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墨客王冕著有《墨梅》诗一首,“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诗言志,歌咏言。
此诗吟诵的是墨梅不慕浮名、绽放清芬的品质。
诗词启迪为政者,保持从容复苏的定力、专一苦干的意志,方能留得清誉、传得政声。
倘若“诱于誉、恐于诽”,总是受人的言辞所旁边,一定会分心走神,止步不前。

实际生活中,人们不可避免会面对各种说辞,包括很多赞赏、美誉之语。
夸耀人的话,每每有两面性,精确对待可以引发事情激情亲切,匆匆使积极上进。
反之,就可能成为一种包袱,阻碍自己提高。
再者,“名过其实者损”,赞颂的话接管得过多,随意马虎使人由由然,影响发展进步。

西谚有云,谁在凯旋中降服自己,谁就赢得了两次胜利。
换句话说,谁能在赞誉声中保持复苏,谁就能不诱于誉、大道直行。
齐人邹忌,可算是个复苏者,当身边人都说他比徐公美时,他却十分复苏:“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邹忌正是认清自己,不自以为是,才明白自己该干什么,从而尽到一名策士应尽的职责。

古人提醒,“一事之能无轻奖,一语之俊无妄夸”。
然而,世间陋习,多喜于顺耳之言。
要知道,美言美语听多了,有时并非好事。
《风尚通义》中讲了一个故事:“长吏马肥,不雅观者快之,乘者喜其言,驰驱不已,至于去世。
”作者指出,“杀君马者路旁儿”。
实在,杀快马者并不仅是道旁之人,还有喜好听赞颂之言的乘马者。

清风|不诱于誉 不恐于诽

王安石在《伤仲永》中记载,方仲永5岁就能指物作诗立就,一贯受乡邻追捧,结果本该造诣大才,末了却“泯然众人矣”。
《史记》记载了赵括的悲剧,面对“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的虚夸,赵王信以为真,拜赵括为将,导致四十万赵军一战败北。
由此可见,溢美之词不加辨别,盲目听信,其危害何其大矣!

鲁迅师长西席曾写有《骂杀与捧杀》一文,其意是告诫我们,欲置人于去世地,可“棒杀”,即打去世对方;也可以“捧杀”,即用不实的吹捧,使对方在自我陶醉中损失斗志。
“谄谀我者,吾贼也。
”避免捧杀,不诱于誉,保持复苏是一剂良药。
当然,对付别人的诋毁,也不必过于惶恐,清者自清、正者自正。
倘若与别有用心的人缠斗过久,不仅降落自身格局,还会影响个人事情、影响单位奇迹发展。

谦逊使人进步,骄傲使人掉队。
经由一番拼搏,很多党员干部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千万不能在一片叫好中迷失落自我。
越是这个时候,越须要检视自我、反省自我、总结自我、提升自我。
坚持发扬自我革命精神,铭记生于忧患、去世于安乐,心中有数、鉴戒自欺,“不诱于誉、不恐于诽”,心神专注、脚踏实地把自己的事情办好,跑好属于我们这代人的接力棒,创造更加辉煌的古迹,赢得新的更大光荣。
(桑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