜的暗香赛过了山珍海味,或者看出路边的石头大概比钻石更有魅力,或者以为聆听林间鸟鸣比提笼遛鸟更令人冲动,或者体会了悄悄品一壶茶比吃一顿繁盛热闹繁荣的晚宴更能洗濯心灵……他就懂得了“清欢”。

“人间有味是清欢”出自于苏东坡的一首词:

《浣溪沙》

苏轼和友人去爬山写下一首词个中七个字道出人生真味

元丰七年十仲春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小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这首词的引言已标明了写作韶光,是元丰七年的一个冬天。

词开头即言:“小雨斜风作晓寒。
”冬天的气温还比较低,加上小雨斜风,一样平常来说这样的景象并不太适宜出游。

岂料作者笔锋一转,“淡烟疏柳媚晴滩”,景象放晴,淡烟疏柳显得初晴后的沙滩更加妖冶。
此处实在已写出了早春之感。

“入淮清洛渐漫漫”,“清洛”指安徽一条名为“洛涧”的河,洛水流入淮河,水势漫漫。
作者登山后看水,别有一番意趣。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雪沫乳花”指的是煎茶时茶水上面浮着的白色泡沫,“蓼茸”指一种叫蓼菜的新苗。
当时的人在立春时会用蔬菜等装盘来赠送亲友。
此时虽是寒冬,却离立春时节不远。

东坡和朋侪在安徽的泗州游山赏景,中午便煎茶喝,吃一些新鲜的蔬菜。
寒冬时节可以品尝早春的味道,苏轼也由此道出了“人间有味是清欢”这般具有哲理意味的诗句。

苏东坡曾因“乌台诗案”被下狱,后经从轻发落,被贬黄州。
宋神宗看重他的才华,不推让他贬居黄州太久,据《宋史》记载,宋神宗准备把苏轼调往汝州,还说:“苏轼黜居思咎,阅岁滋深,人材实难,不忍终弃。

此时东坡虽未官复原职,却已得到宋神宗的重视,仕途涌现了转机。
可是他在履新过程中,遭遇幼子短命之事,于是便申请不去汝州履新,这个要求也得到了天子批准。
休养期间,东坡来到了安徽泗州游南山,因而有了这首《浣溪沙》。

“人间有味是清欢”,是苏东坡品尝茶与蔬菜时所体会到的滋味,也是他历经艰辛后的人生感悟。

暂别热闹的名利场,走向大自然,看淡烟疏柳,品茗食蔬。
茶味清淡,蔬菜也是清淡的,这样的味道对付墨客而言,彷佛刚刚好,是清淡的欢愉,也是人生的真味。

宋代墨客潘玙的《小窗》诗言:

小小明窗瞰水开,惜花常是手亲栽。
春山欲晓听莺语,社雨才晴认燕来。
自涤砚砖闲试墨,笑持茗碗胜衔杯。
有时细链考虑字,搔首斜阳立几次。

不须要尘世的鼓噪,亦无需酒的浓郁,捧一碗喷鼻香茗,静看花开,细斟字句,人生亦是有滋有味。

清欢,不须要太多的物质,却可以让人享受到内心的安宁。
林间的风,院里的花,田地里新鲜的蔬菜……大略的事物,也可以给人真实的愉悦感。

喜好“人间有味是清欢”的林清玄,曾经辞掉事情,进入深山修行。
他在山水自然中感悟生活,从此对付天下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后来林清玄出版了《平常茶非常道》等书本。
他从日常生活去体悟人生,他的笔墨也给很多人带来了启示和思考。

《菜根谭》有言:

木床石枕冷家风,拥衾时魂梦亦爽;

麦饭豆羹淡滋味,放箸处齿颊犹喷鼻香。

不必刻意去追求人间繁华,不必刻意去品尝那些浓郁滋味, 于日常生活的平淡中,也能感想熏染到人生的真味。

-作者-

慕容艺,从事笔墨方面事情,业余韶光写点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