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沁园春·雪》是毛主席的名作。
1945年,毛泽东远赴重庆与蒋介石会谈。在这期间,毛泽东广泛会见爱国人士。9月6日,毛泽东在周恩来、王若飞的陪同下拜访著名墨客柳亚子。柳亚子特意创作了一首《一九四五年八月三旬日渝州曾家岩呈毛泽东》的七律诗送给毛泽东,并同时索要毛泽东的诗词。毛泽东便把从前创作的《沁园春·雪》亲自书写赠予给柳亚子。在看过毛泽东的诗词后,柳亚子直呼"大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高下,顿失落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骚人物,还看目前。
他一壁惊叹毛泽东的词,一壁又写下一首《沁园春》的和词,一并抄好交给《新华日报》揭橥。
随后《大公报》也转载了这首词。
《沁园春·雪》在山城引起轰动,各大报刊纷纭揭橥和词与评论,据不完备统计,当时揭橥的和词有50多首,评论20多篇。
此时,间隔毛泽东创作这首词已经是9年之后。
02
70年代末,胡适的学生唐德刚创作《胡适杂忆》一书,约请外洋学者周策纵、夏志清二人作序。
在书的结尾,一同收录的还有周策纵给唐德刚的一封信,是应唐德刚约请评论胡适诗作的。信的末了一部分,周策纵表达这样一个不雅观点:毛泽东的名作《沁园春·雪》,受到胡适《沁园春·新俄万岁》的影响,在各方面有模拟痕迹,解释毛泽东下意识里尚未摆脱青年时受胡适的影响。
周策纵是外洋有名的红学家。在诗词方面也有一定成绩。他表达的这个意见倒是第一次听说。
那么,周策纵吹捧的胡适《沁园春·新俄万岁》,到底是一首什么作品?值得让毛泽东下意识受到影响呢?
1917年,胡适从报纸上看到俄国革命胜利的,非常愉快。特意在3月8日的日记中写道:
俄国突起革命,苦战三日而功成,俄沙逊位,逊于其弟密雪儿大公。大公亦谦让不敢当也。吾意俄国或终成民主耳。此比来第一大快苦处,不可不记。
不久后,胡适再次从报上看到俄国革命的,又在日记上写道:
今读报记俄国临时政府大赦旧以革命暗杀受罪之囚犯。其自西伯利亚赦归者盖十万人云。夫囚拘十万志士于西伯利亚,此俄之以是不振,而罗曼诺夫皇朝之以是必倒也。而爱自由谋革命者乃至十万人之多,囚拘流徙,摧辱惨杀而无悔,此革命之以是终成,而"新俄"之未来以是正未可量也。
他认为一个"新俄罗斯"正在形成,未来出息不可限量。为了庆祝革命胜利,胡适特意创作了一首《沁园春·新俄万岁》:
客子何思,冻雪层冰,北国名都。像乌衣蓝帽,轩昂年少,指挥杀贼,万众欢呼。去独夫沙,张自由帜,此意如今果不虚。讲价值、有百万笔墨,多少头颅。
冰天十万囚徒,一万里飞来大赦书。本为自由来,今同他去,与民贼战,毕竟谁输。拍手高歌,新俄万岁,狂态君休笑老胡。从今后、看这般快事,后起谁欤。
俄国革命的胜利解放了被沙皇流放的10多万囚徒,作为"民主人士"的胡适,愉快之情溢于言表。
后来,这首词刊登在《新青年》第三卷第四号上。
03
周策纵逐句剖析毛主席的《沁园春·雪》与胡适《沁园春·新俄万岁》的异同之处,他认为:
两首词的主题都涉及到"雪",比如头三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即是从胡适的"冻雪层冰,北国名都"句转变而来。毛泽东词里的"千里"、"万里",也可能受到胡适"一万里飞来"词句的暗示。胡适有"冰天十万"语,毛泽东则说"冰封"和与"天公试比高"。
毛泽东词里的"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正由胡适的"乌衣蓝帽,轩昂年少"脱胎而来。乌衣蓝帽是当时俄国参加革命大学生的衣服颜色,毛泽东的"红妆素裹"则表示赤色旗帜的颜色。
至于"无数英雄竞折腰",也类似于"万众欢呼"和"拍手高歌"。
胡适的"毕竟谁输"有较劲高下胜负之意,毛泽东便说"欲与天公共比高",是脱胎于胡适"狂态君休笑老胡"之意,而毛泽东词里的笑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和成吉思汗,仍有比高下的意思。
而且"惜秦皇汉武"的句法,也和"去独夫沙"的句法附近。
"看红装素裹"的"看"字,也和胡适"看这般快事"一样,用在五字句开头。
周策纵说:
最巧的还是末端三句,胡适说:"从今后,看这般快事,后起谁欤?"而毛泽东说:"俱往矣,数风骚人物,还看目前。"都是把今后与过去比较。"从今后"化作了"俱往矣"与"目前",而且两人在此又都用"看"字。只是毛泽东改疑问句为肯定句,也表示出二人性格的差异。
周策纵洋洋洒洒比较了一番,总而言之一句话:毛主席的《沁园春·雪》是模拟胡适的《沁园春·新俄万岁》。
事情果真这样吗?
我看不尽然!
04
一部文学作品的成功,紧张的是作者要有"真情实感",也即"有感而发"。"无病呻吟"的作品是站不住脚的。胡适的《沁园春·新俄万岁》是有感而发,毛主席的《沁园春·雪》也是有感而发。
但两者还是有所不同。
在毛主席诗词里,以"沁园春"命名的词一共两首,一首是《沁园春·雪》,一首是《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创作于1925年。当时毛泽东32岁,他从上海回到湖南开展农人运动,8月去了长沙。他重游橘子洲头,面对湘江俏丽的秋天景色,他遐想到当时的革命形势,于是创作出《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雪》的创作也是如此。
1935年,毛泽东率领红军胜利抵达陕北。
这年12月25日"瓦窑堡会议"召开,制订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两天后,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策略》的报告,根据当时的形势作了剖析。会颠末议定定渡过黄河东征。
1936年1月26日,毛泽东率军抵达华北前哨对日作战。
2月5日清晨,部队来到陕西清涧县高杰村落袁家沟修整。当时这里已经飘了好几天算夜雪,雄浑壮不雅观的雪景触发毛泽东的诗情,2月7日,怀着对革命必胜的信念,毛泽东挥毫写下这首词。
从两首《沁园春》的创作中我们可以看出:这都是作者"身临其境"的结果,他具有切身的体会和感想熏染。
但是,胡适的《沁园春·新俄万岁》就不同,他只是从报纸上读到关于俄国革命的,于是抒发了一种感想。对付事实的描写,胡适并没有亲眼看到,完备属于一种想象!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谈到诗词的"意境"时说:"词必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者自成高格,自有名句。"那么作甚有境界?王国维说:"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因此,仅从艺术创作的"诚挚性"上来说,胡适的《沁园春》词就与毛主席的《沁园春》词差了一大截!
再看措辞。
王国维认为好的诗词措辞该当是:"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线人,其辞脱口而出,无娇柔妆束之态。"
毛主席诗词的措辞清楚明白,朗朗上口,胡适的诗词则文白殽杂,佶屈聱牙,两者高下立判。
以上紧张是解释,毛主席的《沁园春》词比胡适的《沁园春》词艺术造诣要高很多。而这也就决定了,所谓的模拟、受到影响,一定是原作比仿作艺术造诣更高,或者说不相上下,乃至是在水平线之上,后来的创作者仰视其艺术造诣,才会受到影响,或者说故意识去模拟。如果原作比仿作的水平还低,乃至是低很多,后来的作者怎么可能受到影响?怎么可能去模拟?
胡适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在近代文化史上霸占主要地位。毛泽东青年时期的确受到胡适的影响。但一个显著的事实是,毛泽东的思想和审美在不断扩展和发展,而胡适则停步不前。表现在思想和艺术上都是如此。胡适也写过很多诗,比如他的《考试测验集》便是中国第一部口语文诗集。但《考试测验集》里的诗作严格说来更像打油诗,因此他命名为"考试测验"也算有自知之明!
毛主席和胡适都不是专业墨客,但毛主席留下大量随处颂扬的名篇,胡适留下来几句名诗?其余还需把稳的是,中国的律诗和词牌曲调,长期以来形成固定的韵律和格式,因此创作古体诗词,都称之为"作诗填词",它的句式都是固定好的,不能轻易变动。因此相同的词牌名,不同的作者去创作,就觉得音韵和词句方面有类似之处。比如我们看毛主席的《沁园春·长沙》和《沁园春·雪》,是否在词句和音韵上也有类似之处?周策纵纯挚地指出胡适词与毛主席词的某些用词相似之处,就想解释毛主席诗词是受了胡适诗词的影响,很难令人信服!
总结
不同的作者,不同的历史境遇,不同的创作理念和文学作品都是可以相互比较的,"比较文学"是文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中国的古典文学可以与西方古典文学比较较,探求文学背后的精神理念和艺术办法。因此,《红楼梦》可以与《唐吉坷德》比较较,但不能说谁模拟了谁!
胡适的《沁园春·新俄万岁》当然可以与毛主席的《沁园春·雪》比较较,但不能说毛主席模拟了胡适!
大概周策纵感到自己的论点苍白无力,又辩白道:
当然,我并不是说毛故意摹仿胡词。两人所咏的事本不相同,意境也大有差别,而当三十年代时,毛已高视统统,更绝对不会学胡了。可是下意识里,恐正无法摆脱青年时期所受的一些影响。
周策纵还是太高估胡适的影响力。他这句辩白本身就自相抵牾,既然"毛已高视统统,更绝对不会学胡",怎么可能摆脱不掉下意识的影响?胡适这首不高明的《沁园春》词,本身就深入不到别人的下意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