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二

祭财神

新春特辑诗中今日大年夜岁首年代二

回外家

姑爷给岳父岳母拜年的日子,又称为“姑爷节”

祭财神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
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敬拜一番。
实际上是把买来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
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大众元宝汤\"大众。
敬拜的供品用鱼和羊肉。
老北京的大店铺,这天均大举敬拜活动,祭品要用\"大众五大供\"大众,即整猪、整羊、整鸡、整鸭、赤色活鲤鱼等,祈望今年要发大财。

食日昼

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须再掏腰包,只管在月朔日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
这一古老的传统习俗,潮汕人称为“食日昼”。
顾名思义,仅仅是吃中午饭而已,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返厝

潮俗新媳妇回外家叫“返厝”,古称“归宁”,连续三次,故有“头返厝”(婚后三天)、“二返厝”(婚后十二天)、“三返厝”(婚后满月)之说。
头返厝有三日回的,也有十二日回或满月回的。

头返厝一样平常不能在外家过夜,吃过午饭后至外家炊烟之前就得返回。
二返厝可住一两天(潮安一地二返厝也不能过夜)。
三返厝可住十天半月,只要与夫家商量好就行。
头二次返厝,一样平常都要事先商量好,由新娘的兄弟来带回。
第三次返厝,常日由新娘自己回或由新郎相伴回。

食甜卵

新郎第一次拜会岳父母,要备带三牲大礼。
岳父母要让半子“食甜卵(鸡蛋)”,并设酒席接待。
半子用完餐后当日回程,留妻子住外家,按约定日子接新娘回去或由新娘的兄弟送回。
不过,现在礼俗大多简化。
新郎亲迎新娘过门后,即刻偕同新娘“返厝”,然后再出门兜一下后,再到新城“二返厝”,婚后回外家就统统如常了。

“食甜卵”之俗源于一个俏丽故事:当年一李姓老婆婆,有女成年,经媒人说合,出嫁张生。
几年未育,婆婆听知女儿夫妻见地不合,长期分居,实非生理问题,为愿望早日抱得外孙,设法请半子到家来,煮甜卵敬之。
奉告半子甜卵是甜蜜圆满,家能甜蜜圆满则兴,夫妻甜蜜圆满则能生养孩子的道理。
婿悟,从此夫妻相敬如宾。
翌年得子,婿欢天喜地到岳家报喜。
自此,后人以煮甜卵敬新半子,历代便沿袭下来。

诗中今日

沁园春 寿闽帅正月初二(唐末宋初·无名氏)

意一仙翁,自紫府中,出游戏身。
看脊梁铁铸,担当社稷,精神玉炼,照映乾坤。
谏省伏蒲,紫垣直笔,硬语曾惊天上人。
福身去,建红牙兼纛,南海之滨。

天公偏福吾闽。
遣夜锦开藩为帅臣。
记前回散了,多少很多多少饭碗,如今积了,千万禾囷。
心与天通,阴功无量,直待时来秉化钧。
年年宴,在人正越日,寿庆千春。

正月初二日晴过常州(宋末元初·方回)

客里三年问岁除,毗陵归路又正初。
自怜囊涩难沽酒,犹喜船宽可读书。

草比旧痕青已倍,雪成陈迹白无馀。
脱寒就暖真奇事,差觉穷途意气舒。

正月初二日早行苦寒(明·黄公辅)

冰凝水面雪遍歧,盐撒空中拂柳枝。
寒午宿禽栖尚稳,履端行客迹还稀。

陇头无使青梅树,雪上何人披鹤衣。
愿借天边红日丽,负暄乘暖到京畿。

正月初二日同杨叔娇登楼望馀雪(清·张之洞)

自丑银幡白发人,晴光喜见照城闉。
山通佳气犹明雪,江泛柔波已漾春。

冠佩渐劳知老至,羽书方急愧年新。
悯牛谁诵河东赋,清啸南楼恐不伦。

编辑 | 章雪芳 资料来源于 |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