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从小随着母亲江边浣纱,故又称“浣纱女”,人们形容四大美女有着“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个中的“沉鱼”,说的便是“西施浣纱”的故事。
一、《西施》
作者:罗隐 (唐代)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越王勾践败北后对吴王采纳“遗美女以惑其心,而乱其谋”的计谋,在苎萝山下寻得西施、郑旦二人。建造美女宫,教她们歌舞礼仪,举止容姿,三年学成后,献给吴王。二人迷惑吴王沉溺酒色,荒于国政,末了被越国所灭。
墨客以为一个国家的兴盛衰亡,自然有它的道理,如果说西施真的能使吴国灭亡,那么越国灭亡了又该去怪谁呢?
二、《西施咏》
作者:王维 〔唐代〕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喷鼻香粉,不自著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西施原来是越溪的一个浣纱女,后来却一飞冲天成了吴王宫里的爱妃。西施的俏丽,让她不可能久居低微,毕竟谁都喜好美女尤其是拥有天下的君王。
墨客所处的盛唐时期,但在繁华背后却隐蔽着政治危急:奸邪小人把持朝廷大权,那些纨绔子弟凭着裙带关系步步高升,就连斗鸡走狗之辈也得到了君王的恩宠,身价倍增,飞扬跋扈。
真正的才俊之士却屈居下层,落得无人赏识的田地。
墨客借古讽今,通过西施“朝贱夕贵”,而浣纱差错中只有她一人改变命运,悲叹情面冷暖,也对自己怀才不遇而感慨。
平贱时大家并没有以为她有何不同,显贵了才惊悟她的俏丽天下少有。
西施显贵后人们才惊异她的美,讽刺那些势利小人。
君王的宠幸让她的姿态更加娇媚,君王的怜爱,也从不计较她的对与错。
当了妃子往后,宫女们为她搽脂敷粉,穿衣服也有宫女们奉养,不用自己动手。
那些曾经和她在越溪浣纱的女伴,再不能与她同车而坐了。
借“朝为越溪女”的西施“暮作吴宫妃”后的骄纵,讽刺那些由于有时机遇受到恩宠就得意忘形的人。
劝告众人不要为了博取他人的赏识而故作姿态,自以为是,反而弄巧成拙成了效颦的东施。
三、《西施滩》
作者:崔道融 〔唐代〕
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
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
伯嚭是吴国太宰,此人好大喜功,贪财好色。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困于会稽,勾践派大夫文种将宝器美女(西施在个中)贿赂伯嚭,答应越国求和。越王勾践得到了休养生息的机会,他卧薪尝胆,奋发图强,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奸臣伯嚭使吴国灭亡,恶名却推在西施身上。墨客以为是封建统治者的差错,却让女人来背负骂名。
就连西施当年浣纱的滩头那哗哗急匆匆奔流的江水,也彷佛在为她所蒙上历史的污名发出如泣如诉的不平声音。
四、《五美吟·西施》
作者:曹雪芹 〔清代〕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
效颦莫笑东村落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这首诗出自曹雪芹的《红楼梦》,在小说中由林黛玉所作。自古红颜多薄命,一代绝顶俏丽的西施葬身江中,犹如浪花一样平常很快消逝了,留下吴宫里的妃子白白地惦记她。
大家嘲笑东施长得丑,但她却能活到满头白发,还能自由地在溪边浣纱。黛玉父母双亡仰人鼻息,虽有外祖母、和宝玉的关心,但她对宝玉的情绪始终是她的心病。久病难治,对命运不幸的悲叹。
五、《西施 / 咏苎萝山》
作者:李白(唐代)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
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诗中“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道出了西施的俏丽无人能及,令清艳的荷花都愧羞不如,有着“沉鱼之容”。
水边浣纱碧波荡漾,一双会说话的眼睛。在古代笑不露齿是一种蕴藉之美。她以水为镜,浅窝含笑,对着水中的“碧云”“沉吟”,自我陶醉着。
如此一幅绝美少女浣纱弄水的风景图便呈现在了我们面前。
墨客把自己的才华比作西施的仙颜,一个普通的“越溪女”成为“吴宫妃”,末了终于“一破夫差国”,而他在政治上一事无成。
“千秋竟不还”既有对西施历史功绩的讴歌,也有对自己不得志的感慨。
大夫文种献给勾践灭吴七策,个中最毒辣的便是美人计,最宠爱的枕边人,让他成为一个沉迷酒色,不理朝政,诛杀忠臣的昏君。
吴国灭亡后,西施也完成了她的义务,关于她的结局有说是西施随范蠡泛五湖而去,不知所终。一说沉江而去世,一说复归浣江,终老山林。
西施真正的结局我们不得而知,但她的仙颜,她的故事却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