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 李商隐

外洋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李商隐马嵬其二赏析及备考集锦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词句注释】

1.马嵬(wéi):地名,杨贵妃缢去世的地方。

2.外洋徒闻更九州:此用白居易《长恨歌》“忽闻外洋有仙山”句意,指杨贵妃去世后居住在外洋仙山上,虽然听到了唐王朝规复九州的,但人神相隔,已经不能再与玄宗团圆了。
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听说。
更:再,还有。
九州:此诗原注:“邹衍云:九州之外,复有九州。
”战国时齐人邹衍创“九大州”之说,说中国名赤县神州,中国之外如赤县神州这样大的地方还有九个。

3.未卜:一作“未决”。

4.虎旅:指跟随玄宗入蜀的禁军。
传:一作“鸣”。
宵柝(tuò):别号金柝,夜间报更的刁斗。

5.鸡人:皇宫中报时的卫士。
汉代制度,宫中不得畜鸡,卫士候于朱雀门外,传鸡唱。
筹:计时的用具。

6.“此日”句:阐述马嵬坡事变。
白居易《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去世。

7.牵牛:牵牛星,即牛郎星。
此指牛郎织女故事。

8.四纪:四十八年。
岁星十二年一周天为一纪,玄宗在位四十五年,约为四纪。

9.莫愁:古洛阳女子,嫁为卢家妇,婚后生活幸福。
萧衍《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
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
十五嫁作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
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喷鼻香。

【口语译文】

忽然听到传闻,说外洋还有九州,贵妃就住在那里的仙山上;来生之誓约夫妇相守的事尚且虚幻渺茫,而今生的缘分已分明结束了。

只听得巡夜的禁军一声声敲着悲惨的刁斗,再也听不到朱雀门外的卫士黎明时分传唱的报晓鸡鸣声。

如今六军已做生意定,全都驻马不前;遥想当年七月七日在永生殿上,还笑话过人家牛郎织女相聚得太少呢。

为什么做了几十年的天子的天子,却赶不上卢家夫婿,能与妻子莫愁终生陪伴厮守?

【创作背景】

此诗咏叹马嵬事变。
马嵬事变发生于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之后。
李商隐生活在晚唐那种国势颓危的氛围下,这不能不使他对历史抱有更多的批驳意识,对政治怀有更多的拯救感情,对荒淫误国者含有更多的痛恨生理,因此写下这组诗以达讽喻之意。

【作品赏析】

《马嵬二首》是唐代墨客李商隐创作的两首咏史诗,一为七绝,一为七律,都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杨贵妃)的故事为抒怀工具,诗中隐含作者对唐玄宗的强烈批评之意。
本篇是第二首。

马嵬(wéi),地名,杨贵妃缢去世的地方。
《通志》:“马嵬坡,在西安府兴平县二十五里。
”《旧唐书•杨贵妃传》:“安禄山叛,潼关失落守,从幸至马嵬。
禁军大将陈玄礼密启太子诛国忠父子,既而四军不散,曰‘贼本尚在’。
指贵妃也。
帝不获已,与贵妃诀,遂缢去世于佛室,时年三十八。

此诗开头即说“外洋”,指杨玉环去世后,唐玄宗曾令方士去外洋寻其魂魄,在外洋仙山会见了她,杨授以钿合金钗,并武断他生之约的传说故事而言。
墨客以玄宗心情设想,直说九州更变,四海翻滚,外洋徒然悲叹,而“他生”之约,难以实现。
三四句承上铺写。
“空闻”、“宵柝”,即未闻“宵柝”;“无复”、“报晓”,即不用“报晓”。
此皆承上两句“徒闻”、“未卜”之意,暗指杨玉环被缢于马嵬事。
五六句转入实事。
“此日”指贵妃赐去世之日,“当时”指七夕相约之时。
“六军同驻马”指禁军哗变,李、杨两人的爱情也一同“驻马”了,幻灭成空。
“七夕笑牵牛”,意为七夕之夜,永生殿上两人曾欢笑密约,并笑牵牛织女一年一度相见之短暂;“当时”曾“笑”他人,而今却不如牵牛织女之长久相恋;比较之下,令人可悯而又可笑。
墨客把六军愤慨之情与永生殿秘密之誓,相映成趣,议论深刻,笔锋锐利。
七八句以反诘语气反衬作结。
言贵为天子,但反不如百姓的爱情甜蜜,生活幸福。
墨客借“莫愁”以寄托感慨。
以“如何”来反问,暗含责怪。

这是一首政治讽刺诗,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天子唐玄宗。
一开头夹叙夹议,先用“外洋”“更九州”的故事概括方士在外洋寻见杨妃的传说,而用“徒闻”加以否定。
“徒闻”者,徒然听说也。
意思是:玄宗听方士说杨妃在仙山上还记住“愿世世为夫妇”的誓言,“十分震悼”,但这有什么用?“他生”为夫妇的事渺茫“未卜”;“此生”的夫妇关系,却已分明结束了。
怎么结束的,自然引起下文。

次联用宫廷中的“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驿的“虎旅鸣宵柝”,而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已跃然纸上。
“虎旅鸣宵柝”的逃难生活很不安适,这是一层意思;和“鸡人报晓筹”相映衬,暗示主人公渴望重享昔日的安乐,这又是一层意思;再用“空闻”和“无复”相呼应,表现那希望已幻灭,为尾联蓄势,这是第三层意思。
“虎旅鸣宵柝”本来是为了巡逻和警卫,而冠以“空闻”,意义就揠苗助长。
从章法上看,“空闻”上承“此生休”,下启“六军同驻马”。
意思是:“虎旅”虽“鸣宵柝”,却不是为了保卫天子和贵妃的安全,而是要发动兵变了。
正由于如此,才“无复鸡人报晓筹”,李、杨再不可能享受安适的宫廷生活了。

第三联的:“此日”指杨妃的去世日。
“六军同驻马”与白居易《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赞许,但《长恨歌》紧接着写了“宛转蛾眉马前去世”,而“此日”即倒转笔锋追述“当时”。
“当时”与“此日”对照、补充,不仅其意自明,而且笔致跳脱,蕴含丰富,这叫“逆挽法”。
玄宗“当时”七夕与杨妃“密相誓心”,讥笑牵牛、织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而他们两人则要“世世为夫妇”,永久不分离,可在遇上“六军不发”的时候,结果又如何?两相映衬,杨妃赐去世的结局就不难于言外得之,而玄宗虚伪、自私的精神面貌也暴露无遗。
同时,“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的范例概括,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就表现出二者的因果关系。
没有“当时”的荒淫,就没有“此日”的离散。
而玄宗沉溺声色之“当时”,也未曾虑及“赐去世”宠妃之“此日”。
行文至此,尾联的一句已如箭在弦。

尾联也包含强烈的比拟。
一方面是当了四十多年天子的唐玄宗保不住宠妃,另一方面是作为普通百姓的卢家能保住既“织绮”、又能“采桑”的妻子莫愁。
墨客由此发出冷峻的诘问: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的天子唐玄宗还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妃子呢?前六句诗,其批驳的锋芒都是指向唐玄宗的。
用须要作许多探索才能作出全面回答的一问作结,更丰富了批驳的内容。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唐代墨客。
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
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开成二年(837年)进士及第。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
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被人排挤,潦倒终生。
诗歌造诣很高,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讽,“无题”诗很有名。
善于律、绝,富于文采,具有独特风格,然有用典过多,意旨隐晦之病。
有《李义山诗集》。

【阅读理解及中考试题】

1.对这首诗的讲授,禁绝确的一项是(C)

A.首联是对唐玄宗派方士到外洋仙山探求杨贵妃魂魄之举的否定、批评:外洋九洲,不过是空留罢了,“他生”为夫妇的事,渺茫未卜。

B.颔联追述玄宗仓皇出逃,夜宿马嵬的景况:他彻夜难眠,只听到军营中报更的梆子声,再也听不到宫廷中鸡人报晓的声音。

C.“此日”是禁军驻马不前,哀求诛杀杨贵妃之日。
“当时”意为在这危急之时。
“笑牵牛”指玄宗贵妃笑牛郎织女不知他俩可以永不分离。

D.末联,墨客以冷峻的诘问结束全诗: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天子的唐玄宗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

解析:C项中“此日”指贵妃赐去世之日,“当时 ”指七夕相约之时。
“七夕笑牵牛 ”,意为七夕之夜,永生殿上两人曾欢笑密约,并笑牵牛织女一年一度相见之短暂;“ 当时”曾“笑”他人,而今却不如牵牛织女之长久相恋;比较之下,令人可悯而又可笑。

2.对这首诗的赏析,禁绝确的一项是(A)

A.唐人咏马嵬之变的诗很多,本诗和其他大多数诗一样,把罪过推给杨贵妃,而为唐玄宗辩解。

B.“空闻”句,用“虎诱鸣宵柝”五字,陪衬出逃难途中的范例环境,从中,主人公的狼狈神态和慌乱心情,也依稀可见。

C.宫廷中的“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驿“虎诱鸣宵柝”,使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外境和心境,跃然纸上。

D.“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朝政的范例概括,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表现出二者的因果关系。

解析:A项中应为:唐人咏马嵬之变的诗很多。
但从思想内容上看,大多数诗都是把罪过归给杨贵妃的,而为唐玄宗辩解的。
李商隐这首诗,却在思想和艺术上都是别开生面的。

3.李商隐的诗作晦涩难懂,诗意朦胧,个中一个主要缘故原由便是作者在诗中大量地用典,下列诗句中没有用典的一项是(B)

A.外洋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B.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C.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D.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解析:这两句虽有史实,但这是本诗吟咏的内容,不是用典。

4.有关下列诗句的讲授,缺点的一项是(A)

A.他生未卜此生休:在另一天下无法卜知这一天下的欢快。

B.庄生晓梦迷蝴蝶:此句用庄子梦为蝴蝶不辨物我的典故,写琴声之如梦似幻,令人迷惘,琴声的这种境界也是作者如梦似幻的出生的象征。

C.沧海月明珠有泪:此句用了海底鲛人眼泪变明珠的传说,托寓自己的才能不被世用的悲哀。

D.无复鸡人报晓筹:是说唐玄宗在被迫西逃入川的路上,再也听不到昔日宫中鸡人报晓的声音了。

解析:此句意思为不管来生若何,今生的夫妻缘分已经断绝了。

5.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的阐明禁绝确的一项是(D)

A. 外洋(徒闻)更九州/徒闻:空闻,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B. 无复鸡人报晓(筹)/筹:更筹,敲击报时用的竹签,这里代指韶光

C. 只是当时已(惘然)/惘然:迷惘,茫然

D. 他生未(卜)此生休/卜:占卜

6.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剖析禁绝确的一项是(D)

A.首联夹叙夹议。
叙,采取了倒叙的办法,说唐玄宗“召魂之举”的荒诞;议,为下文奠定了感情基调。

B.颔联中“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的“虎旅传宵柝”,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已跃然纸上。

C.尾联包含强烈的比拟。
从章法上说,是对前文的总结;从艺术构思上说,是由前一方面引起的遐想。

D.本诗写玄宗在马嵬驿为“六军”所逼,赐去世杨贵妃。
既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朝政暗含责怪,又对玄宗表示了深深的同情。

7.以李隆基、杨玉环为题材的作品有:白居易《长恨歌》、杜牧《过华清宫》、李商隐《马嵬》

8.《马嵬》诗因此马嵬事变中玄宗为“六军”所逼,“赐”杨妃之去世的事宜,哪几句诗写了这一马嵬之变的事宜?

空闻虎旅传宵柝,不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9.“空闻”对“不复”,这利用了哪种表现手腕?会收到什么好的艺术效果?

比拟,突出玄宗的昔安今危,昔乐今苦的生活境遇。

10.颈联“此日”和“当时”都是指向韶光的,前者指向面前,后者指向以往以往生活有什么特点?面前又碰着了情形?前后又有什么关系?

玄宗以自己和杨妃的朝夕相处讥笑牛郎织女的一年一次的七夕相会,实则写出了玄宗迷恋情色,荒废朝政,致使战祸发生面前是写“六军”同时“驻马”不前,未写不前缘故原由,但缘故原由不甚明了,哀求“赐”去世杨妃,杨妃是美女,美女自古便有祸水一说,显然前后句是倒行逆施的因果关系。

11.这样以神仙怪诞和死活循环来写玄宗痴心梦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思杨妃之切,故有非常之举这种举动正是极尽弯曲写出玄宗之悲。

12.对付这些墨客李商隐发出了“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慨叹 从内容上看前后句有什么特点?从语气上看又有什么特点?

比拟,贵为天子多年却无力保护心爱女人比拟平凡百姓却能给莫愁幸福 。
反问贵为天子能保护自己的子民,何况自己心爱女人,但一个“如何”问出了为什么会涌现这种不正常的情形,问得有力,令人掩卷寻思,其讥讽之意愈明。

13.在安史之乱已过80年后,作者又写《马嵬其二》一诗,其用意何在?

唐诗写马嵬兵变很多,个中绝大多数都是归罪于杨贵妃,责其媚上误国。
《马嵬(其二)》是借咏史来讽刺唐玄宗荒淫误国,虽然贵为天子,竟然不能像平常百姓那样保住妻子,个中也有感叹命运无常的意思。

14.《马嵬(其二)》一诗突出利用了比拟的手腕,请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浸染。

诗中反复利用比拟的手腕,以突出主题:他生与此生比拟,虎旅鸣宵与鸡人报晓比拟,六军同驻和七夕笑牵牛比拟,天子和卢家比拟,这些比拟使讽刺的锋芒毕露,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15.《马嵬(其二)》一诗的构造有何特点?

这首诗从章法上看,采取了倒叙的手腕。
先说唐玄宗“召魂之举”的荒诞,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悲惨,末了点出问题的本色,尺幅之间,可谓一波三折,弯曲幽深。
此外,五、六两句也是倒叙:“当时七夕笑牵牛”事发在前,反而置后说;“此日六军同驻马”事发在后,反而先着笔。

解析:这是一首政治讽刺诗,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天子唐玄宗。
一开头夹叙夹议,先用“外洋”“更九州”的故事概括方士在外洋寻见杨贵妃的传说,而用“徒闻”加以否定。
次联用宫廷中的“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驿的“虎旅传宵柝”,而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已跃然纸上。
第三联的:“此日”指杨贵妃的去世日。
“当时”与“此日”对照、补充,不仅其意自明,没有“当时”的荒淫,哪有“此日”的离散?而玄宗沉溺声色之“当时”,又何曾虑及“赐去世”宠妃之“此日”!
行文至此,尾联的一句已如箭在弦。
尾联也包含强烈的比拟。
一方面是当了四十多年天子的唐玄宗保不住宠妃,另一方面是作为普通百姓的卢家能保住既“织绮”、又能“采桑”的妻子莫愁。
墨客由此发出冷峻的诘问: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天子的唐玄宗还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

16.《马嵬(其二)》一诗的颈联利用了什么手腕?表达了若何的意思?

比拟、反讽手腕。
“此日”与“当时”两相比拟,对玄宗的荒诞进行讽刺,没有“当时”的荒淫,哪有“此日”的离散?玄宗沉溺于声色之“当时”,又何曾虑及“赐去世”宠妃之“此日”!

17.有人说《马嵬(其二)》的特点是“讽意至深,用笔至细”,试用诗中内容来说说诗句中所隐含的讽刺意味。

首联,外洋徒闻而不可得,极具讽刺地指出唐玄宗的痴心空想;颔联,“空闻”与“无复”相应,嘲讽了玄宗的荒诞误国;颈联,“此日”的现状,与“当时”的海誓山盟在比拟中加强了讽刺的意味;尾联,“四纪天子”与“卢家莫愁”形成强烈反差,一个“不及”更添嘲讽之意。

18.《马嵬》(其二)紧张利用了什么表现手腕?有什么浸染?试结合全诗理解解释。

比拟。

(1)虚与实的比拟。
首联两句中,唐玄宗听术士说在外洋仙山上寻访到了杨贵妃是“虚”,二人当初盟誓“他生”为夫妇的事渺茫而未可知,也是“虚”,而实际情形是“徒闻”音讯,“此生休”。
李商隐将传说与现实、欲望与现实为难刁难比,在比拟中回顾历史,不雅观照历史,凸显现实的失落落和悲惨。

(2)治与乱的比拟。
(1)颔联“宵柝”对“晓筹”,“空闻”对“无复”,两种不同的声音在不同的空间形成比拟;(2)颈联“六军同驻马”对“七夕笑牵牛”,“此日”对“当时”,两种不同的情景在不同的韶光形成比拟。
两处比拟突出了玄宗的昔安今危、昔乐今苦的生活境遇。

(3)尊与卑的比拟。
尾联通过天子和平民寰宇之其余比拟,在冷峻的反问中暗含责怪与叹惋。

通篇比拟手腕的利用,笔锋锐利,议论深刻,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思虑,把批驳的矛头直接指向唐玄宗,有力地指斥了他的荒淫误国。

19.如何理解《马嵬(其二)》的意境和情绪?

这首诗写得回环往来来往,一唱三叹,意味深长。

(1)首联从“外洋”提及,用“徒闻”二字讽刺了唐玄宗的痴心企图。
接着,墨客又宕开一笔,指出“他生未卜此生休”。
意为:来世渺茫难求,可是李杨今生的缘分已然断绝,却是无争的事实。
此语如当头棒喝,发人深省。

(2)第二、三两联,都是从比拟的角度来写李杨爱情悲剧的。

(3)诗的末了一联,点明题旨:如何贵为天子那么多年,却无力保护自己的女人,反而连平常百姓人家的幸福也没有呢?这一反问虽然蕴藉却很有力,启示众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公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20.唐人咏“马嵬之变”的诗很多,在艺术表现手腕上虽然各有特色,但从思想内容上看,大多数诗都是把罪过归给杨贵妃的,而为唐玄宗辩解的。
李商隐这首诗,却在思想和艺术上都是别开生面的,你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来?请简要剖析一下。

从思想内容上看,这首诗并不像别的诗篇那样,把所有的罪过都归到杨贵妃一个人头上,认为她是红颜祸水,认为她的存在是导致唐朝的“安史之乱”的紧张缘故原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缘故原由,而对唐玄宗也仅仅认为他是受杨贵妃的迷惑,才导致唐朝的衰败。
而李商隐的诗则不是这种不雅观点,他认为“马嵬之变”之以是会发生,也有唐玄宗的缘故原由,颈联中“当时七夕笑牵牛”,这句话的意思是当时(“马嵬之变”五年前的七月七日)玄宗以为可以和杨贵妃每天在一起,对天上牵牛织女一年一度的会见还加以嘲笑。
通过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所暗含的意思,即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朝政,对玄宗也加以责怪。
其余,“六军同驻马”这一句能看出唐玄宗的自私虚伪,既然讥笑牵牛、织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而他们则永不分离,可现在呢?在存亡关头,还是要把杨贵妃赐去世,来换取自己的搪塞塞责,此诗都把批驳的锋芒指向唐玄宗,指斥他的荒淫误国,虚伪自私。

从艺术上看:紧张利用了比拟、反衬的手腕。

颔联中用“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的“虎旅鸣宵柝”,昔乐今苦、昔危今安的不同处境和心情已跃然纸上。
用“鸡人报晓筹”的安适生活同“虎旅鸣宵柝”的逃难生活为难刁难比,也暗示了主人公渴望重变昔日的安乐。
用“空闻”和“无复”相呼应,表现那希望已经破灭。

颈联中“当时”与“此日”对照、补充,不仅其意自明,而且笔致跳脱,蕴含丰富。
“当时”指七夕玄宗与杨贵妃“密相誓心”,讥笑牵牛织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他们两人则要“世世为夫妇”,永久不分离,可在遇上“六军”不发的时候,结果又如何?两相映衬,杨妃“赐去世”的结局就不难于言外得之,而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的范例概括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没有“当时”的荒淫,哪有“此日”的离散?

尾联中也包含强烈的比拟。
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天子的唐玄宗还不如普通百姓,没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

总而言之,此诗无论从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手腕上,都有自己比较独到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