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中的古文解读办法,是我在创作《英语语法构建和传统文化研究》一书的过程中,逐渐探索和总结出来的一套解读规范,这套规范日后肯定会成为我们解读所有中国古代文籍的标准,由于它非常科学、客不雅观和精准,从措辞的层面来讲,这套解读规范把每一个字和每一句话都精准无误地解读出来,实词的词性和语义,虚词的词类和语用,都剖析、判断和厘定地非常清晰,能让我们对整篇文章的理解犹如水晶般透明;从文章赏析的解读来讲,它能让我们领略到笔墨背后作者的思想情绪,能让我们得到作者般的第一视角,仿佛是我们当时写出来的这篇文章,一边读着文章,就能把作者当年的所思所想在自己的思维中经历一遍。
本日发布的是苏轼《赤壁赋》全篇的解读,后续还会连续更新和发布其他经典古文的解读。这种古文解读虽然非常耗费韶光和精力,但是,我会只管即便一天更新一篇。欢迎大家转发、评论、点赞,如果喜好这种古文解读,可以点击右上角的关注,后续有更新可以第一韶光看到,一起享受一场场古色古喷鼻香的诗词品味盛宴。
揭示措辞的密码,解读措辞的奥秘,凡经天工開語所解,必不为凡品。
赤壁赋
苏轼 〔宋代〕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作甚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此,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不雅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不雅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纷乱。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第一段: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第一句原文: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注释:
1、壬戌(rén xū):元丰五年,岁次壬戌。根据干支纪年法,该年为壬戌年。
2、既:助动词,表示完成。
3、望:仰望、举头看。
4、既望:这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月相标称,早在西周期间,古人将每个月之月相变革,顺次称为:初吉、既生霸、既望、既去世霸、方去世霸。这因此月的圆、缺、晦、明来标记日期的一种命名办法。至于详细指的哪几天,并不明确,也有可能这些称谓原来就没有固定相对应的日期,大致可以推断为以下几个阶段:
(1)初吉,指的应是每月月朔,以及后面月相非常小的几天。
(2)既生霸(魄),月既生而未大明,指的应是月牙到满月之间的几天韶光,也便是上弦月阶段。
(3)既望,指的应是每月十五前后几天,也便是月比较较圆满的几天。
(4)既去世霸(魄):指的应是正在失落去月相的一段韶光,也便是下玄月阶段。
(5)方去世霸(魄):指的应是玉轮完备看不见的一段韶光。
至于这里的既望,已经是北宋期间,听说指的是农历的十六这一天,但是,不管详细指的是哪一天,必定是十五前后,玉轮非常圆的某一个月夜。
5、泛:漂浮,动词。“泛”字一方面可能是写实,一方面也是他对现实的一种反抗和寻衅,由于他在黄州是处于被扼守的状态,不得随意离开黄州,而泛舟则可能会不经意地离开一会,有一种时候有可能处于违法边缘的觉得。
6、舟:小船,名词。为什么是“泛舟”,而不是用大一点的船呢?该当纯粹便是由于穷,此时的苏轼,经济状况堪忧,没钱去租大船。而且,他穷,他的朋友也一样穷。
7、于:在,介词。
8、赤壁:山名,即,现今湖北武昌西赤矶山,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孙权与刘备联军在此处大破曹操军队。
译文:壬戌年之秋,七月的月圆之夜,苏轼我与几位客人在赤壁山之下,泛舟漂流。
第二句原文: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注释:
1、清:清凉的,形容词。
2、徐:缓缓地、逐步地,副词。
3、波:波浪,名词。
4、兴:兴起、起来,动词。
译文:夜晚江面上清凉的小风缓缓地吹来非常凉爽,水面上的波浪也没有兴起。 有小风而无浪,是一种非常空想的嬉戏状态。
第三句原文: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注释:
1、属(zhǔ):连续、连接,动词,此处指的是苏轼与客人们相互敬酒。
2、诵:诵读、吟诵,动词。
3、明月之诗:听说指的是《诗经·陈风·月出》这首诗。
4、歌:歌唱,动词。
5、窈窕之章:《月出》的第一章。《陈风·月出》诗首章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译文:举起羽觞与客人们相互敬酒,喝完酒,大家开始吟诵《诗经·月出》,还有人开始唱起了这首诗的第一章,“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第四句原文: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注释:
1、少:一小会、短韶光,副词。
2、焉:句尾语气词。
3、出:显露、涌现,动词。
4、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动词近义词连用。
5、斗牛:星宿名,即,斗宿、牛宿。苏轼看到的星宿图该当和下图一样,这种天上的天象图和地上的舆图不一样,该当把它举开始顶来看,这样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就都对应上了。在这里,苏轼肯定是弄错了,以为斗牛就跟下图一样,把天空中靠近正中的位置误认为是斗牛的位置,就犹如下图中的明月的位置差不多。实在,他想说的该当是“翼轸”之间,也便是从月出来月到中天这段较为漫长的韶光,举头看看,玉轮还在半天空,再举头看看,还没到中天,以是,才会说徘徊于斗牛之间,如果把这个韶光说的更详细一点,该当便是晚上七八点到九十点这个韶光段。
译文:过了一小会,玉轮就从东山之上升起来了,并久久地徘徊着,没有升到半天空。
第五句原文: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注释:
1、白露:此处苏轼为何说白露,而不是白雾呢?该当是由于七月十五前后,白天气温依然较高,夜晚温度已经较低,而江面的水温不会快速低落,而是依然较高,以是,此时江面上就会升腾起雾气,可能是由于这种雾气的湿度比较大,以是,苏轼才会称之为白露。
2、横:充满,动词。
译文:湿湿的雾气充满江面,明月映照在水面上的光泽在远处仿佛与天涯线连接在了一起。
第六句原文: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注释:
1、纵:放任、放肆,动词。
2、一苇:像一片苇叶那么小的船,比喻极小的船。出自《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之”。
3、之:到、往,动词。
4、如:去、往,动词。
5、所如:所去的地方、所到的地方。
6、凌:乘着、驾驭,动词。
7、万顷:百亩为一顷,万顷便是百万亩,此处用来指代辽阔无际的江面。
8、之:…的…,表示前后两个名词之间是所属关系,相称于英语中的名词属格。
9、茫:迷蒙不明的、模糊不清的,形容词。
10、然:…的样子,“形容词+然”构成名词。
11、茫然:迷蒙不清的样子。
12、这个句子中的两个“之”字,在之前所有的注释中都被忽略,或者说是被回避了,由于他们没有能力去阐明这两个“之”字在这里所起的是什么浸染,这种不清楚文章语句中关键的虚词的语法功能,并刻意回避的态度,使得我们品读古文的时候,总有一种云里雾里的觉得,彷佛都读懂了,又彷佛没有读懂,知道哪里读懂了,又不知道哪里没有读懂,总有一种心里没底的觉得。
译文:放任这艘小船去它所能去的地方,让我们乘着这艘小船,徜徉在这无边无涯、一派迷蒙的江面上。苏轼在这里,以及下一句的“不知其所止”,依然是在寻衅加在自己身上的扼守令,由于一个人不被许可离开某地,就犹如我们现在的居家隔离一样,心里就会特殊膈应这件事,总想找机会表达自己对这件事的不满。
第七句原文: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注释:
1、浩:广远的、盛大的、无边无涯的,形容词。
2、浩浩:形容词叠字利用,加深单个形容词的语义和气势。
3、乎:用于叠字形容词的词尾,让叠字形容词独立利用。
4、浩浩乎:辽阔而无边无涯的,形容词构造,形容的是白雾缥缈的广阔的江面。
5、如:犹如、彷佛,介词。
6、冯:通“凭”,凭借、依赖,动词。
7、虚:空寂、虚无,名词。
8、御:驾驭,动词。
9、冯虚御风:描述的是在白雾缥缈的江面上,乘舟随意漂流的那种宛如置身瑶池中的觉得。
10、止:停滞,动词。
11、所止:所停滞的地方,所到达的地方。
译文:一望无际的是那白雾缥缈的无边江面,现在乘舟漂流的我们,犹如是在凌空而行,又犹如是在驾驭着清风漂浮在半空中,都不知道我们将会漂到什么地方去。
第八句原文: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注释:
1、飘:飘扬的、飘荡的,形容词。
2、飘飘乎:上句中的“浩浩乎”描述的是看到的江面,这句中的“飘飘乎”描述的是苏轼此时自身的觉得。
3、遗:摈弃、舍弃,动词。
4、世:人间、世间,名词。
5、独:独自,副词。
6、立:存在,动词。
7、羽:鱼类或昆虫的翅膀,名词。
8、化:变革,动词。
9、羽化:翅膀变革出来,本义指的是昆虫的若虫(稚虫)或蛹,经末了一次蜕皮羽化为成虫,也便是原来的蛹蜕去蛹壳唱出翅膀(羽化)为成虫。古代的人们觉得这是非常神奇的事情,从陆生昆虫神奇地变为了会飞行的昆虫,是从一种生命状态向另一种生命状态的转变,类似于凡胎肉体的人变为会飞天的神仙一样。以是,中国玄门把人变为神仙的过程称之为“羽化”,把得道羽化称之为“羽化登仙”。
10、登:上升,动词。
11、仙:神仙,名词。
12、登仙:由于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神仙是生活在天上的,以是,羽化也被称为登仙,上升到天上做神仙。
译文:坐在小舟中,在雾气蒸腾的辽阔江面上飘飘荡荡的,犹如离开世间独自存在于此,又犹如化生出了双羽,仙游为仙。
第二段: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第一句原文: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注释:
1、于是:以是,逻辑副词。
2、乐:快乐的、欢快的,形容词。
3、甚:非常,程度副词。乐甚,即,甚乐。副词“甚”润色形容词的时候,既可以位于形容词的前面,也可以位于形容词的后面,语义上基本没有差异,只是强调的工具略有差异,“甚乐”的语义更加方向于“乐”,强调的是快乐;“乐甚”的语义更加方向于“甚”,强调的是非常。
4、扣:“叩”,叩击、敲击,动词。
5、舷:船舷,名词。
6、而:并列连词。
7、歌:歌唱、唱歌,动词,而且是不及物动词。
8、之:虚词,没有实义,用于不及物动词之后,凑足字数,起到一种形式宾语的浸染,让句子读上去更加朗朗上口。
9、一定要把稳到,这里的“扣舷”和“歌之”两个动词的主语都是苏轼,如果不把稳这一点,你就无法把这些笔墨具象化,无法在头脑中形成详细的画面,也无法把自己代入文中,身临其田地去体会当时的此情和此景。
译文:(由于上文所描述的绝佳的状态)以是,大家饮酒都非常高兴,兴致很高,然后我用手指叩击着船舷开始唱起歌来。
第二句原文: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注释:
1、桂:桂木,即木樨树,一种名贵的树木,名词,此处用作形容词,润色后面的棹。
2、棹(zhào):长的船桨,名词。
3、兮:并列连词,此处并列的是两个名词。
4、兰:木兰树,名词。
5、桨:短小的船桨,名词。
6、击:敲击、敲打,动词。指的是船桨落水之时犹如击水一样平常。
7、空明:这本是两个形容词,形容词月光照在空泛的水面上,一片明晃晃的样子,此处合在一起用作了名词,用水面上的这两个特色,来代指水面。这是苏轼在船上所看到的近景。
8、兮:并列连词,此处并列的是两个动宾构造。
9、溯:逆水流而上,动词。
10、流光:流淌的光泽,这是形容月光照在江面上,望向远处,看全体江面所看到的样子。这是苏轼在船上举头了望时所看到的景象,是远景。
译文:歌唱说:桂木制作的船桨啊兰木制成的船桨,拍击着这空明的江面,逆着这流光一样的江流而上。
第三句原文: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注释:
1、渺:邈远的、辽阔的,形容词。
2、兮:句末语气词,用于拉长句子的语气和语义。
3、予:同“余”,我,第一人称代词。
4、怀:肚量胸襟、心意,名词。
5、渺渺兮予怀:这是一个倒装句,正常的句子顺序是,予怀渺渺兮,我的心意是辽阔爽朗的。
6、望:了望、遥望,动词。
7、美人:当时苏轼的妻子王闰之就陪他在黄州,以是,指切实其实定不是他妻子,倒是有可能指的是他已经由世的首任妻子,至于究竟指的是谁,可能只有苏轼自己才知道了。
8、兮:句末语气词,用于拉长句子的语气和语义。
9、方:地区、地方,名词。
10、天一方:天各一方,天地间的另一个地方,可能是比喻间隔非常迢遥,也可能是说天人永隔。
11、望美人兮天一方:这个句子也是倒装句,正常的顺序该当是:天一方望美人兮,此处的“天一方”看上去是名词性词组,实在是副词性词组,相称于省略了介词的介词词组,“于天一方”,于天一方望美人兮,在天一方遥望美人。
译文:我此时的心怀是如此的辽阔,抬望首,遥望那天各一方的美人。
第四句原文: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注释:
1、洞箫:指的便是箫,由于上面有空洞,以是,称之为洞箫。
2、倚:依照、合着、伴着,动词。
3、和(hè):应和、随着唱,动词。
4、之:虚词,没有实义,用于不及物动词之后,凑足字数,起到一种形式宾语的浸染,让句子读上去更加顺口。
译文:客人中有会吹洞箫的人,合着我唱的歌的拍子而和曲一首。
第五句原文: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注释:
1、呜呜:拟声词,仿照洞箫之声。
2、然:此处的意思不是…的样子,而是…的声音,用于形容词之后,构成名词性构造。
3、如:犹如、仿佛,介词。
4、怨:怨恨、仇怨,动词。
5、慕:留恋、神往,动词。
6、泣:无声或低声地哭,动词。
7、诉:诉说、倾诉,动词。
8、余:剩下的、余下的,形容词。
9、袅:形容声音婉转悠扬,形容词。袅袅:形容词叠字利用。
10、绝:断绝、停滞,动词。
11、缕:麻线,名词。
译文:他吹的洞箫声呜呜的,犹如在怨恨别人,又犹如是在留恋别人,犹如是在哭泣,又犹如是在倾诉,一曲结束,余音袅袅,犹如丝缕一样平常连绵不绝。
第六句原文: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注释:
舞:舞蹈、舞蹈,动词,此处是使动用法,使…舞蹈。
幽:幽深的、深邃的,形容词。
壑:深谷、深沟,名词。
之:…的…。
潜:潜藏的,形容词。
蛟:古代传说中能发水的一种龙,名词。
泣:使…哭泣,动词。
嫠(lí):上古期间,寡可指寡妇和寡夫,而嫠只指寡妇,名词。
译文:能让幽深的深谷中潜藏的蛟龙安奈不住而腾空起舞,也能使孤舟中的寡妇闻声而哭泣。
第三段: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作甚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第一句原文: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作甚其然也?”
注释:
1、愀(qiǎo):(脸庞显得)忧戚的、忧闷的,形容词。
2、然:…的样子,“名词+然”构成名词性构造。
3、正:通“整”(zhěng),整理、端正、使正立,动词。
4、襟:衣襟、衣服的交领,名词。
5、危:端正地,副词。
6、坐:坐起来、坐着,动词。
7、而:然后,并列连词。
8、问:讯问,动词。
9、何:为什么,疑问副词。
10、为:是,系动词。
11、其:他,代词,指代的是吹洞箫的客人。
12、然:如此、这样,名词。
13、也:句尾语气词。
14、作甚其然也:为什么是他这个样子的啊?
译文:苏轼我也随着缄默忧闷起来,整理好衣襟,端坐起来,然后讯问客人说:为什么是他这个样子啊?(为什么把曲调吹得如此忧伤?)
第二句译文: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注释:
1、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两句的解读见前面发布的曹操的《短歌行》。
2、此:这,代词。
3、非:不,否定副词。
4、乎:句尾语气词。
5、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这是省略了系动词“是”是主系表句型,此非(是)曹孟德之诗乎。
译文:客人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难道不是曹孟德的诗文吗?
第三句原文: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注释:
1、西:向西、朝西,副词。
2、望:了望,动词。
3、夏口:故城在今湖北武昌。
4、武昌:今湖北鄂城县。
5、川:河流,名词。
6、相:相互、相互,副词。
7、缪:(liáo):通“缭”,缠绕,动词。
8、郁:草木茂盛的,形容词。
9、乎:句尾语气词,用于感叹。
10、苍:深绿色的,形容词。苍苍:形容词叠字利用,加深单字的语义。
11、郁乎苍苍:即,苍苍郁乎,此处的“苍苍”是形容词用作副词,润色“郁”。
12、之:助动词,该当是表示被动,相称于英语中表示被动的助动词be。
13、困:围困、包围,动词。把稳,此处的“困”是被动态,被围困。
14、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实行者,相称于英语被动态中的介词by。
15、困于周郎:相称于be besieged by Zhouyu
16、者:此处的“者”表示的不是…的人,而是…的地方。
17、乎:句尾疑问词,相称于“吗”。
译文:向西可以了望夏口,向东可以了望武昌,山陵和河流相互缠绕,树木郁郁葱葱,这里难道不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
第四句原文: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注释:
1、方:当,从属连词,相称于when,勾引韶光状语从句,上句译文中,划横线的便是“方”勾引的韶光状语从句。
2、其:他,代词,指的是曹操。
3、破:攻破,动词。
4、荆州:辖南阳、江夏、长沙等八郡,今湖南、湖北一带。
5、下:攻陷、占领,动词。
6、江陵:当时的荆州首府,现在是湖北江陵县的名称。
7、顺:沿着、顺着,动词。
8、流:水流、江流,名词。
9、而:并列连词,相称于and。
10、东:向东、朝东,副词。其后省略了动词“提高”。
11、也:句尾语气词。
12、舳(zhú):船尾,名词。 舻(lú):船头,名词。
13、舳舻千里:船尾和船头相互连接绵延上千里。
14、旌:各种旗帜,名词。旗:各种旗帜,名词。旌旗:名词近义词连用。
15、蔽:遮蔽、遮挡,动词。
16、旌旗蔽空:各色各样的旗帜,把天空都能遮蔽起来了。
17、酾(shī):斟酒,动词。
18、酾酒临江:斟上美酒,来到长江边。
19、横:横陈、横执,动词。
20、槊(shuò):长矛、长杆矛,名词。
21、赋:赋写、吟咏,动词。
22、横槊赋诗:横着握持着长矛,吟诵着诗句。
23、固:确实,副词。
24、世:时期,名词。
25、之:…的…,表示前后两个名词之间是所属关系。
26、雄:精彩的人物、英雄,名词。
27、也:句尾语气词,用于感叹。
28、而:但是,表示迁移转变的并列连词,相称于but。
29、今:如今、现在,韶光副词。
30、安:哪里、哪儿,疑问副词,相称于where。
31、在:位于,介词。
32、哉:句尾语气词,用于疑问,相称于“啊”。
33、安在哉:疑问句的疑问词前置,正常的语序该当是,在安哉,在哪里啊?对付这一千古之问,我们现在已经有了答案了,当代考古发掘已经创造并发掘了曹操之墓,并找到了曹操的头盖骨。以是说,“而今安在哉?”答曰:“在此也!
”
译文:当他攻破荆州,占领江陵,顺长江而下,船尾连偿船头,绵延上千里,各种旗帜遮天蔽日,斟上一杯美酒来到江边,横握长槊而吟诗的时候,确实也是那个时期的英雄了,但是,现在又在什么地方呢?
第五句译文: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注释:
1、况:况且、何况,连词,表示递进关系,相称于and。
2、渔:捕鱼、捕鱼,动词。
3、樵:砍柴、打柴,动词。渔樵:动词近义词连用。
4、于:在,介词。
5、江:特指长江,名词。渚:岸边、水岸,名词。江渚:长江的岸边。
6、侣:伙伴、朋友,此处是名词用作动词,以…为伙伴,以…为朋友,动词。
7、鱼虾:鱼儿和虾米,名词近义词连用。
8、而:并列连词,相称于and。
9、友:朋友,此处是名词用作动词,以…为朋友,动词。
10、麋:麋鹿,名词。鹿:各种鹿,名词。麋鹿:名词近义词连用。
11、驾:驾驶、驾驭,动词。
12、扁(piān):小的,小型的,形容词。
13、一叶之扁舟:如同一片树叶一样小的小舟。
14、举:举起,动词。
15、匏:葫芦的一种,即匏瓜,名称。
16、匏樽:匏瓜制成的酒具,这是一种非常简陋的酒具。
17、以:助动词,表示目的,其后接动词。
18、相:相互,副词。
19、属(zhǔ):连续、连接,动词。
译文:何况我与你们在这长江岸边捕鱼砍柴而谋生,与鱼虾为伴,以麋鹿为友,驾驭着犹如树叶一样平常的小舟,在上面大家举起匏瓜制成的酒樽相互敬酒为乐。
第六句译文: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注释:
1、寄:寄存、寄存,动词。
2、蜉蝣:一种朝生暮去世的昆虫,这里因此蜉蝣来比如自己,形容人生犹如蜉蝣一样平常短暂。
3、渺:轻视、唾弃,动词。
4、沧海:大海的水呈青绿色,因此用沧海来指代大海。
5、粟:粟子、谷子、谷粒,名词。
译文:把犹如蜉蝣一样平常的自己寄托于天地之间,把自己唾弃为犹如沧海中的一个小谷粒。
第七句原文: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注释:
1、哀:哀叹,动词。
2、须臾:顷刻、瞬间,形容词。
3、羡:倾慕,动词。
4、穷:穷尽的,形容词。
译文:哀叹我这生平太短暂了,倾慕长江的昼夜奔流没有穷尽。
第八句原文: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注释:
1、挟:用胳膊夹着、挟持,动词。
2、飞仙:会飞的神仙,名词。
3、以:助动词,表示目的,其后用动词。
4、遨:游逛、游览,动词。游:游览、嬉戏,动词。遨游:动词近义词连用。
5、终:终了、结束,动词。
译文:挟持着会飞的神仙到处去嬉戏,怀抱着明月而永久地终了。
第九句原文: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注释:
1、乎:语气词,既无实义,也无功能浸染。
2、骤:迅速地、溘然地,副词。
3、得:得到、得到,动词。
4、托:寄托,动词。
5、遗:残余的、残留的,动词用作形容词。
6、响:声音、声响,名词。
7、悲:令人悲哀的、凄凉的,形容词。
译文:由于知道这些都不可能忽然一下子就能得到,以是,只能把自己的愁思以这种乐声的形式寄托于凄凉的秋风之中。末了这两句,实在便是客人对付苏轼“作甚其然也”这一问题的终极回答。
第四段: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此,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不雅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不雅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第一句原文: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此,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注释:
1、逝:流逝、消散,动词。
2、逝者:“动词+者”构成名词性构造,把动词的语义转换为名词性语义,语义由“消散”转变为“消散的东西”。
3、如:犹如、彷佛,动词。
4、斯:此、这,名词。
5、语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此夫,不舍昼夜。’
6、往:亡去,动词。
7、盈:盈满的、圆满的,形容词。
8、虚:空虚的、虚无的,形容词。
9、盈虚:形容词反义词连用。
10、盈虚者:…者,本义是…的人,也可以用来指代…的东西/事物,者前面既可以用动词,也可以用形容词,构成“动词/形容词+者”的构造,从实质上来讲,这是一个词性转换构造,把前面的动词或者形容词转换为名词性语义,比如上面的“逝者”,意思是逝去的东西,以及这里的“盈虚者”,意思是时圆时缺的东西,详细是什么“东西”,则取决于高下文语境。
11、卒:终极,副词。
12、莫:无、没有,否定副词。
13、消:减少、消损,动词。
14、长:增长、繁殖,动词。
15、消长:动词反义词连用。
16、也:句末语气词,用来表示感叹的语气。
译文:苏轼说:你也知道那水与月吗?那流逝而去的韶光就犹如这江水,实在,未曾真正亡去;那时圆时缺的心情就犹如那玉轮,实在,终极并没有减损或增长啊。
第二句原文:盖将自其变者而不雅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不雅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注释:
1、盖:发语词,无实义。
2、将:如果,连词。
3、自:从,介词。
4、其:那,限定词,相称于that。
5、变者:又是一个“动词+者”的构造,变革的事物。
6、不雅观:不雅观察,动词。
7、则:那么,逻辑副词,表示肯定判断。
8、曾(zēng):乃、是,系动词。
9、以:在、于,介词。
10、瞬:一眨眼的功夫,名词。
11、物:万物,名词。
12、尽:尽头、穷尽,动词。
13、何:什么,名词性疑问词。何羡,即,羡何,倾慕什么。
14、乎:句末语气词。
译文:如果从那变革的事物来不雅观察,那么,天地是不能(存在)于一眨眼的功夫;从那不变的事物来不雅观察,那么,万物与我们都是无穷尽的,又倾慕什么呢?
第三句原文: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注释:
1、且夫:而且、况且,连词。
2、主:所有者,名词。
3、苟:如果、假使,连词。
4、所有:所拥有的事物。
5、毫:又细又长的毛、毫毛,名词。
6、取:拿走、取走,动词。
译文:何况天地之间,万物各有其所有者,若不是我们所拥有的事物,纵然一根毫毛也不能拿走。
第四句原文: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注释:
1、色:风景、景不雅观,名词。
2、禁:管束、约束,动词。
3、竭:穷尽、枯竭,动词。
译文:只有这长江上的清风,以及高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了,便成为声音,眼睛瞥见便成为风景,获取它们没有牵绊,享用它们不会穷尽。
第五句原文: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注释:
1、藏:宝藏,名词
2、所:…的地方,“所+动词”构成名词构造。
3、共:共同,副词。
4、适:前往、归向,动词。之前这个字都被解读错了。
译文:(它们)是造物者的没有穷尽的宝藏,也是我与你们所共同归向的地方。
第五段: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纷乱。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第一句原文: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注释:
1、洗:洗濯、洗涤,动词。
2、盏:羽觞、浅而小的杯子,名词。
3、更:连续、接续,动词。之前这个字都被解读缺点了。
4、酌:饮酒,动词。
译文:客人很高兴并笑了起来,大家洗一洗羽觞,接着连续饮酒。
第二句原文:肴核既尽,杯盘纷乱。
注释:
1、肴:做熟的鱼肉等菜肴,名词。
2、:果核,名词。
3、既:已经,助动词,表示完成。
4、尽:完尽,动词。
5、纷乱:乱七八糟的、凌乱不堪的,形容词。
译文: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盘子凌乱一片。
第三句原文: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注释:
1、相与:相互、相互,副词。
2、枕:枕着,动词。
3、藉:衬垫,动词。
4、枕藉:动词近义词连用。
5、乎:在,介词。
6、白:泛白、变白,动词。
译文:大家相互枕着垫着睡在船上,不知不觉地东半天已经泛白。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宗子。嘉祐二年(1057)进士。累除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曾通判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颖州等。元丰三年(1080)以谤新法贬谪黄州。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宋徽宗立,赦还。卒于常州。追谥文忠。博学多才,善文,工诗词,字画俱佳。于词“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题材丰富,意境开阔,打破晚唐五代和宋初以来“词为艳科”的传统樊篱,以诗为词,首创豪放清旷一派,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有《东坡七集》《东坡词》等。
不管是在当前全体互联网平台上,还是在之前的历史长河中,像这种高质量的古文解读作品可能都不多见,它不仅能让读者透彻地读懂每一个句子,理解每一个字的语义和功能,而且,能让读者学会利用这门措辞,从而彻底节制这门措辞。只要你负责去品读,然后把这些原文再缮写几遍,自己在头脑中把这些笔墨再理解几遍,读得熟了,自然就能很轻松地写出这种措辞笔墨作品了。可以绝不夸年夜地说,只要你肯负责学习,我写的这些文章能让你的写作水平很快就能达到很高的水平。
分享是一种美德,评论是一种收成,点赞是一种教化,关注是一种认可 ^_^
欢迎大家转发、评论、点赞、关注,码字不易,这种负责且烧脑的码字更是尤为不易,您的认可是我持续更新和连续创作的动力!
#头条创作寻衅赛#
关于这篇《赤壁赋》解读,您有什么想说的,敬请留言吧!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