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最经典的两首怀古之作,每一都城是从细微处着笔,也只是对墨客所看到的景致进行描述。但是他的评判和感情表达都是在这样的景致之中。
后来我们读墨客杜牧的《泊秦淮》,印象最深刻的便是末了两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虽然写的不过是一个歌女的演唱,但是是背后大有深意,显现出了对唐王朝命运的担忧。毕竟这些统治阶级都在醉生梦去世。
刘禹锡的一首经典的怀古诗和杜牧的《泊秦淮》结尾一样,同样是往后庭花作为整首古诗的结束。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这首唐诗便是刘禹锡的《台城》,六朝期间的皇城,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鸡鸣山北。墨客来到金陵城,对付这里的六朝往事,对付他们的历史命运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且在个中蕴含着对唐王朝未来的担忧。
这首古诗的末了两句该当是最能代表古诗情绪指向的诗句。“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曾经这里是何其繁华,曾经这里的发展是何等的兴盛,本来千门万户,川流不息,如今的楼阁之上却到处都只是野草。究其缘故原由,只因陈后主的那一局《玉树后庭花》。
《玉树后庭花》是南朝陈后主所作,他也是一个只顾着纵情享乐的亡国之君,后来他的国家被隋朝灭亡。以是这一首歌曲很早就被视为亡国之音,代表着醉生梦去世灯红酒绿的生活。刘禹锡在这里感慨曾经的王朝那么兴盛,曾经的舞榭歌台那么宏伟壮阔,到现在却只化成了一片野草之地,根本的缘故原由便是统治者的腐烂小乐不思进取。
比拟杜牧的《泊秦淮》,这首古诗的有名度要低了很多。而且对付比杜牧的一箭穿心,直指晚唐统治者的腐烂生活,这首古诗的力道显然也要弱小了很多。但是这首古诗毕竟比杜牧的《泊秦淮》要早上一二百年,他对付六朝灭亡的思考,显然在一定程度上也启迪了后世墨客的创作。
刘禹锡用他最为善于的比拟手腕,写出了古诗中的千古兴亡。《乌衣巷》是这样,《石头城》也是如此。用古代的舞榭歌台,来反衬本日的草木荒凉,个中的比拟意味同样韵味十足。而他这种归结于《玉树后庭花》亡国之音的判断,也成为了杜牧“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词创作灵感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