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包括古绝和律绝。
七绝,五绝是格律体,绝句不算,由于古绝产生的时候还只有四声,没有平仄,更无从谈格律。
那么为什么叫绝句呢?为什么把四句二十字,二十八字统称绝句?
绝句的涌现,按照音乐诗歌的发展,该当和乐府歌行体有着很大的关系。类似于小令的天生,声韵学的发展,让歌行体不断地规整,讲究,对仗。那么在演唱中得停顿换气吧?乐府诗就分很多小段落,小乐章。还有是非句,重复咏唱。
一小段就称之为“解”。举个例子,《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
后面还有,就截取前面十二句大家看看。这个便是四句一解,是不是每四句大概一个意思,每四句也换了一个韵脚?也便是说拿出一个四句解来,便是一个绝句。当然,绝该当也有果断,斩断的意思。称之为绝句,很有可能便是这么来的。
至于产生是非句,小令,重复咏唱,分高下阕的形式,平仄规范之后便是词。
以是我们看到自称绝句的诗,一定是四句。包括五言、六言、七言等各种句式。不过随着音节的灵巧变革,终极五言和七言这种包括单音节的诗句大行其道,其他字数的绝句逐步就冷落,无人创作了。
只假如四句,合韵的诗即可称为绝句,至于是否遵守平仄格律,只是区分律绝和古绝的依据。古人在写诗的时候,除非是一开始就哀求合律,一样平常并不过分追求平仄。
比如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去世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虽自号绝句,但是便是一首古绝,即古体诗,又称古风。
而杜牧《江南春绝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落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第三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平水韵中平仄为“平平仄仄仄仄仄”,说后面拗救也好,说是出律也罢,并不影响他自称绝句,更不影响诗句的意境幽美。
律绝就更多了,自称《绝句》的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上苍。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还有《绝句四首》之类的,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
为什么自称“绝句”?
第一是杜甫这种,当时格律诗体刚刚成型,杜甫大概是标出绝句的格式差异,对自己的诗进行归类。这种环境非常多。
另一种情形大概便是类似于李商隐的《无题》诗了,纯粹有感而发的作品,
只要内容写得俊秀,一样的大把人喜好,同时也反响出墨客的个人色彩,并不是很在乎别人是否通过标题就能读懂自己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