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生平颠沛流离,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杜甫在朋友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得到一个居住的处所。
阔别了故乡的杜甫,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土,于是在公元766年(唐代宗大历元年),杜甫离开成都,顺江而下希望可以回到洛阳,但是到达了夔州之后,由于身体的缘故原由,就暂居夔州休养。

杜甫到夔州后,开辟了自己的果园菜地,也有了更多的韶光,写了很多的诗。
杜甫平生的顶峰之作《秋兴八首》和《登高》都是在夔州写下的。
我们本日要说的是杜甫在初到夔州后写下的一首诗《八阵图》。

杜甫到夔州后,常常去看古迹,夔州有武侯庙,江边有八阵图,传说为三国时诸葛亮在夔州江滩所设。
诸葛亮的人生境遇,让壮志难酬的有志之士倾慕敬仰,杜甫看到这些古迹,抚今追昔,就写下了这首《八阵图》,咏古迹以抒发情怀。

八阵图

诗圣杜甫的千古名篇八阵图短短二十字写尽千古遗恨

杜甫 【唐】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落吞吴。

这首诗的大意是:

三国鼎立你建立了三分天下的盖世功绩,你创建的八阵图造诣了永久盛名。

听凭江流冲击,八阵图的那些石头却依然如故,只可惜没能统一天下,留下了千年遗恨, 在于刘备失落策,想去吞并东吴。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这两句赞颂了诸葛亮的劳苦功高。
诸葛亮感念刘备的知遇之恩,鞠躬尽瘁,勤勤恳恳,为蜀汉政权的创建立下了汗马功劳。
宋代爱国墨客陆游思念诸葛孔明,在诗中有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的高度赞誉。

从“隆中对”到彪炳史册的赤壁之战,诸葛亮赞助刘备从无到有,创建了蜀国基业,诸葛亮在确立魏蜀吴三分天下、鼎足而立的场合排场的过程中,功绩最为卓绝。
以是说“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是说诸葛亮创制的八阵图使他声名卓著。
诸葛亮不仅神机妙算,用兵如神,他还创制了八阵图,这一句赞颂了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和功绩。
在写法上“三分国”对“八阵图”,以全局性的功绩对军事上的贡献,风雅工致,自然妥善。
为下面凭吊遗迹做了铺垫。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落吞吴。
”这两句就“八阵图”的遗址抒发感慨。
“八阵图”遗址在夔州西南永安宫前平沙上。
据《荆州图副》和刘禹锡《嘉话录》记载,这里的八阵图聚细石成堆,高五尺,六十围,纵横棋布,排列为六十四堆,始终保持原来的样子不变,纵然被夏天大水冲击淹没,等到冬季水落平川,万物都失落故态,唯独八阵图的石堆却依然如旧,六百年来岿然不动。

“石不转”,化用了《诗经》中的诗句“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在杜甫看来,不仅八阵图的设计精妙,坚不可摧,也表明诸葛亮对蜀汉政权和统一大业鞠躬尽瘁,矢志不移,如磐石一样平常不可动摇。

末了一句“遗恨失落吞吴”,是说刘备失落策,兴师攻伐吴国,毁坏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根本策略,甚至统一大业中途短命,造成了千古遗恨。
纵不雅观诸葛亮的生平,不能不让人在景仰神往之中,含有伤感惋惜之意。

杜甫写这首诗时已是晚年,这首诗赞颂了诸葛亮的劳苦功高,结句落笔在抒写诸葛亮的“遗恨”,为诸葛亮感到惋惜。
咏史抒怀,在这种惋惜之中渗透的是墨客杜甫的感情,杜甫忧国忧民,虽然弃官入川,但仍心系苍生,墨客杜甫借咏史来抒发“伤己垂暮无成”的烦闷情怀。

这首怀古绝句,短短二十个字,却把怀古和述怀融为一体,浑然不分,给人一种此恨绵绵、余意不尽的觉得。

朋友们喜好本日与您分享的这首唐代墨客杜甫的这首《八阵图》吗?欢迎您在评论区聊一聊您的感想熏染。

这里是《唐韵诵读》,喜好节目,欢迎您关注,您的点赞、评论和转发也是对节目的最大的支持。
感谢您的收看,下期我们再见。

本文为《唐韵诵读》视频文案要点,欢迎在评论区不雅观看视频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