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梅家100之三---杨无咎》
文/梅园水仙(初稿)
扬无咎,字补之(1097---1169)号逃禅老人。汉代才子扬雄后裔,江西清江人,寓居南昌,以字画为业,著《逃禅词》一卷。
石涛真迹.《…花…》.(私人藏)
补之生性耿介,“不直秦桧,累征不起”。山水、人物画学李公麟;水墨梅花宗法释仲仁。从前得梅花真趣,传世墨梅有“孤标雅高”之风。
“当年谁种官梅,自开自落清无比。”(《逃禅词.水龙吟》)。杨补之曾独自向天发问,对“御赐村落梅”难以释怀。
补之风华正茂时,画梅呈贡“徽庙”。明刘玉《巳疟编》:“补之作梅清瘦,有持入德寿宫,内中颇不便于逸兴,谓日村落梅”。补之忧郁,乃学填词狂人柳三变,自题“奉敕村落梅”以自嘲。
补之画梅始于花光和尚弟子结缘。曾敏行《独醒杂志》载:“绍兴初,花光寺僧来居清江慧力寺,士人扬补之、谭逢原与之往来,遂得真传”。
扬补之独创写梅画法:以李公麟人物白描线条,墨线圈花,重墨点蕾,泼墨构枝,清淡典雅;根头老枝则飞白出笔,虚实掩映,光影流动……补之墨梅盛名天下。《洞天清禄》记载:“得补之一梅,价不下千百匹”。
《四梅花图卷》(北京故官藏)
水墨《四梅花图卷》乃为好友范端伯四梅定制,且赋诗四首:“一未开、一欲开、一盛开、一将残”。刁钻严苛,近乎变态。范端伯乃大宋名相范仲淹曾孙,当今“屎壳郎大师”范曾先祖……画命难违,四梅巨制犹如补之生平画艺终考。时年六十九,为传世墨梅典范。
《雪竹图》(北京故宫藏)
据南宋.赵希鹄《洞天清录》载:“补之所作,后益超出,格韵尤高。然觞次酒餘,虽娼优墙壁肯为之。补之尝游临江一娼馆,作折枝梅于乐工婑墙,往来士夫多不雅观之,娼藉以此壮门户。端午间,为偷儿窃去其壁,车马顿希……”
此为杨补之“窃墙盗梅”的历史笑话。
补之书学唐代大书家欧阳询(率更),他曾在《邕禅师塔铭》上自题:“予于率更为上室上足。”足见其师承归宗。
《梅花诗十首之一》
《梅花诗十首之二》
《梅花诗十首》
虽被徽宗斥为“村落梅”首枝,落野江湖,但补之命运在后来却涌现了戏剧性大反转。
有史料记载,徽宗曾在补之墨梅上留有御题:“实为后世宗师”。并有御书赐姓“扬”。据扬氏族谱记载,《扬氏宗祠》扁额楹联为:“文字提喷鼻香种九重春色,御笔赐姓甫荫百代恩光”。
徽宗赵佶对扬补之先抑后扬,恩威并重,莫非真有“官梅天子”忌妒“村落梅野夫”?
补之才华(诗词字画)惹的祸!
不足为奇,宋光宗赵惇也恩典膏泽补之,且有御题诗书为证:“去年枝上见红芳,大抵红葩傅浅妆,今日亭中题颜色,可能无意谢东皇”。
初见补之字画,尤如元青花惊艳乍现。大宋崇尚繁华,“官梅”至上。补之淡墨素梅横空出世,炸爆江湖,险些是一夜成熟就问鼎画坛,空前绝后。(值得研究)
补之画学仲仁,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其独创圈法墨梅,领悟释仲仁的墨梅和李公麟线描,对绘画史产生了重大影响。补之身后追随者有嫡传季衡、汤正仲、汤叔用、徐禹功及后世王冕(墨梅之王)、仲圭诸家,多达三十余人,数百年不绝……
《墨梅.页》(天津博物馆藏)
综不雅观扬补之画作,数虽不多,但件件极品。补之入南宋不仕,一身傲骨,亦可谓:
“生的平凡”,(村落梅)
“去世的伟大”。(千载扬名)
2020年5月4日.百花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