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韩琦

尽室林塘涤暑烦,旷然如不在尘寰。

谁人敢议清风价,无乐能过百日闲。

水鸟得鱼长自足,岭云含雨只空还。

一天一首古诗词  古诗词韩琦北塘避暑

酒阑何物醒魂梦,万柄莲喷鼻香一枕山。

译文

百口避暑来到北塘林间,一扫酷暑的酷热烦心,肚量胸襟旷达悠然,犹如不在尘世间生活。

哪个人敢估量清风的代价呢?没有什么快乐能比得过日日清闲。

水鸟捕捉鱼儿,也懂得知足常乐;岭云情含雨意,又空自飞还。

酒醉之后什么事物能吹醒我的魂梦呢?且闻闻那塘中万柄荷莲吹来阵阵暗香,再枕着一座青山入眠足矣。

注释

涤(dí):肃清。

尘寰(huán):人间间。

水鸟:鹭鸶。

阑:尽。

赏析

这是宋代墨客韩琦的一首避暑诗。

每个墨客都有属于自己的避暑办法,韩琦作为一个政治家,其避暑诗歌自然格局开阔,千姿百态,情意绵绵,兼具宋诗的哲理性与生活情趣于一体,使得整首诗极具诗性之美,且格调高雅,意蕴深长。

林间有清风,塘中有清莲,天上有雨云,水面有鸟鱼,手中有羽觞,胸中有丘壑,再加上百日闲,试问哪个避暑有如此这般惬意,如此这般赏心悦目呢?仅凭“无事小神仙”这一条,就足以让多少人倾慕不已了。
何况那满鼻子的莲喷鼻香,还阵阵吹来,面前的美酒,一杯复一杯,醒复醉,醉复醒,这个暑天何等惬意。

“尽室林塘涤暑烦,旷然如不在尘寰。
”首联是说,百口避暑来到北塘林间,一扫酷暑的酷热烦心,肚量胸襟旷达悠然,犹如不在尘世间生活。
这是写“避暑之心境”。
“旷然”二字,可作全诗诗眼,亦奠定了全诗感情基调,表达了墨客避暑北塘的心境。

“谁人敢议清风价,无乐能过百日闲。
”颔联是说,哪个人敢随意估量清风的代价?没有什么快乐能比得过日日清闲。
这是写“避暑需闲情”。

此处与黄庭坚诗句,“月白风清不用一钱买。
鸬鹚杯,一杯一杯复一杯,玉山自倒非人推。
”诗境类似。
又与苏东坡《赤壁赋》中句子,“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其意附近。

“无乐”,即没有什么快乐。
“百日闲”,即日日闲。
这个天下有什么快乐能比得过日日清闲而无烦苦处呢?在墨客心中“闲”即是乐,“闲”能避暑,是美好生活的一剂良药。

“水鸟得鱼长自足,岭云含雨只空还。
”颈联是说,水鸟捕捉鱼儿,也懂得知足常乐;岭云情含雨意,又空自飞还。
这是写“避暑须知足”。

“水鸟得鱼”,是一种生活姿态。
老子说,“知足之足,足矣”。
水鸟得鱼就已知足,逍遥天涯间。
人为何不睬解知足常乐,及时行乐呢?

“岭云含雨”,表达了墨客对付面前生活的知足,对付避世北塘,避暑山中的一份旷达与自适。
这个“含”字中,墨客对付北塘的一往情深之情早已呼之欲出。

“酒阑何物醒魂梦,万柄莲喷鼻香一枕山。
”尾联是说,酒醉之后什么事物能吹醒我的魂梦呢?且闻闻那塘中万柄荷莲吹来阵阵暗香,再枕着一座青山入眠足矣。
这是写“避暑须酒莲”。

“万柄”二字,凸显了墨客的格局与眼界,胆略与肚量胸襟,非有怀抱之人无法道出。
末了一个“枕”字扫尾,高妙至极,将之前统统情景,悉数揽入怀中,编入梦中,既有“万事皆空”之意,又有“是非成败转头空”之感,让人读来沉思良久,意蕴悠长。

纵览全诗,一幅林塘醉酒避暑图跃然纸上,使人读来美不胜收,意境悠远,心境悠然,是避暑诗中的绝妙佳作。

赏析来源公众年夜众号:古诗词日历,作者:严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