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葛沽金街的灯“唰”的全亮了,光影里,只见一位眼力如炬、精神矍铄的老人,他叫李连忠,是葛沽青云高跷老会的第九代传人之一。每晚他都会定时来到金街店铺前,帮助儿子李元喜教习孩子们高跷技艺。
提及葛沽高跷,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不无联系。
地处九河下梢的葛沽为退海之地,百姓自古以煮盐、捕鱼、耕地为生。在长期捕捞过程中,先民研习和利用踩木跷技法来进行捕鱼劳作,这样既可在较深水里捕鱼,又可减轻双腿长期泡在水中的痛楚,农闲时还可踩木跷比技法来自娱自乐。
李连忠第一次打仗青云高跷老会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当时他只有十四岁,被师傅收来做徒弟当公子的替补。甭看替补他也演得有板有眼非常出色,常常博得全场不雅观众的叫好。
1962年,18岁的李连忠才正式搭班。当时的青云高跷老会由葛沽三合村落、石闸、九道沟等东八村落出资坚持着。经东埂村落冯连柱师傅挑选,李连忠任鲁智深角色。
在师傅的训导下,他们白天学高跷技艺,晚上学唱曲,一贯学到深夜才上床睡觉。明天将来诰日,天刚麻麻亮就又爬起来跑到海河边溜嗓子。师傅唱一句,徒弟学一句,口口传授,不准用笔墨记录,这是本门会规。学的有《师农工商》《渔樵对答》《大庆寿》《小庆寿》等30余首古唱曲。
李连忠师傅和我谈起青云高跷老会的唱曲如数家珍,甚是欢畅。
原来,青云高跷的唱曲有单曲和群曲之分,唱调多为昆腔、太平调、民间小调、京剧流水板。《智深之曲》《哪吒闹海》《老坐唱曲》等十二首属单曲系列;《春水萍》《大庆寿》《会亲家》等八首为群曲家族。说着他用手打着拍子便唱起来: “啊~哦~唉~春唉~风刮呦起~春水呦~唉~萍,鸟语花香更光鲜来……”这首叫《春水萍》。
“小小哪吒似英熙,陈塘关上有住宿,头挽日月双抓髻,身披莲花半仙衣……”这段叫《哪吒学艺》。
侧耳细品,虽没有伴奏,有些靠近昆曲曲调,但听起来普通易懂、婉转幽美,如淙淙流水划过心间,灵动而脆生。里面含有梆子腔、京剧的一些元素更让曲调富有韵味。唱曲多为人物故事、神话传说,劝告众人做人向善向美、干事有始有终,人生百态知冷暖,乐不雅观向上看未来。
正当李连忠师傅和他的师兄弟们为花会奇迹着力之时,由于历史缘故原由,葛沽所有的宝辇花会停滞演出。
1976年,青云高跷的艺人们齐心专心想规复青云高跷,已三十出头的李连忠师傅第二次重新学艺。许多师兄弟十几年没出会了,年事几近不惑。踩不了腿子怎么办?只好调集人马重新组建。李连忠师傅仗着笃厚的童子功和其他师兄弟一起,在刘庄大队没黑带白排练了一个多月。师傅教得负责,大家学得仔细,每个动作、眼神、唱腔,都经由仔细研磨。大伙儿憋着一股劲儿,一定把高跷练好以备重新出会。
1979年,青云高跷老会正式复会。
青云高跷技艺与葛沽长乐老高跷一样讲究12个角色各带各相。一个人一个走相,一个人一个妆扮。高跷由于有场面,要相互搭配,如集体场的套花篮、双夹竹篱、单夹竹篱、月牙竹篱、五角子、天下太平……必须12个角色合营才能完成、缺一不可。
而高跷的集体行列步队演出,五角阵法、四四快意阵法,却是古代的一套兵法,这都是先辈们为纪念和弘扬梁山豪杰创造改编的。棒法有扑虎八下、上八下、下八下、夺命九下……
就拿转身来说,转360度过后,要回到原地,在转身过程中还要有动作,腿还得踢起来,踢不起来,这套棒就打得没气势没筋骨。
接着李连忠师傅还给我讲起棒法的办法。青云会打棒有上有下、有左有右、前弓步、后弓步,必须突出手、眼、身、法、步。如棒掏腿,先掏左腿,再掏右腿,那不带错的;这一壁你掏左腿,下一壁你还掏左腿,证明你不会打棒。青云会的棒属于武棒是有刀枪架的,是我国传统武术中的一套东西武术拆解组合而来。此棒法名为三十六套天罡棒、三十六套地煞棒,统称七十二棒法。棒法中有伏虎、降龙、夜叉等招式。
青云高跷文武兼备,演出起来龙飞凤舞、虎虎生威,极具舞蹈美感。近年来由李元喜师傅创新编排的“天下太平”与“花鼓棒”小段,集“青”字高跷之精华,曾代表葛沽镇参加部队的慰问演出。“天下太平”寓意太平盛世,君臣有礼,百姓欢娱,人神共乐之美景。而花鼓棒,其韵律随着场景的需求,时而劲爆,时而平和,其声音清脆有序,连而不乱,可谓紧锣密鼓,在全国高跷会里独具特色,自成一派。2018年被天津音乐学院的老师改编为舞蹈“丑鼓”,一经公开亮相,受到广泛赞誉。
青云高跷老会与长乐老高跷都是葛沽花会中最古老的两大高跷。艺术相通,各成特色,是葛沽民俗文化之宝贝,是葛沽民俗艺人聪慧之结晶,是葛沽百姓为之骄傲和津津乐道的一张文化名片。
来源:天津日报·津南时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