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熙熙,皆为名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身居尘凡,世事骚动,不快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都说人生实苦,唯有自渡,可是有时候一旦钻了牛角尖,势必不撞南墙不转头,想不开,看不透,要想自渡,茫茫苦海,却连一根稻草都找不到。
那么此时,我们不妨去读读古诗词,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明理,读诗词可以让我们在古人的禅意笔墨里领略人生聪慧,享受心灵宁静。
一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约了朋友去沙湖看田,回来的途中溘然风雨大作,众人没带雨具,一韶光被淋得狼狈不堪,大家怨声载道。只有苏轼拎一根竹杖,不紧不慢,不急不躁地边走,还边吟诗: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缓步。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东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顾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有这样一个故事:溘然下起大雨,路上的人都在急着找避雨的地方,但是一个人却逐步地走着。有人好奇地问道:“下雨了,大家都在跑,你为什么不跑啊?”那个人不屑讲到:“跑什么跑。没瞥见前面也不才雨啊!
”
如果这雨下一阵子,你找个屋檐躲躲,待雨停了,再连续赶路,自然最好。可是,如果这雨一贯下,你总不能一贯躲在别人的屋檐下。
人生便是一场旅行,旅行中会有风和日丽的日子,自然也会碰着狂风暴雨,你躲过了这一场,不一定会躲过下一场。
既然阴晴无定,那不如放慢脚步,享受阳光明媚,也接管风雨的洗礼。
《红楼梦》中贾宝玉在听完宝钗意味深长地念完一曲《寄生草》之后,溘然悟得了禅机。
“赤条条,来去无顾虑。哪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
我们虽不至于“赤条条来去无顾虑”,但是我们却可以试着不被尘世所困,竹杖芒鞋,穿梭于碌碌尘凡中;烟蓑雨笠,笑对人生萧瑟,来去自若,悠然淡泊,无惧风雨。
现在的人们为了生存常常是四处奔波,居无定所,那就想想东坡居士的“此心安处是吾乡”。
人生一世不随意马虎,谁又能事事快意,处处顺心,看开便是“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在这不能长住的世上,你我皆过客,既然终将要拜别,那就“诗酒趁年华”,让我们“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二 柳暗花明,水尽云起
陆游支持主战派张浚北伐,失落败后,被罢辞官职。陆游回到家乡,心情忧郁中,去爬山散心。
眼看山路被阻,无法前行。谁知,绕过山坡,一所风景幽美,民风淳厚的小山村落,涌如今面前。陆游惊喜之余,写下这首《游山西村落》:
游山西村落
莫笑田舍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落。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打门。
这情景,不禁让人想起桃花源,渔人划船行到水穷林尽处,一山挡住去路,穿过一座狭窄的岩穴,豁然开朗,面前是一处犹如世外瑶池的桃花源。
人在旅途,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一起坦途,偶尔也会陷入山重水复,走投无路,只要我们坚持不懈,转过这道弯,穿过这座山,前方便是柳暗花明。
有时候,换一个角度看待问题,就会有截然不同的结果。
沙漠里结伴而行的两个人,一人背着一个水壶,个中一人看看烈日下茫茫无边的大漠,晃晃手里的水壶,叹气说:“哎,只剩下半壶水了!
”
另一个人却高兴地说:“不错,还有半壶水呢!
”
结果,第一个人喝光了水壶里的水,再也没有力气走下去,永久地倒在了沙漠里。
第二个人背着仅有的半壶水,心中始终充满乐不雅观和希望,他终于走出了大漠,来到了绿洲,找到了清泉,他把水壶里的半壶水倒掉,重新灌满甘甜的泉水,连续前行。
王维被称为“诗佛”,他的很多诗歌都充满了禅宗哲理:
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有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行到水穷处”,看似无路可走,坐下来便会看到水汽飘浮,逐渐凝聚为曼妙的云朵。
只要心态乐不雅观,半壶水也是希望;只要心境淡然,就会随遇而安,走到路的尽头无路可走,大概会创造意想不到的佳境。
纵然行到水穷处,前面的高山确实无法超出,那就坐下来,看云卷云舒。
三 蓦然回顾,春在枝头已十分
宋代一位比丘尼为了探求早春的第一朵花,她不辞辛劳,四处奔忙,踏遍群山。
只是走遍了山山水水,她也没有找到那个“春天”。于是,她失落望,怠倦,无可奈何地回到了住处。
她郁郁不乐,不经意地举头,却创造窗边的那朵梅花已开得十分好了。
悟道诗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俗话说“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如果你执迷于某件事,某件物品的时候,你就会费尽心思,全心全力地去探求,追求。
孰不知,如果能静下心来好好想想,你须要的事物,或许就在面前。
佛教禅宗史上有个“磨砖作镜”的故事:僧人马祖把自己关在草庵里修习禅定,足不出户,苦苦用功。
南岳怀让禅师以为他的方法不对头,就拿了一块砖头在他的门前冒死地磨。
磨砖的声音非常刺耳,马祖被吵得心烦,他开了门问:“禅师,你在做什么?”
怀让说:“我磨砖是想做一壁镜子。”
马祖以为奇怪:“磨砖真能做成镜子吗?”
怀让说:“磨砖做不成镜子,光是坐禅就能成佛吗?”
马祖一听,豁然觉醒,他立即拜在怀让门下,后来成为禅宗一代宗师。
马祖执迷于坐禅不能成佛,比丘尼执迷于“寻春”,自然也寻不到春,这便是所谓“执念”。
执念一起,就迷了心窍,总是探求客不雅观中的对与错,是与非,善与恶,却忘了有句话叫“相随心生,境由心转”,只要心中有花开,处处皆是春天。
如果你一味地向外求,向远处求,只会遍寻不得;如果你静心思考,转头看看,就会创造你要的就在身边。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顾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只是我们总是在“望尽天涯路”,“消得人干瘪”的时候,才能豁然开朗,创造我们终其生平之所求,实在就在那不经意地一举头,一回顾,就在我们未曾把稳地心底的那个灯火阑珊处。
有人问叶嘉莹师长西席::“读诗,有什么用?”
师长西席说:“读诗,不能帮你考大学,不能帮你评职称;读诗,能让你的心不去世!
”
有人说你想要的每一种情怀,都会在古诗词里找到;你想表达任何一种感情,古诗词都会为你洞开同样的肚量胸襟。
迷茫时,我们可以说:“青山环抱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失落意时,我们可以说:“人生涯着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失落败时,我们可以说:“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喷鼻香”;
看不到希望时,我们要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被俗世烦恼缠身时,我们不如暂时:“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人生中无论是风风雨雨,山重水复,还是柳暗花明,云起云收;无论是春风得意,把酒言欢,还是斯人干瘪,对影独酌。统统烦恼与喜悦,皆由心生。
而古诗词中定会有一句可以安顿我们那颗或孤独无助,流落无依,或迷茫失落措,焦虑不安的心。
读诗使人明理,读诗亦可以使民气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