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笔下的豪放旷达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美食家、历史治水名人。
宋高宗时追赠太师,宋孝宗时追谥“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是中国文化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都取得极高造诣。
诗,清新豪健;词,豪放旷达;文,纵横恣肆;书,位列“宋四家”之一;画,奠定“文人画”。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是中国历史上公认的文学艺术成绩最高的大家之一,他豁达自旷、进退自若的人生态度更是成为后人景仰的范式。

苏轼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笔下的豪放奔放思维导图玩转古诗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转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译文:

弯弯的儿月悬挂在枝叶稀疏的桐树上,正是夜阑人静时。
有谁见到幽居的人独自往来,仿佛天边孤鸿般缥缈的身影。

它溘然惊起又频频转头,心有幽恨却无人知情。
它挑遍了寒夜的树枝也不肯栖息,甘心独清闲荒凉的沙洲忍受寂寞凄冷。

《卜算子。
黃 州 定慧院寓居作 》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上苍。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

丙辰年的中秋节,我通宵痛饮直至天明,大醉,趁兴写下这首词,并借此表达对弟弟子由的思念。

如此明月几时能有?我端着羽觞遥问苍天。
不知高遥在上的月中仙宫,今晚是哪一年。
我想乘着风回到那里看一看,又担心月宫太高太远,自己经受不住凄寒。
在月光下翩翩起舞,影子也随之而动,月宫哪比得上在人间好。

月儿移动,转过了朱赤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难以入睡的人儿。
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去之时才圆呢?人生本就有悲欢离合,就像月儿常有阴晴圆缺,这样的好事自古就难以两全。
只希望世上大家都能安然康健龟龄,纵然相隔千里,也能共赏美好月光。

《水调歌头》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

老夫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起苍鹰,头戴锦缎帽子,身穿貂鼠皮衣,带着浩浩荡荡的随从席卷过小山冈。
为我报知全城百姓随我出猎,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

酒意正浓,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
两鬓微微发白,这又算得上什么!
什么时候朝廷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叮嘱消磨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一样信赖我呢?我将使尽力气把雕弓拉成满月一样,瞄准西北,射向犯边之敌。

《江城了。
密州出猎》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缓步。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东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顾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译文: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的三月七日,我在去沙湖嬉戏回来的路上碰着大雨,有人带着雨具先走了,同行的人都以为狼狈不堪,唯独我不这么以为。
不久后天放晴了,我就作了这首词。

不用在意那穿林打叶的风雨声,何妨放开喉咙吟咏长啸从容而行。
手拄竹杖、脚穿芒鞋,走得比骑马还轻快,谁怕这点儿风雨呢?一身蓑衣听凭风吹雨打,还是过我的生平。

东风微寒吹醒我的酒意,微微有些冷,举头只见山头初晴的斜阳合时欢迎我。
转头望一眼方才走过的风雨萧瑟的地方,我信步归去,人生也是这样,无所谓风雨还是放晴。

《定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