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得面前疮,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

不照绮罗筵,只照亡命屋。

——《咏田家

一首朴实的小诗居然令君王落泪

唐末至五代,是一个武人当道、军阀盘据的大争之世。
先有黄巢、秦宗权以人肉做军粮;后有朱全忠屠戮皇室及公卿大臣。
王侯将相尚不得安稳,平民百姓更是苦不堪言。
苛捐杂税,早已司空见惯;卖儿鬻女,也是习认为常。
在这样的一个浊世里,所谓的仁义道德、礼义廉耻早已被践踏地不成样子了。
谁能想到像李嗣源这样的一个大字不识、杀人如麻、兵变登基的武夫帝王能够为农人的悲惨生活流下了苦咸的泪水。

李嗣源

后唐明宗李嗣源之以是会为百姓的困难泪流不止,便是由于读了聂夷中的一首诗——《咏田家》。
这首诗语句虽然朴实无华,却将一个农人在苛政之下的凄凉维妙维肖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特殊是那两句“医得面前疮,剜却心头肉”,虽然只是个比喻而已,只字不提详细场景,但是生活在那个时期的人肯定能遐想到各种暴政。
比如朱温曾经将耕牛出租给农人种地,结果耕牛都去世了好些年了,租子依然要上交;政府为了打仗,将牛皮作为战役物资,以极其低廉的价格向民间征收牛皮,有时候乃至连钱都不付,只用点食盐来替代搪塞泉币;而个别军阀更是脑洞大开,以泥钱作为货币,强行收购百姓的物资。
层层剥削之下,本就苦不堪言,然而百姓还要戒备乱兵抢劫;辛辛劳苦的劳作之余,还要一个钱打二十四个结地过日子,再加上榨汁般地省吃俭用,到头来依然免不了拆东墙补西墙地勉强搪塞。
混个半饱是不敢奢望的,只要百口不被饿去世,就已经很知足了。

冯道

百姓如此困苦,难道是荒年所致?宰相冯道念完这首诗后,见告明宗李嗣源,灾年固然会让百姓饿殍遍野,但丰年的日子也不好过,由于丰年的粮食价格会大幅下跌,所谓谷贱伤农,便是如此。

墨客在诗的后半篇中为天下苍生振臂一呼,向庙堂之上的统治者发出了大略却振聋发聩的诉求,“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
不照绮罗筵,只照亡命屋。
”老百姓的生活只管如此困苦,对付君王的哀求却是那么的大略。
看一眼吧,只求高高在上的君王能够向下多看一眼,看看这水生火热中的苍生吧,假如能在制订政策时轻微想一下百姓的困苦,公民就很知足了。

年少时在千军万马中横冲直撞的李横冲,中年时身中数箭血流如注依然指挥若定的大太保,此时的后唐天子李嗣源,听罢这首《咏田家》后居然涕泪横流。
数日后颁发各种诏令,以便整饬官吏,节俭开支,裁撤宫人,减免赋税。
使得中原百姓在数十年的浊世中得到了喘息之机,史籍上把李嗣源在位的这几年称之为小康。

“一言可以兴邦”,一首朴实的小诗,发出了底层民众的叫嚣,令戎马生平的君王落泪,换来了数年的太平岁月,可谓功德无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