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言
诗歌是一种韵文,押韵是诗的基本特色之一。大略来说,一句话末了一个字利用韵母相同的字便是押韵。押韵的不仅是诗,文章也有押韵,例如科举中的律赋也是要根据官方韵书来押韵的,半点马虎不得。西方的诗也有句中押韵的情形,这个老街不熟习,就不多言了。
确实有的古诗每一句都押韵,但是齐梁期间往后的墨客,会主动避免每一句都押韵。最常见的便是双数句押韵,单数句不押韵,而且不押韵的那句诗的末了一个字,每每和韵脚的平仄相反。
一、每一句都押韵的诗
传说汉武帝和大臣们的柏梁体便是每句都押韵的诗,节选如下:
刀笔之吏臣执之。(御史大夫)
撞钟伐鼓声中诗,(太常)
宗室广大日益滋。(宗正)
周卫交戟禁时时,(卫尉)......
到了三国期间,曹丕有一首著名的七言诗《燕歌行》也是句句押韵的诗:
秋风萧瑟景象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旧鹄南翔。
念君客游多思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犊,忧来思君不能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在唐朝也有极少的这种句句押韵的诗,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是三句一换韵(前两句除外)、每句都押韵的诗。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玄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二、押韵的规则
诗歌的押韵以双数句为主。从南北朝永明体有了四声八病之说往后,墨客们比较把稳押韵办法 :一样平常第二句和第四句押韵,第三句不押韵且和韵脚相反;第一句可以押韵,但是不押韵的话,第一句末了一字和诗韵的平仄大多是相反的。
1、古体诗的平声韵与上尾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扉和归都是平声,不能一个平声一个仄声。第二句第四句一定要押韵,第一句可以押韵可以不押韵。其余平声韵的诗,如果第一句不押韵的话,一样平常为仄声扫尾,例如这首诗的“罢”;第三句一定是仄收,例如:绿。
否则便是 “八病”中的“上尾”,齐梁期间的永明体墨客认为,不懂这个道理的文人是生手,“以為未涉文途者也” :
上尾诗者,五言诗中第五字不得与第十字同声。 名為上尾。詩曰:“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或云:如陸機詩曰:“衰草蔓長河,寒木入雲煙。”(“河”與“煙”平聲。)此上尾,齊、梁已前,時有犯者。齊、梁已來,無有犯者。此為巨病。若犯者,文人以為未涉文途者也。《文镜秘府》
2、近体诗的平声韵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东风不度玉门关。
近体诗一韵到底(个中第一句押韵可以用邻韵),第一、二句、四句押韵:间、山、关,这三个字都是【十五删】;近体诗第三句一定是仄声。第一句是平声结尾的话,必须押韵,不押韵的话,必须是仄声扫尾,例如下面这首诗第一句结尾是仄收:客。
独在异域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古体诗的仄声韵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二四句押韵:响、上。仄韵诗不押韵的句子是一样平常是平收,例如第一句:人,第三句:林。当然,古体诗没有那么严谨,例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这首诗押仄韵,但第一句是仄收:子。不过按照永明体八病的说法,子是上声,与去声“去、处”不同,不算是上尾。
古体诗没有近体诗那么严格,退一步说,纵然是上尾,对付古体诗来说也没有大不了。杜甫的《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的望岳是仄韵诗,但是第三句和第七句也是仄收而不是平收,作古体诗的人喜好仿古,以是不太顾忌永明体往后的八病之说。
三、重韵
1、古体诗的重韵
重韵在古诗词中并不太少见,比如杜甫《杜鹃》诗:“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涪万无杜鹃,云安有杜鹃。”开头四句就有四个杜鹃,这种用法显然是故意而为。
杜甫 《饮中八仙歌》: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洒脱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每每爱逃禅。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相对付杜甫的《杜鹃》诗,《饮中八仙歌》是重韵诗中最有名的一首,船、眠、天、前4个字都有重韵的征象,这种征象实在宋朝人就开始关注了。宋朝的王楙,时人称\"大众读书君\公众,他在《野客丛书 》记录到:
蔡氏曰:杜子美《饮中八仙歌》船、眠、天字并再押,前字凡三押,前古未见其体。尝执之叔父元度,云:此歌分八篇,大家互异,虽重押何害,亦《周诗》分章之意也。
南北朝大名鼎鼎的沈约有一首《游钟山诗》,第二句“结架山之足”和第八句“寸心於此足”押了两个“足;魏晋时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也有同一首诗押了两个“归”字, 西晋的张景阳一诗押两生字,任彦升一诗两押生字、三押情字.........可见古诗中押重韵的非常多,李白杜甫实在也是效仿古人。
2、近体诗一定要避免重韵
但是要把稳的是,近体诗一定要避免重韵,唐人也有近体诗犯重韵的毛病,但是少之又少,不要去效仿。近体诗是唐朝科举的考试科目之一,不要说押重韵,错押了邻韵都弗成。白居易当年写过一首的200句的排律:《代书诗寄微之》,用了100个韵脚,都是同一个韵部【四支】:
忆在贞元岁,初登典校司。身名同日授,苦处一言知。
.........此处省略 96联.....
不饮长如醉,加餐亦似饥。狂吟一千字,因使寄微之。
四、换韵
理解了古体诗、近体诗的押韵后,还要理解一下古体诗的换韵,先看一下唐代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若何换韵的: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换韵
【忽如一夜东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换韵
散入珠帘湿罗幕, 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 都护铁衣冷难着。换韵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换韵
【种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换韵
【纷纭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换韵
轮台东门送君去, 去时雪满天山路。换韵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前两句【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押的一个韵:折、雪;第三句和第四句【忽如一夜东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押的一个韵:来、开。这种两句换韵的诗,两句都要押韵。后面【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纭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也同样,两句必须都要押韵。
四句一组的换韵,第一句有的押韵有的不押韵,以第一句押韵为多,例如这一组押入声十药,幕、薄、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结尾的四句是一组,押的是去、路、处,也是第一句就押韵,第三句都不押韵。
结语
隋朝以前的墨客按照口语来押韵,魏晋开始有人研究声律,在隋朝陆法言编撰了《切韵》往后,墨客们开始按照官方的韵书来押韵,一贯延续到本日。关于韵书的发展,可以看看《什么叫平水韵?作诗一定要用平水韵吗?》。
仄韵诗都是古体诗 ,古体诗的规则相对自由。平声韵的诗有古体也有近体,无论近体古体,双数句一定押韵。如果是近体,单数句除了第一句可押韵可不押韵,其他的单数句一定是仄收。
旧体诗逐渐入门往后,要把稳撞韵、挤韵、哑韵、连韵等问题。关于声韵的毛病,古人很早就把稳到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我写的关于四声八病的几篇文章。
@老街味道
什么叫平水韵?作诗一定要用平水韵吗?
10分钟看懂四声八病 1篇短文理解古诗创作的窍门
你会写打油诗吗?唐朝的打油诗和本日的打油诗有什么不同?
李白《将进酒》为何感叹古来圣贤皆寂寞 他真有将相之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