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诗词学会、浙江省诗词楹联学会和辞赋学会会员

永宁江,是台州市黄岩区公民的母亲河,一条流淌着诗歌的文化之江,一条抒发爱国情怀的“宋诗之江”。
拥有这条江的黄岩,充满宋韵诗意,是拥有文化温度的“江南小邹鲁”。
永宁江横贯黄岩东西80公里,加上支河西江、东西南三条官河,流域面积达890平方公里。

有关职员对黄岩历史上的诗、词进行搜集研究,创造黄岩历代诗歌作品中,宋代诗歌数量惊人,已搜集到的宋诗就有5000多首。
按《黄岩县志》艺文篇“邑人著作,传世者不到十分之一,可见遗佚之多而存者实难堪得”一语推算,宋诗最少在5万首以上,尚有不少佳篇陆续见于宗谱、条记中,远超过了唐诗的数量。
宋诗,成为历史留给黄岩最具辨识度的文化宝贝。

朱熹雕像

台州印象陈子芳 永宁江一条宋诗之江

在城区北门的永宁江边直立起的“宋韵”碑刻和朱熹雕像,陈说着它的历史;永宁江上闪耀着灿若星辰的宋代名人足迹和诗句,在百里永宁江诗路上独树一帜。

“宋诗之江”的历史背景

“宋诗之江”在黄岩涌现并非有时,而是有着分外的人文历史背景。
宋室南渡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轴心南移,北方大批的豪门大族、官员文人在黄岩寓居,大大提升了黄岩的文化品质,使得黄岩成为名人荟萃之地。
大办书院,大大提升黄岩的文化品质,更开一代学风。
创始之功当属樊川书院。
理学大师朱熹结缘黄岩以来,与黄岩籍门人杜烨、杜知仁在永宁江北建樊川书院,讲学传道,造就出大批的绅士英杰。
《万历黄岩县志》卷之一记载:朱熹“驻节于兹,传道受业者几遍大江之南,而黄岩为独盛……宛然邹鲁之遗风矣。
”从此,黄岩文风蔚然,江南小邹鲁之名鹊起。
台州见于史志的书院有14所,黄岩占个中5所。
南宋150多年里,台州考中进士的有550人,个中黄岩有182人。
宋代黄岩读书氛围之浓厚可见一斑。
朱熹在樊川书院讲学,黄岩呈现出父子三进士、兄弟四进士、同科十八进士的盛况。
仅赵氏一族南宋年间中进士就达28人,传为佳话。

南宋期间,呈现出以戴复古为龙首的大批黄岩墨客。
戴复古、谢克家、谢希孟、王居安等多人均有作品入选《全宋诗》,仅谢伋一人就有20首入选。
史籍记载:戴复古“是江湖派主要墨客,著作宏富,名冠东南半天下”;左纬以诗文名满朝野,称其“文如韩愈、诗如杜甫”;杜知仁少年就善诗文,后师从朱熹,著有诗文15卷;葛绍体著有诗选10卷……

朱熹写黄岩的诗也不在少数,个中《次韵吕季克橘堤》诗:

YONG NING JIANG

君家池上几时栽,千树玲珑亦富哉。
荷尽菊残秋欲老,一年佳处眼中来。

写出了永宁江两岸深秋荷尽菊残之后,要数橘林最为风光。

“宋诗之江”的足迹鸿影

在宋代,永宁江是一条风景奇丽的水路,从西部的大寺尖到东部的三江口,沿江埠头浩瀚,运输繁忙,仅渡口就有22处。
南来北往的墨客们大多通过永宁江认识黄岩、爱上黄岩。

三江口古渡、白石古渡、城北江亭古渡等,都曾留下名家随处颂扬的诗篇。
如戴复古的《黄岩舟中》:“满船明月浸虚空,绿水无痕夜气冲。
诗思浮沉樯影里,梦魂摇荡橹声中。
”写出了墨客的诗兴在浮沉的帆影中起伏,梦魂恍惚在不定的橹声中动荡;王诜的《白石江泊舟》:“白石江边夜泊舟,海天空阔雁声秋。
推蓬四顾不能寐,风自凄凄水自流。
”写出了永宁江海天空阔的夜景;项诜有怀仙诗百余首,他的《便桥泊舟》诗:“霜剥岸石裂,风激水波逆。
望眼浩无涯,远山相对碧。
”写出了永宁江大潮逆波裂岸的雄伟气势;郑大惠的《柔川梅潭》诗:“梅花在潭上,龙蟠在潭下。
起来作甘霖,喷鼻香尽天下水。
”写尽了永宁江上游的花海天下。

“宋诗之江”的足迹鸿影

在宋代,永宁江是一条风景奇丽的水路,从西部的大寺尖到东部的三江口,沿江埠头浩瀚,运输繁忙,仅渡口就有22处。
南来北往的墨客们大多通过永宁江认识黄岩、爱上黄岩。

三江口古渡、白石古渡、城北江亭古渡等,都曾留下名家随处颂扬的诗篇。
如戴复古的《黄岩舟中》:“满船明月浸虚空,绿水无痕夜气冲。
诗思浮沉樯影里,梦魂摇荡橹声中。
”写出了墨客的诗兴在浮沉的帆影中起伏,梦魂恍惚在不定的橹声中动荡;王诜的《白石江泊舟》:“白石江边夜泊舟,海天空阔雁声秋。
推蓬四顾不能寐,风自凄凄水自流。
”写出了永宁江海天空阔的夜景;项诜有怀仙诗百余首,他的《便桥泊舟》诗:“霜剥岸石裂,风激水波逆。
望眼浩无涯,远山相对碧。
”写出了永宁江大潮逆波裂岸的雄伟气势;郑大惠的《柔川梅潭》诗:“梅花在潭上,龙蟠在潭下。
起来作甘霖,喷鼻香尽天下水。
”写尽了永宁江上游的花海天下。

黄岩宋诗,不仅打开了一幅物阜民丰、人文壮盛的俏丽画卷,更见证了百里永宁江古韵悠长。

站在永宁江边

放眼望去

彷佛

每一朵浪花

都绽放着宋诗的动人诗句

每一片波涛

都涌动着宋诗的佳话传说

每一颗沙石

都镌刻着宋代墨客的足迹鸿影。

“宋诗之江”的爱国情怀

普遍盛行宋词的宋代,黄岩的宋词很少,而大多数是宋诗。
这种征象反响了宋代分外的历史。

古人有“诗庄词媚”“诗言志”的说法。
诗多用以表达政治主题,以国家兴亡、民生疾苦、人生志向抱负等为紧张内容,抒发的紧张是社会性的情绪;词多描写风花雪月、相思离去为主,多抒发浪漫情怀和作者的个人情绪。
宋词相称于现在盛行歌曲的歌词,在大都邑里盛行。
黄岩当时还属于较发达的州里,不太可能有唱词歌女,因此缺少写词的“市场”。
严蕊虽是填词高手,有三首词入选《全宋词》,但都是在台州府城里创作的。

靖康之变后,大批官员文人随宋高宗逃难到南方,个中不乏写词名家。
但由于国破家亡、民族受难,官员文人们失落去了安逸生活和浪漫情怀,因此很难再拾起写词的心情。

而诗宜于言志,也就成了宋代黄岩墨客们抒发强烈爱国情怀、表达收复中原之志的最佳载体。
大概这是宋代黄岩为什么诗多词少的缘故原由吧。
实在,谢绝写词的本身,何尝不是对朝廷无能、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一种悲愤控诉?

强烈的爱国之情,构成了黄岩宋诗最宝贵的底色。

如名臣章敦礼《旅次寄方信孺》诗:“时危立时共一家,欲报涓埃未有涯。
”抒发了强烈的爱国情怀。
个中最具代表性的应是爱国名相杜范,有《清献集》十九卷。
他在《古律诗歌》5卷中,多有抒发强烈的“山河沦陷、出生飘零”的悲恨诗、抗争诗,如“拭泪为谁言,汝亦无我虞。
勉力济王功,期以斩强胡”“瓯闽看蔽芾,有泪正难收”等诗句,也有“辞京尘渐远,人越思愈清”“请君试上城头望,多少人家午未炊”等对“乱后北方亲朋”的思念,对百姓生活艰巨的愤懑的诗。
杜范的爱国情怀和浩然正气,千百年来受到后世的称颂。
宋理宗朝的国子监主簿官戴木作诗称杜范是“律身清介祁公操,佐主谟谋如晦才”。

公民有崇奉,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穿越一千多年的历史,黄岩沉淀着的宋韵文化依旧熠熠生辉。
拥有强烈家国情怀的黄岩宋诗,其文化精神和历史代价必将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挖掘,展现更大的文化力量和时期担当。

来源:台州市黄岩区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