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感想熏染简大略单、呆板无味的数字,在墨客的笔下,却充满了魅力,构成了一首首美妙的诗作,令人回味无穷;
4.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传授教化重难点】传授教化目标2
【传授教化过程】1、引发兴趣,导入课题
(一)播放儿童歌曲《数鸭子》,学生跟唱。
(二)找出歌曲中的数字(2、4、6、7、8),这些数字让你体会到了什么?鸭子数量多,歌曲听起来非常有趣。
数字虚指:有些数字在诗中并非指的是实际数量。数字虚指,有时会比利用实际数字更有传染力。
老师:许多诗中都含有数字,我们一起来体会它们的美吧。
2、师教读三首诗,体会诗中数字的意见意义美、修辞美 、意境美
(一)课件出示《咏雪》
咏雪 [清] 郑板桥
一片二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芦花总不见。
1. 齐读,读准字音,读出停顿,强调重音。师范读,生趣读。
老师:诗中含有哪些数字?从数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 你仿佛看到了一副若何的画面?(雪大)
3. 指名申报请示。师应时点评小结。
《咏雪》雪花的多,面前展现一幅大雪纷飞的美好景象。
师生趣作诗《雨》。
(课件出示:意见意义美)
(二)生自由朗读《望庐山瀑布》,齐读,师辅导读,男女生赛读
老师:诗中含有哪些数字?从数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里的“三千”利用了夸年夜的修辞手腕。你仿佛看到了一副若何的画面?
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喷鼻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句是墨客的“神来之笔”,夸年夜而又自然,浪漫而又逼真,诗句气势豪壮,雄奇瑰丽,给人以美的感想熏染,是广为传诵的千古名句。
(课件出示:修辞美)
(三)师生共同体会诗的意境美
1. 出示《题秋江独钓图》图片,学生说不雅观察到了什么。
(老翁、蓑笠、小舟、垂钓)
2. 课件出示诗《题秋江独钓图》,师示范读诗,读出停顿、重音。分组读,齐读。
3. 生思考:诗中含有哪些数字?(九个“一”,读起来有强烈的节奏感。)
从数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一副若何的画面?
出示填空:《题秋江独钓图》中,通过“一”这个数字,仿佛让我看到了一人身穿蓑笠,在江上垂钓,饮酒、歌唱的环境。令人感想熏染到了独钓者逍遥中深藏几许孤独和寂寞。
(课件出示:融情于景)
师小结:老翁、蓑笠、小舟、钓竿,那些看似零星的事物,嵌入了数字“一”,便使它们有了联系,构成了一幅秋江独钓图,“一”字和“独”字相对应,让人感到那么孤独、寂寞。
板书:景→数字→情
(课件出示:意境美)
(四)师辅导填表
3、生自读三首诗,体会诗中数字的意见意义美、修辞美 、意境美
(一)出示三首诗,齐读。出示表格,明确哀求。
(二)学生自读《百鸟归巢图》《早发白帝城》《一去二三里》三首诗,小组互助填表。
(三)小组代表发言申报请示,师应时辅导、点评。
百鸟归巢图
天生一只又一只,三四五六七八只。
凤凰何少鸟何多?啄尽人间千万石。
——[明] 伦文叙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唐] 李白
一去二三里(别号 山村落咏怀)
一去二三里,烟村落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宋] 邵康节
《百鸟归巢图》杂鸟多,凤凰少。凤凰是吉祥快意的象征。凤凰:代表贤人,指有真才实学的人;鸟:指坏人,奸臣。
把诗中涌现的数字写成一行:
1、1、3、4、5、6、7、8
个中的“3、4”“5、6”“7、8”都是两数相乘,得数分别是12、30和56。连同上句的“1只又1只”,全部加起来,隐含着总数,含而不露地落实了百鸟图中的“百”字:
1+1+3×4+5×6+7×8=100
“巢”·影射“腐败的朝廷”,可谓匠心独具。这首诗有如智力游戏,妙趣横生,讽刺当时封建社会之阴郁、腐败、贪官如禽兽。
《早发白帝城》“千里”和“一日”,以空间之远与韶光之短作悬殊比拟,利用了比拟和夸年夜的修辞手腕。它不仅表现出墨客“一日”而行“千里”的高兴,也模糊透露出遇赦的喜悦。我仿佛看到了墨客清晨乘舟离开彩云环抱的白帝城,不雅观赏沿江的美景的环境,感想熏染到了墨客遇赦之后,夸夸其言的愉悦心情。
《一去二三里》别号《山村落咏怀》,诗中每一句都有一个量词,即“里”“家”“座”“枝”,新颖有变革,把一到十表示数目的十个汉字按照自然数序同小路、烟、村落、亭台、鲜花编织在一起,随着诗句和画面自然排列,只用了寥寥几笔就构成一幅自然朴实而又朦胧的山村落风景画,表达墨客闲适的心情和对大自然的喜好与赞颂之情。
4、拓展延伸
读一读这四首诗,体会更多的诗中有数字的美妙之处。
风
解落三秋叶,能开仲春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
——[唐] 李峤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唐] 李白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 柳宗元
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唐] 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