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文化点心铺”:这里没有博识莫测的大道理,只有普通易懂的小知识。
学无止境,每天陪伴!

盛唐诗歌,很看重墨客内心直接的感发,并将这种感发与大自然的景象结合起来;此外,这些感发每每不是思虑出来的,而是由大自然的景象自然而然引起的,是墨客内心的一种自发冲动。
可以说,全体盛唐诗风,无论是写高兴的,还是写悲哀的,基调都是开阔博大的。

而在“盛唐诗风”形成的过程中,著名山水田园派墨客——孟浩然的诗句无疑具有统统主要的开拓浸染。
例如他的这首《早寒江上有怀》,每一句都有感产生发火用,句与句之间相互联系,形成了一个感发的整体,是盛唐诗风形成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首诗。

众所周知,孟浩然生平“仕隐两失落”,前半生隐居山林,后半四处求仕,结果什么也没得到,越活越迷茫。
这首诗便是他中年流落,在江边写下的一首千古名作,寥寥数语,道尽人生的心伤与无奈。
让我们走近它:

孟浩然中年流落在江边写下一首千古名作道尽人生的心酸与无奈

早寒江上有怀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涯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在公元729至733年之间,孟浩然再次来到吴越漫游求仕。
这首诗,应该就作于墨客第二次在长江下贱漫游期间。
市价秋日,风寒江涌,墨客睹物伤情,不免有些思念故乡;但另一方面,他人到中年却功业无成,又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
因此,心情极度繁芜中,墨客写下此诗。

首句“木落雁南渡”,古人讲“木落”的“木,便是树叶的意思。
《准南子》中说“木叶落而长年悲”,当树叶黄落时,年事老大的人就会感到悲哀。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悲秋的传统,从屈原、宋玉开始,历代墨客都有过这样的悲慨。
以是你看,他虽然写的是景物,但“木落”两个字本身,就有这么久远的传统。

其余,中国的古书中还常常说到雁。
在《汉书·苏武传》中,匈奴人之以是末了肯放苏武回汉朝,便是由于一只大雁。
以是此后凡说到雁,就随意马虎引起“鸿雁传书”的遐想。
在古人心中,天上的雁可以自由地飞来飞去,而客居他乡的人却不能像鸿雁一样,想回家便可以回家,以是这就又多了一重遐想。

因此,“木落雁南渡”便是说,当树叶黄落的时候,景象转凉了,这时北雁南飞。
它可以找到一个温暖的地方栖息,而我什么时候才能归去呢?在这一句中,“木落”是韶光上的觉得;大略的5个字,虽然没有一字言情,却在景物中蕴含了非常久远的传统,带着一种十分强烈的感发力量。

接着,“北风江上寒”。
他说,当北风吹起时,我,一个在江边的乘客,就觉得特殊寒冷——这种寒冷不但是身体上的寒冷,而且有心灵上孤寂寒冷的觉得。
此时,北风寒冷、江边孤独、韶光无常、空间流落,都凝聚在一起,成为诗作的背景,将中年流落的心伤缓缓道出。

以是,墨客紧接着说:“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在古代,湖北是楚国的地方,地处长江中上游。
如果从长江下贱回望上游,那便是往高处望,也就犹如在“楚云端”了。
他说,我家乡就在襄水的水边上,从长江下贱回望家乡,仿佛隔着天上人间那么迢遥。
我望不到家乡,只看到水天相接处的一片白云。

这两句写得非常好。
“我家襄水曲”,大略而平常的5个字,没有利用任何典故,却让人觉得如此亲切;而“襄水曲”3个字,真是美!
“襄水”是很美的名字;“曲”是水边,你可以想象那里的风景之美,而且襄阳果真是一个山美水美的地方。
短短10字,墨客把家乡写得那么亲切,那么可爱,充满了怀念的感情。

但是,紧接着墨客却又立时说“遥隔楚云端”——如此美好的家乡,却被远远地隔在楚云的那一边。
多么令人伤感啊!
因此,当你读到“乡泪客中尽,孤帆天涯看”一联时,你的眼泪也会止不住地流下来。
对付任何一个到了中年依旧流落天涯的人而言,“乡泪”都是流不尽的。

可是,墨客却说“乡泪尽”。
为什么呢?当一个人刚刚与亲人离去,忽然到了一个人生地不熟的环境,什么生活习气都不一样了。
这时,你回顾起你在故乡的日子,回顾发迹乡的人事,你就很随意马虎掉泪。
越是在离去不久的日子,你的这种感情就越强烈。

然而,如果已经在表面流落了良久良久,再谈到自己的故乡,可能就不会那么随意马虎激动了。
以是,墨客才说:我已经飘零了这么久,眼泪都在旅途中流尽了。
这句诗实在是更深一层地写出了自己内心的悲哀。
只有真正经历过永劫光流落的中年人,才能懂得个中的心伤。

而后,“孤帆天涯看”一句是说:我家在襄水边上,而此时我却在长江下贱。
我本可以坐船回去,可究竟坐哪一条船呢?我什么时候回去?现在,我只看到广阔的江面上,一艘孤独的船帆向南方飘去了,于是我目送它的船影一贯流到了天边。

这首诗的前两句写景,但景里边充满了感发——它先带给你一种孤独寒冷的觉得;三、四句是景、情之间的一个过渡。
有了这四句,后面“乡泪客中尽,孤帆天涯看”才更加使你心动。
由于墨客把他自己眼中所见、心中所感,先传达给你,于是把你也带进了他的环境之中。

末了两句:“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这两句把景与情完备结合在一起了。
首先,“津”是指江边的码头、渡口。
我不知道从哪一个渡口上船,也不知道坐哪一条船回去。
这本来是现实的,可是他在“津”前加上一个“迷”字,就不但是说他在现实中找不到一个渡口了,而是说他在感情上也找不到一条出路——我到底是求仕还是求隐呢?

如果求隐,家贫亲老,而自己已经由了四十岁,难道生平就此落空了吗?如果求仕,哪里又有一个机会让我去仕?活了大半辈子,忽然间以为自己已经无路可走,这真是一种悲哀。
一个人该当知道如何玩自己,可孟浩然终其生平都没有完本钱身。
人生的下半场,他迷失落了!

对此,在当代社会,很多人都把“完本钱身”大略地等同于求富贵,大略地等同于有房有车有奇迹。
事实上,这是非常肤浅的而又无奈的。
以是,很多人末了都像孟浩然一样陷入了“迷津”,不知道人生该往哪里去,不知道人生活着的真正意义,乃至不知道什么是“幸福”。

在历史上,有很多文人虽然很贫穷,但在精神上却很富有,完成了自我,没有迷失落,例如东晋期间的著名墨客陶渊明。
陶渊明没有求仕,生活困窘,乃至要下田耕种。
表面上看,陶渊明在仕宦方面也失落败了,但他的失落败不同于孟浩然的失落败。
孟浩然是求而不得,陶渊明是人家给他,他不要。

孟浩然当时真的是无可奈何。
他说,我想问一个人,我该当怎么办呢?但我所面对的是什么?“平海夕漫漫” 。
“平海”,指长江下贱快要进海处宽阔的水面。
一样平常说来,江水入海的地方,江面都很广阔,以是古称镇江以下的长江为“海门”,也便是入海的海口。

那么,何谓“平海”呢?实在,海没有平的,江也没有平的,“平海”是极言其广远的意思。
此句是说,已经薄暮了,我面前是那么茫茫的一片大海,我究竟该当走哪一条路呢?总之,这首诗表达了孟浩然求隐和求仕两方面落空的悲哀,把中年流落的无奈与心伤写得很深刻。

(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
注: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