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墨客与斛斯隐士相携至田舍,童儿打开柴门。
弯曲的小径通入绿竹丛中,寄生在树上的青萝长丝,拂荡着衣衫。
这里描述了宁静、清幽的田家庭院,反响了作者对“世外”宁静生活的称羡。

注:斛斯,一姓斛斯的隐士。
李白月夜访问了他。
青萝,即松萝,地衣类植物,寄生在树枝上,常至树梢悬垂,如丝状,呈淡绿或灰白色。

旧隐不知处,云深树苍苍

诗句解读前人的纪行诗1

寻不到孟浩然隐居的处所,只瞥见浓雾翻卷,树木森森,茫茫一片。
作者来到孟浩然的故乡,但仍旧寻不到他的旧居,不知他原来归隐何处。
面前浓雾弥漫,遮断了作者的视线。
“云深树苍苍”,既写景又暗喻寻访的渺茫,情景相依,从中可以看出墨客当时迷离若失落的感情。

寻僧解幽梦,乞酒缓愁肠

我探求僧人为我解开昨夜的迷梦,还望借助酒力解除内心的惆怅和烦恼。
墨客满怀报国的宏愿,却受打击排挤,只任一清闲之官。
以是,每每回顾自己的遭遇,不禁会生出无限的感伤之情。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这是墨客影象的末了一次寻访恋人的情景。
恋人住过的那座红楼,只能隔雨瞩目,而人影却不得相见,叫民气头是那样的凄冷。
直到灯火已亮,才在珠帘闪烁中寥落地失落魄而归。
色彩的“红”与觉得的“冷”相对照;珠箔的“明灿”与独归心情之“黯淡”相映衬,细微地表现了主人公的生理状态。

轻舟短棹唱歌去,水远山长愁杀人

墨客伫立黄陵庙前,纵目眺望洞庭湖面,只见黄陵女儿荡着短桨,驾着一叶小舟向湖心驶去,缕缕微风时时送来了她那袅袅的歌声。
遥望远处,水碧山青,连绵不断,墨客凝神久望女子逐渐远去的身影,愁绪又溢满胸中。
“水远山长”形象地写出墨客目送黄陵女儿划桨悄失落在远水长山中的情景,又似一壁明镜,映照出墨客痛惜若失落的形象。
登舟、举桨与歌声是最能牵动诗人情思的,

于是他把面前之景逐一摄入画面,笔墨所及不借用典故,不求花俏,以朴实的笔墨传情,很有“豪华落尽见真淳”之美。

忽闻梅福来相访,笑著荷衣出草堂。
儿童不惯见车马,走入芦花深处藏

这是一首记事诗。
前两句颇有生活气息,忽闻朋侪来访,墨客忙著“荷衣”,笑迎于“草堂”前。
“荷衣”、“草堂”充满了村落庄气息。
最精彩的是后面两句,自家或邻居的小孩,由于长期生活在荒村落僻野,罕见车马,见有客人来,不敢露面,便转身跑进了芦花深处去偷偷不雅观望。
“走”、“藏”活现了屯子儿童害羞的神态。

清秋绝顶竹房开,松鹤何年去不回。
惟有前峰明月在,夜深犹过半江来

墨客曾写过《宿巾子山禅寺》和《再游巾子山寺》两首诗。
前首诗描述了巾子山的景致,曾有“前峰月映半江水,僧在翠微开竹房”的诗句,为后人传诵。
数十载后,墨客第三次登上巾子山寺,竹房仍在,但故人已乘松鹤去,墨客由此而感叹。
后两句,又一次写前峰明月,它含情脉脉,不忘故人,“夜深犹过半江来”,似有无限眷恋之情。
墨客写

景细微生动,情景交融。

行行一宿深树里,鸡犬丰年闹如市。
薄暮见客全家喜,月下取鱼戽塘水

途经僻远小村落,暂住一宿。
市价金秋,家家五谷丰产、六畜茂盛,犬吠鸡鸣,闹如市井。
田舍见有客至,自不胜喜,他们乘着月色,戽水取鱼,以鲜肥的鱼招待来宾。
读至此,田舍欢腾劳碌之景,尽可想象。
诗句隽永,道出农人朴实好客的风致。

注:戽(hù),吸水。

露暗烟浓草色新,一番流水满溪春。
可怜渔父重来访,只见桃花不见人

露气暗淡,烟雾浓密,碧草翠绿新鲜。
春光溢满了长长的溪流之中。
遗憾的是当渔父再一次拜访这个世外桃源时,却只看到了盛开的桃花,而再也没有见到桃源中的一个人。

注:可怜,此意为“可惜”。

客胜不知门陋,酒新如趁春狂

络绎而至的亲朋故友,并不在意主人家蓬荜瓮牖,如何贫寒。
大家相互推心置腹,在妖冶的春天里品尝着暗香的美酒。
句中委婉地写出了心腹者开阔的胸襟,诚挚的深厚友情。

石苔应可践,丛枝幸易攀。
清溪归路直,乘月夜歌还

石上有苔,还可以通畅;树丛枝繁,还可以攀登。
清清的溪流岸边,路途坦直;乘着月明,沿着溪水,踏歌而归。
墨客写出了自己傍小溪夜行的全过程。
造语自然,晓畅易解,有田园诗的情趣,给人以美感,其寓寄耐人玩味。

晨攀偃蹇树,暮宿清冷泉。
翔禽鸣我侧,旅兽过我前

凌晨,攀缘堤岸上的树木;夜晚,投宿在清冷的泉边。
空中飞行的野禽在我身旁鸣叫,地面上奔忙的猛兽从我面前经由。
墨客以举一隅而概全的手腕,写出了自己一天的活动和所见到的景象,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形。
作者怡然自乐的神态毕现。

注:偃蹇,高耸。

客念纷无极,春泪倍成行。
目前花树下,不觉恋年光

旅思纷乱不息,在春游中,泪水成行成行地流下来。
这是由于,本日在这红花绿树的大好春光中,不知不觉地对自己年轻有为的年华爱惜起来。
表达了作者渴慕为官报国的心情。
墨客采取了因果颠倒的写法,突出作者被高宗罢免后又想出仕以展宏图的题旨。
行文流畅自然,文情并茂。

注:纷,乱糟糟。
无极,没有止息。
年光,年华、年纪。

啸旅乘明发,奔桡鹜断矶。
苍茫林岫转,络驿涨涛飞

呼唤朋友乘着黎明扬帆出发,沿流而下,船行很快,如脱缰野马奔驰,露在水面的礁石都被撞断了。
两岸苍茫的山林转眼即过,向后拜别,行船在这连绵的波涛中向前飞驰。
墨客用景物“奔”、“转”、“飞”反衬出船行之快,极有气概。
造语入工,取景自然。

注:啸旅,呼唤朋友。
奔桡(ráo),指飞舟。
矶,水中石滩。
络驿,同络绎。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

因欣赏两岸盛开的桃花,不知不觉船已走了很远,船行至青溪的尽头也未见一个人影。
极写桃源的宁静和景致的俏丽迷人。
墨客借人觉得和事物状态陪衬本意,发人寻思。

注:坐,因。
红树,桃树。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劲风呼啸,箭飞弦鸣。
从中可令人想象射猎时的场面。
随着风呼、弦鸣,作者又引出了射猎的人物——将军。
这种先声夺人的突兀写法,是诗的妙笔之处,显示出墨客的遒劲风格。
如果倒装过来,那便是凡笔,不足为奇。

落日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日落时分,松风阵阵。
回家的路上,露水不见,草叶晒干。
云影映照,足迹分明。
翠色笼罩,如手拂衣。
景致幽美,幽雅宜人。
诗中动词的利用引人瞩目,恰到好处,授予事物以拟人化的手腕。
结尾两句,仿佛山水画,可谓神来之笔。

广陵花盛帝东游,先劈昆仑一派流

诗句用示不雅观手腕描述当年炀帝为东游广陵赏花,而先将从昆仑山流下来的黄河水凿渠分引,修建运河的情景。
工程之大,可想而知。
个中饱含着墨客的深奥深厚感慨和无情的讽刺。

蹴踘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
少年分日作邀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踢出去的球常常高过空中的飞鸟,荡起的秋千竟然赶过杨柳树林。
少年儿童春分这一天就到郊野去嬉戏了,用不着等到清明和上巳那一天了。
“过”、“出”写尽了“分日”少年遨游的兴致,生动地状摹出一群春日尽情游乐的少年儿童。

注:蹴,踢。
踘,同鞠,古时用皮做的中间优柔东西的一种球。
分日,节名。
古代称春分和秋分为分,这里指春分。
上巳,古代以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上巳,往后又确定农历三月三日为上巳。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迎着松林吹来的清风,解带敞怀;在山间明月的照耀下,独坐弹琴。
宁静幽雅的环境,清闲清闲的生活,舒心惬意的感情,交融于诗句中,构成形象化的意境。
出语轻松、自然。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兴致来时,一人独往山中,那怡人悦目的事,只有自己才知道。
用婉曲手腕,从侧面表现墨客对宁静生活的热爱。
本日可借以表现个人的兴趣、爱好。

注:胜事,赏心悦目的事儿。

有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有时遇见一个林中老人,彼此谈笑,就乐而忘返。
本日可用以表抒游子归来的故国爱,故乡情。
家乡的山山水水都使他留连忘返,祖国没有陌生人。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沿溪缓步,走到水流尽头,席地而望,看云雾缓缓而升。
这里借人物行为,委婉地表达出墨客神往大自然的怡然自得的心情。
本日用以抒发被祖国俏丽河山所陶醉的情景。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野草枯败,积雪已消,猎鹰益见敏锐,马蹄更加轻快。
“疾”、“轻”二字的巧用,将猎物创造之快,猎骑跟踪追击之迅速,隐含句中,给人以寻味的余地。
两句对仗精妙,初看似各表一意,实则前后一脉相承,十全十美,堪称千古绝句!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天子的銮驾穿过绿柳掩映的重重宫门,从阁道转头望上林,只见百花盛开,争奇斗艳。
这是唐玄宗出游时的真实写照,其盛况从中可以想象。

可怜盘石临泉水,复有垂杨拂羽觞。
若道东风不解意,何因吹送落花来

可爱的盘石附近泉水,还有垂杨的丝条轻轻掠过羽觞。
假若说东风不理解饮酒者此时的心意,它又为什么吹送落花来助酒兴呢?这首小诗构思新奇,洋溢着诗情画意。
盘石依水,垂杨拂杯,东风入怀,落花迎面。
真是别有洞天,煞有情味。
诗的后两问设问、反诘兼用,清新隽永,情趣盎然,令人遐想。

原创首发:当代诗3-5首;古韵10首以上

投稿邮箱:1978227900@qq.com

加主编四世同堂微信:sstt500609,邀入《诗画天地》投稿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