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季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
山川景致的俏丽,自古以来便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赏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照映。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瑶池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致了。
注释
答:回答。谢中书:即谢微(一说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文书),以是称之为谢中书。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运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山川:山河。
之:的。
共谈:共同谈赏的。
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照映。
青林:青葱的树林。
翠竹:翠绿的竹子。
四季:四季。
俱:都。
歇:消。
乱:此起彼伏。
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
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跃,竞相跳跃。
实:确实,的确。
欲界之仙都:即人间瑶池。欲界,佛家语,佛教把天下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仙都,神仙生活在个中的美好天下。
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墨客谢灵运,他继续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是南朝文学家。
复:又。与(yù):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
奇:指山水之奇异。
古今异义
①四季俱备(时 古义:时令 今义:韶光)
(备 古义:具备 今义:准备、具备)
②晓雾将歇(歇 古义:消散 今义:安歇)
(晓 古义:清晨 今义:知道)
③夕日欲颓(颓 古义:坠落 今义:消沉,委靡)
④古来共谈(谈 古义:夸奖 今义:评论辩论)
一词多义
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
念无与为乐者:和。
书-----谢答中“书”书:与“中”合用为官职名;
谢答中书“书”:书信。
词类活用
五色交辉:名词作动词,照映。
鉴赏
《报答中书书》是作者寄给谢微谈山水之美的一封信笺。
文章以感慨发轫: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想熏染与朋侪互换,是人生一大乐事。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比较肩。
接下来的十句,作者便以清峻的笔触详细描述了秀美的山川景致。“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不雅观俯察两种视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景致,境界清新。“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季俱备”,又改用平远、高远的视角纵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残酷辉煌的气候,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猿鸟的鸣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这四句通过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又为画面增长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这十句作者择取有代表性的景物加以组合,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全、统一的印象。
统不雅观全文,措辞精练。其一字一句,均是文章的主要组成一部分,少一字会断章离义,多一字便多此一举。一个景物,仅仅四字,便描述恰当,津津有味。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个心声一句话,不多也不少。“夕日欲颓”,势在一定。“沉鳞竞跃”,变革溘然。剖析文章构造,亦不失落奥妙,杂而不乱,结合有序。
《报答中书书》一文,反响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清高思想。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阴郁的期间,由于各种抵牾非常尖锐,政局极度动荡,因此不少文人每每逃亡山林,旨图从自然美中去寻求精神上的抚慰和解脱,因而他们常在书信中描述山水,来表明自己之所好,并从而作为对朋侪的问候和安慰,这类作品虽然没有表现出多么积极进步的政治不雅观点,但是却以其高超的艺术笔触,创作了具有相称高的美学代价的文学佳构,至今仍旧具有较高的鉴赏意义。
创作背景
《报答中书书》是陶弘景晚年所作。谢中书(谢微)与陶弘景都卒于公元536年(南朝梁武帝大同二年)。谢微任中书舍人的后限是公元526年(梁普通七年),任中书郎在公元532年(梁中大通四年),都在陶弘景七十岁之后。
陶弘景(公元456—536年),字通明,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号华阳隐居(自号华阳隐居)。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作品有《本草经注》、《集金丹黄白方》、《二牛图》、《华阳陶隐居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