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墨客李清照诗词以及后人的书李清照诗词书法作品有:《赵明诚题欧阳修<集古录跋>后》《行书李清照一剪梅》《行书李清照如梦令》《行楷李清照声声慢》《篆书李清照夏日绝句》《行书李清照永遇乐》《楷书李清照醉花阴扇面》《行书李清照渔家傲》《行楷李清照转调满庭芳》《行书李清照点绛唇》《篆书李清照完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等。
李清照(1084-1155) 号易安居士,南宋精彩女文学家,章丘明水(今属济南)人。她出生于贵族书喷鼻香世家,父亲李格非曾任官礼部侍郎,提点京东刑狱,是位身上带点风雅气息的官员。据宋史本传说,李格非工于词章,笔墨活泼,阐述传情生动清洵,平生祈慕陶渊明,带点出世之人的方向。可惜他的作品失落传,我们已无缘见到。清照的母亲,是王拱辰的孙女,王拱辰是状元,听说也很渊博,因此,李清照所承的家学可说是十分渊博。
李清照是多才多艺的,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荣誉。幼时过目不忘,出语惊人,博览群书。齐鲁壮丽的山川涵育了李清照的创作灵性,少女时期名噪一时,崭露峥嵘。从前生活安定、优裕,词作多写相思之情;金兵入侵后,遭遇国家巨变,词作多感慨出生飘零。她的诗文感时咏史,与词风迥异。她还善于字画,兼通音律。现存诗文及词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等。她的一幅“琵琶行图”,一贯到明朝还留存着。不管走得多远,关键时候还得回来,李清照所处的年代,正好处于江南大变的浊世,北宋皇朝已濒临末日,北方的金人不断南侵,这便是历上有名的靖康之难。但是越是浊世越须要女性,因此也总是在浊世,李清照的词一次次对全体中国发挥着独特的功能。与当时迷恋名妓李师师的道君天子比较较,显然起了提要挈领式的点化浸染。他们夫妇两人开始与灾害周旋,试图让灾害洗刷掉只有交运时才会追慕的虚浮层面,去寻求生命的秘闻。
李清照丈夫赵明诚书《赵明诚题欧阳修<集古录跋>后》赏析
赵明诚书《题欧阳修<集古录跋>后》
她的丈夫赵明诚(德甫),对考古学极下功夫,以“金石录”一书名满天下。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曾作宰相,山东诸城人。他和清照同年,他们是二十岁结婚的。当时的赵明诚还是太学生,虽然是宰相之子,但略无纨绔气息,他们的闺房之乐在于学问方面的共同研究。明诚编著的“金石录”,便是由两人集先秦及汉唐彝器石刻等加以考诠而完成的,全书共三十卷,大约花去他们夫妇很长的韶光。李清照替这部书写了一篇后记,紧张是阐述这部书的环境,同时也间接阐述了他们夫妇的生活。内容大略是说:他们夫妇每夜事情以点完一支烛炬为度,有时整理书本,加以题签,有时相互批评前代的字画彝鼎,并时时还在事情中加入某种竞赛。譬如,某一件事出在某书某页乃至某行,如果谁说错了,必须要煮茶献奉,这种赌赛有时会把茶杯倾翻于怀中,大笑而换衣。从这别具风趣的闺中乐事,该当不丢脸出他们夫妇都是极聪明的人,而且学知趣仿。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夫如擅朋友之胜”。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他们夫妇两人开始与灾害周旋,试图让灾害洗刷掉只有交运时才会追慕的虚浮层面,去寻求生命的秘闻。
这次流亡,让他们由山东入苏南,渡江到金陵,但对赵明诚的康健是有着危害的,他到南京的次年,就病倒了。清照守着他,风景不殊,举目有河山之异,心情的低沉可想而知。他们脚下的这块地皮给了他们那么多无限的陌生,那么多绝望的酸辛,但他们却无意怨恨它,反而用温热的手掌抚摸着它,让它感想熏染文明的热量,使它进入文化的史册。明诚去世后,清照陷入悲苦的困境中。二十九年的夫妻,感情笃定。追忆从前,她抱憾终天的是过去值得回顾与悼惜的往事,是和明诚一起度过的二十九年的日子,最令她伤心的是在流亡途中痛失落了知心丈夫。
李清照与张汝舟的第二次失落败婚姻。在三年之后,李清照辗转来到杭州,张汝舟认为李清照有大量的财富,开始剧烈追求,婚后显然张汝舟的欲望是不会是实现的,实际上,前夫赵明诚的金石古董在靖康之乱中已经丢失殆尽。张汝舟前去追求,实际上看重的并非是李清照的聪慧与仙颜,而是赤裸裸地奔着财产去的。张汝舟由于李清照没有拿出财产,对李清照的态度大变,动辄利用家庭暴力,有一种说法认为张汝舟想症结去世李清照,以钻营李清照的财产。李清照认为自己的再嫁是''猥以桑榆之晚景,配兹驵侩之下材'',这段婚姻十分不幸。李清照为了离婚,将张汝舟的犯罪事实告发。《宋刑统》中也规定妇女在碰着下列情形下,也可以提出离婚。一是订婚三年不成婚;第二条是,丈夫外出多年不归;如岳飞就由于在外带兵打仗长年不归,末了其结正室子上报官府,被官府许可离婚。三是被发配了,那样女方是可以要求离婚的。如水浒传中林冲便是发配前离婚的。还有一种情形便是丈夫贩卖妻子,妻子可以提出离婚。李清照告发张汝舟差点被判流放。只管李清照得以离婚,但是其状告丈夫的行为也触犯了宋朝的法律,《宋刑统》中规定:“妻告夫罪,虽得实,徒两年”,李清照状告张汝舟虽然大义灭亲,本身却是违法的行为。李清照的家世很好,朝中有亲戚,而她本身也是名人,在其亲戚的帮助下,官府也可能出于舆论的考量,在关押李清照九天后将其开释。李清照经历两次失落败的婚姻,尤其是后一次婚姻,更是让其对人生抱有悲观的想法,其作词风格也向婉约化快速发展,“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她晚年的生活非常凄苦,可以说是居无定所,但大致以金华为多。她的祖父、丈夫及家翁等皆是名人,她自己,也负一时重誉。但她的晚年仍是孤独的,南渡臣,到绍兴之后已逐渐安定下来,大家在山明水丽的临安享乐。乍一看,置身异域所打仗的全是陌生的东西,原来的自我一定会越来越薄弱,乃至会被异域同化掉。实在事情远非如此大略。异己的统统会从反面、侧面诱发出有关自己的思考,异域的山水更会让人遐想到自己生命的出发点,因此越是置身异域越会勾起浓浓的乡愁。李清照开始行吟双溪,不与当时的权贵同调。而且,还受着这批人的曲解。在这种环境中,她不禁感叹地吟出“南来尚怯吴江冷,北去应悲易水寒。”令人感慨深奥深厚。因此可以说李清照的作品是和愁字分不开的,从开始的情仇,到家破人亡的家愁,再到江山沦陷的国仇。这纷繁的愁绪令她一步步地迈上了文学的圣殿。真可谓万古愁心!
李清照是被南渡的权贵们遗忘的,乃至她的卒年,在史籍中亦无可考,据一样平常推断,她大约活了六十岁。一个伟大的作家,他之获致成功,必须具有三个优胜的条件:第一、要有丰富的情绪;第二、要有超奇的空想;第三、要有独特的创造力。由于没有丰富的情绪,无异损失文学的生命;没有超奇的空想,不易达到空灵博大的境界;没有创造的能力,只是模拟古人,绝不能树立特有的作风。在北宋词人中,情绪、空想、创造力,三者俱备,而能独往独来而自成一体的,只有苏轼和秦不雅观;其次该当说到的,那只有李清照了。
李清照的词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紧张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如《如梦令》描写惜春怜花的感情。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译文: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一直,甜睡一夜仍有余醉未消。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表面的情形如何,她却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知道吗?知道吗?这个时节该当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如梦令》赏析:一问一答之间,花在人前花含愁,人在花古人瘦削。绿肥 红瘦,出语惊人,新鲜之极,动人之极,只是随手点染却又神 气兀然,千古之下不负盛名。 一个不解愁思,一个叹光阴易逝,两相对照,如花影摇荡 自有风致翩然。
李清照这首《如梦令》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措辞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小词借宿酒醒后讯问花事的描写,弯曲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措辞清新,词意隽永。
起首两句“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辞面勾勒写词韶光与环境,昨夜词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故把酒以消愁绪,明天将来诰日晨起宿醉尚未尽消。 “雨疏风骤”十分恰切地写出暮春时节,风萧萧然而雨却是疏落,渲染了词人花下醉酒的痛惜之感。即便把酒过后的甜睡浓甜,但仍难“消残酒”,写出词人此刻的慵
词人唤来侍女“试问卷帘人” 迁移转变奥妙精当,灵动自然。词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散乱,落花满地,却又不忍亲见,一个“试”字,将词人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究竟的抵牾生理,刻画得贴切入微,真实可感。孰料, “却道海棠依旧”,侍女的回答让词人大喜过望却又无奈黯然, “却”字道出了“卷帘人”不解词民气以及词人的意外之喜,词人的细腻委婉和侍女的粗疏淡漠形成比拟。试问”的结果——“却道海棠依旧。”侍女的回答却让词人感到非常意外。本来以为经由一夜风雨,海棠花一定凋落得不成样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表面之后,却心不在焉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一个“却”字,既表明侍女对女主人委曲的苦处毫无觉察,对窗外发生的变革无动于衷,也表明词人听到答话后感到迷惑不解。她想:“雨疏风骤”之后,“海棠”怎会“依旧”呢?这就非常自然地带出了却尾两句。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既是对侍女的反诘,也像是自言自语:这个粗心的丫头,你知道不知道,园中的海棠该当是绿叶繁茂、红花稀少才是。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繁芜的神色口吻,可谓“真切之笔。“应是”,表明词人对窗外景象的推测与判断,口吻极当。由于她毕竟尚未亲眼目睹,以是说话时要留有余地。同时,这一词语中也暗含着“一定是”和“不得不是”之意。海棠虽好,风雨无情,它是不可能长开不谢的。一语之中,含有不尽的无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谓语浅意深。而这一层惜花的殷殷情意,自然是“卷帘人”所不能体察也无须更多理会的,她毕竟不能像她的女主人那样感情细腻,那样对自然和人生有着更深的感悟。这大概是她以是作出上面的回答的缘故原由。
末了的“绿肥红瘦”一语,更是全词的精绝之笔,历来为众人所称道。“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比拟;“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落稀少,是两种状态的比拟。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此色彩光鲜、形象生动,这实在是措辞利用上的一个创造。由这四个字生发遐想,那“红瘦”正是表明春天的逐渐消散,而“绿肥”正是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这种极富概括性的措辞,又实在令人叹为不雅观止。
此词借宿酒醒后讯问花事的描写,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充分表示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全词篇幅虽短,但蕴藉蕴藉,意味深长,以景衬情,委曲精工,轻灵新巧,对人物生理感情的刻画维妙维肖,以对话推动词意发展,跌宕起伏,极尽真切之妙,显示出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泠清清,凄悲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最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惟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小雨,到薄暮、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
译文: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生僻清,怎不让人悲惨悲戚。秋日总是忽然变暖,又转寒冷,最难保养安歇。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傍晚的寒风紧吹?一行大雁从头顶上飞过,更让人伤心,由于都是当年为我通报书信的旧日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干瘪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孤独地守着窗前,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入夜?梧桐叶上小雨淋漓,到薄暮时分,那雨声还是点点滴滴。这般光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却!
《声声慢》赏析:寻寻觅觅,冷生僻清,凄悲惨惨戚戚,点点滴滴,叠字精妙,到无法可想,唯有吟哦而已。以奇横字浅俚语,写尽万种情思。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去世,伤于人事。这期间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紧张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悲惨的景况。此词便是这期间的范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起句便不屈常,持续用七组叠词。不但在填词方面,纵然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腔调和谐是一个很主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成绩,以是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觉得。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就以为已能使听众觉得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感情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心情不好,再加上这种乍暖还寒天气,词人连觉也睡不着了。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还能在短暂的韶光内逃离痛楚,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难以入眠,于是词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来。披衣起床,喝一点酒暖暖身子再说吧。可是寒冷是由于孤独引起的,而饮酒与品茶一样,独自一人只会以为分外悲惨。
端着一杯淡酒,而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节,却溘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涯,也再次划破了词人未愈的伤口,头白鸳鸯失落伴飞。词人感叹:唉,雁儿,你叫得这样悲惨幽怨,难道你也像我一样,老年失落偶了吗?难道也像我一样,余生要独自一人面对万里层山,千山暮雪吗?胡思乱想之下,泪光迷蒙之中,蓦然以为那只孤雁正是以前为自己通报情书的那一只。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旧日传情信使仍在,而秋娘与萧郎已去世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一奇思妙想包含着无限无法诉说的哀愁。
这时瞥见那些菊花,才发觉花儿也已干瘪不堪,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薄暮后,有暗香盈袖”的文雅了。词人想:以往丈夫在世时的日子多么美好,诗词唱和,整理古籍,可如今呢?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在受这无边无涯的孤独的煎熬了。故物依然,人面全非。“旧时景象旧时衣,只有情怀,不得似往时。”独对着孤雁残菊,更感悲惨。手托喷鼻香腮,珠泪盈眶。怕薄暮,捱日间。对着这阴沉的天,一个人要若何才能熬到薄暮的来临呢?漫长使孤独变得更加恐怖。独自一人,连韶光也以为开始变慢起来。
好不容易等到了薄暮,却又下起雨来。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无边丝雨细如愁,下得民气更烦了。再看到屋外那两棵梧桐,虽然在风雨中却相互扶持,相互依赖,两相比拟,自己一个人要悲惨多了。
急风骤雨,孤雁残菊梧桐,面前的统统,使词人的哀怨重重叠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若何形容,也难以表达出来。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比拟,什么渲染,什么赋比兴了,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大略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堪咀嚼。相形之下,连李煜的“问君能有多少很多多少愁,宛如彷佛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失落色。一江春水虽然无穷无尽,但毕竟还可形容得出。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自然稍胜一筹。
古人评此词,多以开端三句用持续串叠字为其特色。但只把稳这一层,不免失落之皮相。词中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却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她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落,于是东张西望,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下文“冷生僻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悲惨忧戚。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悲惨惨戚戚”。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使读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这乃是百感迸发于中,不得不吐之为快,所谓“不克不及自休”的结果。
“乍暖还寒时候”这一句也是此词的难点之一。此词作于秋日,但秋日的景象该当说“乍寒还暖”,只有早春景象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这是写一日之晨,而非写一季之候。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至于“时候”二字,有人以为在古汉语中应解为“节候”;但柳永《永遇乐》云:“薰风解愠,昼景清和,新霁时候。”由阴雨而新霁,自属较短暂的韶光,可见“时候”一词在宋时已与当代汉语无殊了。“最难将息”句则与上文“寻寻觅觅”句相呼应,解释从一凌晨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下面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正与上文“乍暖还寒”相合。古人晨起于卯时饮酒,又称“扶头卯酒”。这里说用酒消愁是不抵事的。至于下文“雁过也”的“雁”,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见到的,以是说“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了。《唐宋词选释》说:“雁未必相识,却云‘旧时相识’者,寄怀乡之意。赵嘏《寒塘》:‘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词意近之。”
上片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于是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干瘪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干瘪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落。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这才是“如今有谁堪摘”的确解。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忧郁,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要深远多了。
从“守著窗儿”以下,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觅觅”三句又进一层。“守著”句如依张惠言《词选》断句,以“独自”连上文。秦不雅观(一作无名氏)《鹧鸪天》下片:“无一语,对芳樽,安排肠断到薄暮。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与此词意境附近。但秦词从人对薄暮有思想准备方面着笔,李则从反面说,彷佛天故意不肯黑下来而使人尤难堪过。“梧桐”两句不仅脱胎淮海,而且兼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词意,把两种内容融而为一,笔更直而情更切。末了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也是路子独辟之笔。自庾信以来,或言愁有千斛万斛,或言愁如江如海(分别见李煜、秦不雅观词),总之是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繁芜,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解释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明晰之。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
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干系情事逐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深得六朝抒怀小赋之神髓,而以靠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措辞谱入新声,利用凄清的音乐性措辞进行抒怀,又却表示了倚声家的不假雕饰的本色,诚属个性独具的抒怀名作。
李清照作品艺术特色:李清照文学作品的内容,大多是局限于个人的生活天地,她通过抒写个人的欢快、痛楚、悲哀和空想,形象地展示她自己的内心天下,概括地反响她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一个有才华、有抱负、有空想的女子,若何被禁锢在寂寞深闺和冷落庭院之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个活泼爽朗的少女若何变成一个忧郁寡欢、多愁善感的人;我们还可以看到,由于国家衰亡、中原沦丧,迫使她流落失落所,末了在愁苦不堪中结束自己的生平。
李清照的文学作品在思想、艺术上也有其局限和不敷,调子比较低沉,感情比较柔弱,但是,瑕不掩瑜,从总体说来,李清照的诗词艺术还是博识高妙的。李清照作为封建社会的一个文化女性,能够冲破封建社会的重重枷锁,投奔自然,直面社会,是难能名贵的,在她心灵深处闪烁着爱国激情亲切和关注国事的积极精神为后人所称道,其“生当作人杰,去世亦为鬼雄”的高尚情操勉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为国捐躯。本日,重温李清照的文学作品,仍旧以为李清照人格魅力光彩照人。
宋代墨客李清照书法作品《行书李清照一剪梅》赏析
李清照《行书一剪梅》她对金石字画不但酷爱,精于赏鉴,并且也能动手写字作画。《才妇录》说她“能书能画”。
释文:红藕喷鼻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肃清,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欧阳中石《行书李清照如梦令》赏析
欧阳中石书《行书李清照如梦令》释文: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赵佶书《行楷李清照声声慢》赏析
赵佶书《行楷李清照声声慢》释文:寻寻觅觅,冷泠清清,凄悲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最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惟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小雨,到薄暮、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
刘运琦书法作品《篆书李清照夏日绝句》赏析
刘运琦书法作品《篆书李清照夏日绝句》释文:生当作人杰,去世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诗的前两句,语出惊人,直抒胸臆,提出人“生当作人杰”,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去世”也该当做“鬼雄”,方才不愧于顶天立地的好男儿。深深的爱国之情喷涌出来,震荡民气。末了两句,墨客通过歌颂项羽的悲壮之举来讽刺南宋当权者不思进取、搪塞塞责的无耻行为。全诗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却连用三个典故,可谓字字珠玑,字里行间透出一股正气。
刘运琦书法作品《行书李清照永遇乐》赏析
孟令江书法作品《行书李清照:永遇乐》释文: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蔼象,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喷鼻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侧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干瘪,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臧远科书法作品《楷书李清照醉花阴扇面》赏析
臧远科书法作品《楷书李清照醉花阴扇面》释文: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薄暮后,有暗香盈袖。莫道赓续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刘俊京书法作品《行书李清照渔家傲》赏析
刘俊京书法作品《行书李清照渔家傲》释文: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黄建松书法作品《行楷李清照转调满庭芳》赏析
黄建松书法《行楷李清照转调满庭芳》释文:芳草池塘,绿阴庭院,晚晴寒透窗纱。玉钩金锁,管是客来唦。寂寞尊前席上,唯愁海角天涯。能留否?酴釄落尽,犹赖有梨花。当年曾胜赏,生喷鼻香熏袖,活火分茶。纵目犹龙骄马,流水轻车。不怕风狂雨骤,恰才称,煮酒笺花。如今也,不成怀抱,得似旧时那?
冯彬《行书李清照点绛唇》赏析
冯彬《行书李清照点绛唇》释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顾,却把青梅嗅。这首词写少女情形心态,虽有所本依,但却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获“曲尽情悰”之誉。全词风格明快,节奏轻松,反用四十一字,就刻画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自持的少女形象,可谓妙笔生花。
胡亚平《篆书李清照完溪沙》赏析
胡亚平《篆书李清照完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释文: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 玉鸭熏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通犀还解辟寒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