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释空海

日本金刚峰寺禅念梵衲遍照金刚弘法大师空海(774-835),俗姓佐伯,804年(贞元二十年)七月至中国。
806年(元和元年)八月回日本,做此书,专论南朝至中唐,分天地东南西北六卷。
又简写为《文笔眼心抄》。
所引资料,除皎然《诗式》外均佚,因而有主要参考代价。

天卷

历代诗说文镜秘府论一日 释空海

夫大仙利物,名教为基;君子济时,文章是本也。
故能空中尘中,开本有之字,龟上龙上,演自然之文。
至如不雅观时变于三曜,察化成于九州,金玉笙簧,烂其文而抚黔首,郁乎焕乎,灿其章以驭苍生。
但是一为名始,文则教源,以名教为宗,则文章为纪纲之要也。
世间出世,谁能遗此乎!
故经说阿毗跋致菩萨,必须先解文章。
孔宣有言:“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不雅观。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人而不为《周南》、《邵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
”是知文章之义,大哉远哉!

文以五音不夺、五彩得所扬名,章因道理俱明、文义不昧树号。
因文诠名,唱名得义,名义已显,以觉未悟。
三教于是分镳,五乘于是并辙。
于焉释经妙而难入,李篇玄而寡和,桑籍近而争唱。
游、夏得闻之日,屈、宋作赋之时,两汉辞宗,三国文伯,体韵心传,音律口授。
沈侯、刘善之后,王、皎、崔、元之前,盛谈四声,争吐病犯,黄卷溢箧,缃帙满车。
贫而乐道者,望绝访写;童而好学者,取决无由。

贫道幼就表舅,颇学藻丽,长入西秦,粗听余论。
虽然志笃禅默,不屑此事。
爰有一多后生,扣闲寂于文囿,撞词华乎诗圃;音响难默,披卷函杖,即阅诸家格式等,勘彼同异,卷轴虽多,要枢则少,名异义同,繁秽尤甚。
余癖难疗,即事刀笔,削其重复,存其单号,总有一十五种类:谓《声谱》,《调声》,《八种韵》,《四声论》,《十七势》,《十四例》,《六义》,《十体》,《八阶》,《六志》,《二十九种对》,《文三十种病累》,《十种疾》,《论文意》,《论对属》等是也。
配卷轴于六合,悬不朽于两曜,名曰《文镜秘府论》。
庶缁素好事之人,山野文会之士,不寻千里,蛇珠得意;不烦旁搜,雕龙可期。

调四声谱

诸家调四声谱,具例如左:

平上去入配四方。

东方平声(平怦病别)

南方上声(常上尚杓)

西方去声(祛《麦去》去刻)

北方入声(壬衽任入)

凡四字一纽。
或六字总归一纽。
(纽,《玉篇》:“女九切,结也,束也。
”)

皇晃璜镬禾祸和

滂旁傍薄婆泼糸皮

光广光郭戈果过

荒恍恍霍和火华

上三字,下三字,纽属中心一字,是故名为总归一入。

四声纽字,配为双声叠韵如后:

郎朗浪落黎礼丽捩

刚[口冈]钢各笄亻开计结

羊养恙药夷以异逸

乡响向谑奚??喹缬

良两亮略离逦詈栗

张长怅著知倁智窒

凡四声,竖读为纽,横读为韵,亦当行下四字配上四字即为双声。
若解此法,即解反音法。
反音法有二种:一纽声反音,二双声反音。
统统反音有此法也。

绮琴良首书林

钦伎柳觞深庐

释曰:竖读二字相互反也,傍读转气为双声,结角读之为叠韵。
曰绮琴、云钦伎,相互反也,绮钦、琴伎两双声,钦琴、绮伎二叠韵。
上谐则气类均调,下正则宫商韵切。
持纲举目,庶类同然。

崔氏曰:傍纽者:(已上三字无异本)。

风小月脍奇今精酉

表丰外厥琴羁酒盈

纽声双声者:(已上五字无异本)。

土烟

天坞

右已前四字,纵读为反语,横读是双声,错读为叠韵。
何者?土烟、天坞是反语,天土、烟坞是双声,天烟、土坞是叠韵,乃一天字而得双声叠韵。
略举一隅而示,余皆效此。

调声

或谓:凡四十字诗,十字一管,即生其意。
头边二十字,一管亦得。
六十、七十、百字诗,二十字一管,即生其意。
语不用合帖,须直道天真,宛媚为上。
且须识一切题目义最要。
立文多用其意,须令左穿右穴,不可拘检。
作语不得辛劳,须整理其道,格(格,意也。
意高为之格高,意下为之下格。
)律调其言,言无相妨,以字轻重清浊间之须稳。
至如有轻重者,有轻中重,重中轻,当韵即见。
且庄字全轻,霜字轻中重,疮字重中轻,床字全重,如清字全轻,青字全浊。
诗上句第二字重中轻,不与下句第二字同声为一管。
上去入声一声,上句平声,下句上去入;上句上去入,下句平声。
以次平声,以次又上去入;以次上去入,以次又平声。
如此循环用之,直至于尾。
两头管上去入附近,是诗律也。

△五言平头正律势尖头

皇甫冉诗曰:(五言)中司龙节贵,上客虎符新。
地控吴襟带,有光汉缙绅。
泛舟应度腊,入境便行春。
何处歌来暮,长江建邺人。

又钱起《献岁归山》诗曰:(五言)欲知愚谷好,久别与春还。
莺暖初归树,云晴却恋山。
石田耕种少,野客脾气闲。
求仲时应见,残阳且掩关。

又五言绝句诗曰:胡风迎马首,汉月送娥眉。
久戍人将老,长征马不肥。

又崔曙《试得明堂火珠》诗曰:正位开重屋,淩空出火珠,夜来双月满,曙后一星孤。
天净光难灭,云生望欲无。
终期圣明代,国宝在名都。

又陈闰《罢官后却归旧居》诗曰:不归江畔久,旧业已凋残。
露草虫丝湿,湖泥鸟迹干。
买山开客舍,选竹作鱼竿。
何必劳州县,奔波效一官。

△齐梁调诗

张谓《题故人别业》诗曰:(五言)平子归田处,园林接汝濆。
落花开户入,啼鸟隔窗闻。
池净流春水,山明敛霁云。
昼游仍不厌,乘月夜寻君。

何逊《伤徐主簿》诗曰:(五言)世上逸群士,人间彻总贤。
毕池论赏诧,蒋径笃周施。
 又曰:一旦辞东序,千秋送北邙;客箫虽有乐,邻笛遂还伤。

又曰:提琴就阮籍,载酒觅扬雄;直荷行罩水,斜柳细牵风。

△七言尖头律

皇甫冉诗曰:闲看秋水心无染,高卧寒林手自栽。
庐阜高僧留偈别,茅山羽士寄书来。
燕知社日辞巢去,菊为重阳冒雨开。
残薄何时称献纳,临歧终日自迟回。

又曰:(私云:钱起之诗也。
)自哂鄙夫多野性,贫居数亩半临湍。
溪云带雨来茅洞,山鹊将雏上药栏。
仙满床闲不厌,阴符在箧老羞看。
更怜童子宜春服,花里寻师到杏坛。

元氏曰:声有五声,角徵宫商羽也。
分于笔墨四声,平上去入也。
宫商为平声,徵为上声,羽为去声,角为入声。
故沈隐侯论云:“欲使宫徵相变,低昂舛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
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
妙达此旨,始可言文。
”固知调声之义,其为用大矣。

调声之术,其例有三:一曰换头,二曰护腰,三曰相承。

一,换头者,若兢于《蓬州野望》诗曰:

飘摇宕渠域,旷望蜀门隈,水共三巴远,山随八阵开。
桥形疑汉接,石势似烟回。
欲下他乡泪,猿声几处催。

此篇第一句头两字平,次句头两字去上入;次句头两字去上入,次句头两字平;次句头两字又平,次句头两字去上入;次句头两字又去上入,次句头两字又平:如此轮转,自初以终篇,名为双换头,是最善也。
若不可得如此,则如篇首第二字是平,下句第二字是用去上入;次句第二字又用去上入,次句第二字又用平:如此轮转终篇,唯换第二字,其第一字与下句第一字用平不妨,此亦名为换头,然不及双换。
又不得句头第一字是去上入,次句头用去上入,则声不调也。
可不慎欤!

二,护腰者,腰,谓五字之中第三字也;护者,上句之腰不宜与下句之腰同声。
然同去上入则不可用,平声无妨也。

庾信诗曰:谁言气盖代,晨起帐中歌。

“气”是第三字,上句之腰也;“帐”亦第三字,是下句之腰:此为不调。
宜护其腰,慎勿如此。

三,相承者,若上句五字之内,去上入字则多,而平声极少者,则下句用三平承之。
用三平之术,向上向下二途,其归道一也。

三平向上承者,如谢康乐诗云:溪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上句唯有“溪”一字是平,四字是去上入,故下句之上用“云霞收”三平承之,故曰上承也。

三平向下承者,如王中书诗曰:待君竟不至,秋雁双双飞。

上句唯有一字是平,四去上入,故下句末“双双飞”三平承之,故曰三平向下承也。

诗章中用声法度模范

凡上一字为一句,下二字为一句,或上二字为一句,下一字为一句。
(三言。
)上二字为一句,下三字为一句。
(五言。
)上四字为一句,下二字为一句。
(六言。
)上四字为一句,下三字为一句。
(七言。

三言一平声:惊七曜诏八神转金盖

二平声:排阊阖度天津纷上驮

四言一平声:宝运惟显世康礼博有穆晬仪槐棘恺悌

二平声:凝金晓陆紫玉山抽丹羽林发顾惟轻薄

三平声:高迈尧风仁风遐阐皮卿未群

五言一平声:九州不敷步眼见道存者

二平声:玄经满狭室绿水涌春波雨数斜塍断蒙县阙庄子

永惭问津所咏歌殊未已百行咸所该

三平声:披书对明烛兰生半上阶无论更漏缓定命多羸仄

终缺九丹成水潢众浍来荐雷扬远声

四平声:儒道推桓荣非关心尚贤

六言二平声:合国吹飨蜡宾沙头白鹤自舞次宿密悬花亭将士来迎道侧

日月驰迈一直仰瞻梓柚叶青八花沸跃神散

三平声:客行感思无聊停车向路不乘奄忽纵横无益洞口青松起风

忧从中发怆怆何不归栖高不雅观不为时于所顾

四平声:蒸丹暂来岩下柴门半掩恒云濛濛霖雨气凝况又流飘他方

南至荥阳停息作甚贪生自谪身为灰土消烂

五平声:蓬莱方丈相通人生几何多忧风起尘兴暝暝登高临河顾西

七言二平声:将军一去出湖海信是薄命向谁陈井上双桐未掩凤

嫁得作赋弹琴声寒雁逐一渡辽水谁堪坐感箧里扇

三平声:相抱长眠不愿起自有倾城荡舟妾燕宫美女旧出名

复娉无双独立人二人拂镜开朱幕都护府里无相识

岱北云气昼昏昏自从将军出细柳左掖深闺行且宜

聊看玉房素女术

四平声:秋鸿千百相伴至曾舞纤腰入金谷妾用丹霞持作衣

燕山去塞三千里金门巧笑本如神洛城秋风依竹进

玉钗长袖共留宾唯见张女玄云调河边青青唯见草

前期岁寒保一双

五平声:高楼岧峣连粉壁可怜春日桃花敷忖时俱来堪见迎

鸳鸯多情上织机云归沙幕偏能暗还嗟团扇匣中秋

深入遑遑偏易平将军勒兵讨辽川初言度燕征玄菟

六平声:朝朝愁向犹思床桃花蓲蘛无极妍春山兴云尽如罗

八种韵

凡诗有连韵,叠韵,转韵,叠连韵,掷韵,重字韵,同音韵,交锁韵。

一,连韵者,第五字与第十字同音,故曰连韵。
如湘东王诗曰:ㄍ谷管新抽,淇园竹复修,作龙还葛水,为马向并州。

此上第五字是“抽”,第十字是“修”,此为佳也。

二,叠韵者,诗曰:看河水漠沥,望野草苍黄;露停君子树,霜宿女姓姜。

此为美矣。

三,转韵者,诗曰:兰生不当门,别是閒田草;夙被霜露欺,红荣已先老。
谬接瑶花枝,结根君王池;顾无馨喷鼻香美,叨沐清风吹。
余芳若可佩,卒岁长相随。

四,叠连韵者,第四、第五与第九、第十字同韵,故曰叠连韵。
诗曰:羁客意盘桓,堕泪下阑干;虽对琴觞乐,烦情仍未欢。

此为丽也。

五,掷韵者,诗云:不知羞,不敢留。
但好去,莫相虑。
孤客惊,百愁生。
饭蔬箪食乐道,忘饥陋巷不疲。

此之谓也。

又曰:不知羞,不肯留。
集丽城,夜啼声。
出长安,过上兰。
指扬都,越江湖。
念邯郸,忘朝餐。
但好去,莫相虑。

六,重字韵者,诗云:望野草青青,临河水活活;斜峰缆舟行,曲浦浮积沫。

此为善也。

七,同音韵者,所谓同音而字别也。
诗曰:目前是何夕,外子谁难觌;中央实怜爱,夜寐不安席。

此上第五字还是“席”音,此无妨也。

八,交锁韵。
王昌龄《秋兴》诗云:日暮此西堂,凉风洗修木。
著书在南窗,门馆常肃肃。
苔草弥古亭,视听转幽独。
或问余所营,刈黍就空谷。

四声论

论云:经案陆士衡《文赋》云:“其为物也多姿,其为体也屡迁,其会意也尚巧,其遣言也贵妍,暨音声之反覆运算,若五色之相宣。
”又云:“丰约之裁,俯仰之形,因宜适变,曲有微情。
或言拙而喻巧,或理朴而辞轻,或袭故而弥新,或沿浊而更清。
譬犹舞者赴节以投袂,歌者应弦而遣声。
”文体周流,备于兹赋矣。
陆公才高价重,绝世孤出,实辞人之龟镜,固难得文名焉。
至于四声条贯,无闻焉尔。
李充之制《翰林》,褒贬古今,推敲病利,乃作者之师表;挚虞之《文章志》,差异利害,编辑胜辞,亦秀士之苑囿。
其于轻重巧切之韵,低昂弯曲之声,并秘之肚量胸襟,未曾开口。
纵复屈、宋奋飞于南楚,扬、马驰骛于西蜀,或升堂擅美,或入室称奇,争日月之光,竦淩云之气;敬通、平子,分路扬镳,武仲、孟坚,同途竞远;曹植、王粲、孔璋、公干之流,潘岳、左思、士龙、景阳之辈,自《诗》、《骚》之后,晋、宋已前,杞梓相望,良亦多矣。
莫不扬藻敷萼,文隽誉喷鼻香,彩与锦肆争华,发响共珠林合韵。
然其音调高下,未会当今,唇吻之间,何其滞欤!

夫四声者,无响不到,无言不摄,总括三才,苞笼万象。
刘滔云:“虽复雷霆疾响,虫鸟殊鸣,万籁争吹,八音递奏,出口入耳,触身动物,固无能越也。
唯当形声之外,言语道断,此所不论,竟蔑闻于终古,独示知于季代,亦足悲夫。
虽师旷调律,京房改姓,伯喈之出变音,公明之察鸟语,至于此声,竟无先悟。
且《诗》、《书》、《礼》、《乐》,贤人遗旨,探赜索隐,亦未之前闻。
宋末以来,始有四声之目。
沈氏乃著其谱论,云起自周。
故沈氏《宋书》《谢灵运传》云:“五色相宣,八音协畅,玄黄律吕,各适物宜。
故使宫羽相变,低昂舛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
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
妙达此旨,始可言文。
至于先士茂制,讽高历赏,子建函谷之作,仲宣霸岸之篇,子荆零雨之章,正长朔风之句,并直举肚量胸襟,非傍经史,正以音律调韵,取高前式。
”刘滔亦云:“得者暗与理合,失落者莫识所由,唯知龉难安,未悟安之有术。
若‘南国有佳人’,‘夜半不能寐’,岂用意所得哉!
”萧子显《齐书》云:“沈约、谢朓、王融,以气类相推,文用宫商,平上去入为四声,世呼为永明体。
”但是萧赜永明元年,即魏高祖孝文天子太和之六年也。
昔永嘉之末,天下分崩关、河之地,文章殄灭。
魏昭成、道武之世,明元、太武之时,经营四方,所未遑也。
虽复网罗俊民,献纳旁边;而文多古质,未营音调耳。
及太和任运,志在辞彩,上之化下,风尚俄移。
故《后魏文苑序》云:“高祖驭天镜,锐情文学,盖以颉颃汉彻,淹跨曹丕,气远韵高,艳藻独构。
衣冠仰止,咸慕新风,律调颇殊,曲度遂改,辞罕渊源,言多胸臆,练古雕今,有所未值。
至于雅言丽则之奇,绮合绣联之美,眇历年岁,未闻独得。
既而陈郡袁翻、河内常景,晚拔畴类,稍革其风。
及肃宗禦历,文雅大盛,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
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
’”从此之后,才子比肩,声韵抑扬,文情婉丽,洛阳之下,吟讽成群。
及徙宅邺中,辞人间出,风骚弘雅,泉涌云奔,动合宫商,韵谐金石者,盖以千数,海内莫之比也。
郁哉焕乎,于斯为盛!
乃瓮牖绳枢之士,绮襦纨之童,习俗已久,渐以成性。
假使对宾评论辩论,听讼断决,运笔吐辞,皆莫之犯。

又吴人刘协著《雕龙篇》云:“音有飞沈,响有双叠,双声隔字而每舛,叠韵离句其必睽;沈则响发如断,飞则声扬不还;并鹿卢交往,逆鳞相批,迕其际会,则往蹇来替,其为疹病,亦文家之吃也。
”又云:“声尽妍嗤,寄在吟咏,滋味流于下句,风力穷于和韵。
异音相慎谓之和,同声相应谓之韵,韵气一定,则余声易遣,和体抑扬,故遗响难契矣。
”此论,理到优华,控引弘博,计其幽趣,无以间然。
但恨连章结句,时多涩阻,所谓能言之者也,未必能行者也。

颍川锤嵘之作《诗评》,料简次第,议其工拙。
乃以谢朓之诗末句多蹇,降为中品,侏儒一节,可谓有心哉!
又云:“但使清浊同流,口吻调和,斯为足矣。
至于平上去入,余病未能。
”经谓:嵘徒见口吻之为工,不知调和之有术,譬如刻木为鸢,搏风远,见其抑扬天路,骞翥烟霞,咸疑羽翮之行然,焉知王尔之巧思也。
四声之体调和,此其效乎!
除四声已外,别求此道,其犹之荆者而北鲁、燕,虽遇牧马童子,何以解锤生之迷。
或复云:“余病未能。
”不雅观公此病,乃是膏盲之疾,纵使华陀集药,扁鹊投针,恐魂归岱宗,终难起也。
嵘又称:“昔齐有王元父老,尝谓余曰:‘宫商与二仪俱生,往古墨客,不知用之。
唯范晔、谢公颇识之耳。
’”今读范侯赞论,谢公赋表,辞气流靡,罕见挂碍,斯盖独悟于一时,为知声之创首也。

洛阳王斌撰《五格四声论》,文辞郑重,体例繁多,阐发推研,忽不能别矣。
魏定州刺史甄思伯,一代伟人,以为沈氏《四声谱》不依古典,妄自穿凿,乃取沈君少时文咏犯声处以驳诘之。
又云:“若计四声为纽,则天下众声无不入纽,万声万纽,不可止为四也。
”经以为三王异礼,五帝殊乐,质文代变,损益随时,岂得胶柱调瑟,守株伺兔者也。
古人有言:“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知古不知今,谓之陆沉。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易》曰:“一开一阖谓之变,往来无穷谓之通。
”甄公此论,恐未成变通矣。
且天平上去入者,四声之总名也,征整政只者,四声之实称也。
但是名不离实,实不远名,名实相凭,理自然矣。
故声者逐物以扬名,纽者因声以转注。
万声万纽,纵如来言;但四声者,譬之轨辙,谁能行不由轨乎?纵出涉九州,巡游四海,谁能入不由户也?四声总括,义在于此。

经数闻江表人士说:梁王萧衍不知四声,尝从容谓中领军朱异曰:“何者名为四声?”异答云:“‘天子万福’,即是四声。
”衍谓异:“‘天子寿考’,岂不是四声也。
”以萧主之博洽通识,而竟不能辨之。
时人咸美朱异之能言,叹萧主之不悟。
故知心有通塞,不可以一概论也。
今寻公函咏,辞理可不雅观;但每触笼网,不知回避,方验所说非凭虚矣。

沈氏《答甄公论》云:“昔神农重八卦,卦无不纯,立四象,象无不象。
但能作诗,无四声之患,则同诸四象。
四象既立,万象生焉;四声既周,群声类焉。
经典史乘,唯有五声,而无四声。
但是四声之用,何伤五声也。
五声者,宫商角徵羽,高下相应,则乐声和矣;君臣民事物,五者相得,则国家治矣。
作五言诗者,善用四声,则讽咏而流靡;能达八体,则陆离而华洁。
明各有所施,不相妨废。
昔周、孔以是不论四声者,正以春为阳中,德泽不偏,即平声之象;夏草木茂盛,炎炽如火,即上声之象;秋霜凝木落,去根离本,即去声之象;冬天地闭藏,万物尽收,即入声之象:以其四季之中,合有其义,故不标出之耳。
因此《中庸》云:“贤人有所不知,匹夫匹妇,犹有所知焉。
斯之谓也。

魏秘书常景为《四声赞》曰:“龙图写象,鸟迹ゼ光。
辞溢流徵,气靡清商。
四声发彩,八体含章。
浮景玉苑,妙响金锵。
”虽章句短局,而气调清远;故知变风尚下,岂虚也哉。
齐仆射阳休之,当世之文匠也,乃以音有楚、夏,韵有讹切,辞人代用,今古不同,遂辨其尤相涉者五十六韵,科以四声,名曰《韵略》。
制作之士,咸取则焉,后生晚学,所赖多矣。
齐太子舍人李节,知音之士,撰《音韵决疑》,其序云:“案《周礼》:‘凡乐:圜钟为宫,黄钟为角,大蔟为徵,沽洗为羽。
’商不合律,盖与宫同声也。
五行则火土同位,五音则宫商同律,ウ与理合,不其然乎。
吕静之撰《韵集》,分取无方。
王微之制《鸿宝》,咏歌少验。
平上去入,出行闾里,沈约取以和声之,律吕相合。
窃谓宫商徵羽角,即四声也。
羽,读如括羽之羽,亦之和同,以拉群音,无所不尽。
岂其藏埋万古,而未改于先悟者乎?”经每见当世文人,论四声者众矣,然其以五音配偶,多不能谐;李氏忽以《周礼》證明,商不合律,与四声相配便合,恰然悬同。
愚谓钟、蔡以还,斯人而已。

地卷(论体势等)

十七势

或谓:诗有学古今势一十七种,具列如后:

第一,直把入作势;第二,都商量入作势; 第三,直树一句,第二句入作势; 第四,直树两句,第三句入作势; 第五,直树三句,第四句入作势; 第六,比兴入作势;第七,谜比势;第八,下句拂上句势; 第九,感兴势;第十,含思落句势;第十一,相分明势; 第十二,一句等分势;第十三,一句直比势;第十四,生杀回薄势; 第十五,理入景势;第十六,景入理势;第十七,心期落句势。

第一,直把入作势。

直把入作势者,若赋得一物,或自登山临水,有閒情作,或送别,但以题目为定;依所题目,入头便直把是也。
皆有此例。
昌龄《寄驩州》诗入头便云:“与君远相知,不道云海深。
” 又《见谴至伊水》诗云:“得罪由己招,本性易然诺。
” 又《题上人房》诗云:“通经彼上人,无迹任勤苦。
” 又《送别》诗云:“春江愁送君,蕙草生氛氲。
” 又《送别》诗云:“河口饯南客,进帆清江水。
” 又如高适云:“郑侯应栖遑,五十头尽白。
” 又如陆士衡云:“顾侯体明德,清风肃已迈。

第二,都商量入作势。

都商量入作势者,每咏一物,或赋赠答寄人,皆以入头两句平商量其道理,第三第四第五句入作是也。
皆有其例。
昌龄《上同州使君伯》诗言:“大贤奈伶仃,有时起丝纶。
伯父自天赋,元功载生人。
”(是第三句入作)。
又《上侍禦七兄》诗云:“天人俟明略,益、稷分尧心。
利器必先举,非贤安可任。
吾兄执严宪,时佐能钩深。
”(此是第五句入作势也)。

第三,直树一句,第二句入作势。

直树一句者,题目外直树一句景物当时者,第二句始言题目意是也。
昌龄《登城怀古》诗入头便云:“林,薮寒苍茫,登城遂怀古。
” 又《客舍秋霖呈席姨夫》诗云:“黄叶乱秋雨,空斋愁暮心。
” 又:“孤烟曳长林,春水聊一望。
” 又《送鄢贲觐省江东》诗云:“枫桥延海岸,客帆归富春。
” 又《宴南亭》诗云:“寒江映村落林,亭上纳高洁。
”(此是直树一句,第二句入作势。

第四,直树两句,第三句入作势。

直树两句,第三句入作势者,亦题目外直树两句景物,第三句始入作题目意是也。
昌龄《留别》诗云:“桑林映陂水,雨过宛城西,留醉楚山别,阴云暮凄凄。
”(此是第三句入作势也。

第五,直树三句,第四句入作势。

直树三句,第四句入作势者,亦有题目外直树景物三句,然后即入其意,亦有第四第五句直树景物,后入其意,然恐烂不佳也。
昌龄《代扶风主人答》云:“杀气凝不流,风悲日彩寒,浮埃起四远,游子弥不欢。
”(此是第四句入作势。
) 又《旅次至周至过韩七别业》诗云:“春烟桑柘林,落日隐荒墅,泱漭平原夕,清吟久延伫。
故人家于兹,招我渔樵所。
”(此是第五句入作势。

第六,比兴入作势。

比兴入作势者,遇物如本立文之意,便直树两三句物,然后以本意入作比兴是也。
昌龄《赠李侍禦》诗云:“青冥孤云去,终当暮归山;志士杖苦节,何时见龙颜?” 又云:“眇默客子魂,倏铄川上晖,还云惨知暮,玄月仍未归。
” 又:“迁客又相送,风悲蝉更号。
” 又崔曙诗云:“夜台一闭无时尽,逝水东流何处还。
” 又鲍照诗曰:“鹿鸣思深草,蝉鸣隐高枝,心自有所疑,旁人那得知。

第七,谜比势。

谜比势者,言今词人不悟有作者意,依古势有例。
昌龄《送李邕之秦》诗云:“别怨秦、楚深,江中秋云起,(言别怨与秦,楚之深远也。
别怨起自楚地,既别之后,恐长不见,或有时而会,以此不定,如云起上腾于青冥,从风飘荡,不可复归其起处,或有时而归尔。
)天长梦无隔,月映在寒水。
”(虽天长,其梦不隔。
夜中梦见。
疑由相会,有如别,忽觉,乃各一方,互不相见,如月影在水,至曙,水月亦了不见矣。

第八,下句拂上句势。

下句拂上句势者,上句说意烦懑,以下句势拂之,令意通。
古诗云:“夜闻木叶落,疑是洞庭秋。
” 昌龄云:“微雨随云收,濛濛傍山去。
” 又云:“海鹤时独飞,永然沧洲意。

第九,感兴势。

感兴势者,民气至感,必有应说,物色万象,爽然有如感会。
亦有其例。
如常建诗云:“冷冷七弦遍,万木澄幽音,能使江月白,又令江水深。
” 又王维《哭殷四》诗云:“泱漭寒郊野,冷落闻哭声,愁云为苍茫,飞鸟不能鸣。

第十,含思落句势。

含思落句势者,每至落句,常须含思;不得令语尽思穷;或深意堪愁,不可具说。
即上句为意语,下句以一景物堪愁,与深意相惬便道。
仍须意出成动听始好。
昌龄《送别》诗云:“醉后不能语,乡山雨雾雾。
” 又落句云:“早晚辨灵药,空山松桂喷鼻香。
” 又:“墟落有怀县,长烟溪树边。
” 又李湛诗云:“此心复何已,月牙清江长。

第十一,相分明势。

相分明势者,凡作语皆须令意出,一览其文,至于景象,恍然有如眼见;若上句说事未出,以下一句助之,令分明出其意也。
如李湛诗云:“云归石壁尽,月照霜林清。
” 崔曙诗云:“田家收已尽,苍苍唯白茅。

第十二,一句等分势。

一句等分势者,“海净月色真。

第十三,一句直比势。

一句直比势者,“相思河水流。

第十四,生杀回薄势。

生杀回薄势者,前说意凄凉,后以推命破之;前说世路伶俜荣宠,后以至空之理破之入道是也。

第十五,理入景势。

理入景势者,诗不可一向把理,皆须入景,语始清味;理欲入景势,皆须引理语入一地及住所,所在便论之,其景与理不相惬,理通无味。
昌龄诗云:“时与醉林壑,因之堕农桑,槐烟渐含夜,楼月深苍茫。

第十六,景入理势。

景入理势者,诗一向言意,则不清及无味;一向言景,亦无味。
事须景与意相兼始好。
凡景语入理语,皆须相惬,当收意紧,不可正言。
景语势收之便论理语,无相管摄。
方今人皆不作意,慎之。
昌龄诗云:“桑叶下墟落,鶤鸡鸣渚田,物情每衰极,吾道方渊然。

第十七,心期落句势。

心期落句势者,心有所期是也。
昌龄诗云:“青桂花未吐,江中独鸣琴。
”(言青桂花吐之时,期得相见;花既未吐,即未相见,以是江中独鸣琴。
) 又诗云:“还舟望炎海,楚叶下秋水。
”(言至秋方始还。
此《送朋侪之安南》。

十四例(皎公《诗议》新立八种对十五例,具如后。
十五例禦草本消之。

一,重叠用事之例;二,上句用事,下句以事成之例;三,立兴以意成之例;四,双立兴以意成之例;五,上句古,下句以即事偶之例;六,上句立意,下句以意成之例;七,上句体物,下句以状成之例;八,上句体时,下句以状成之例;九,上句用事,下句以意成之例;十,当句各以物色成之例;十一,立比以成之例;十二,覆意之例;十三,叠语之例;十四,避忌之例;(禦草本消之。
)十五,轻重错谬之例。

一,重叠用事之例。
诗曰:“净宫邻博望,喷鼻香刹对承华。

二,上句用事,下句以事成之例。
诗曰:“子玉之败,屡增惟尘。
”(上句出《传》,下句出《诗》。
) 三,立兴以意成之例。
《诗》曰:“营营青蝇,止于樊,恺悌君子,无信谗言。
”又诗云:“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四,双立兴以意成之例。
《诗》曰:“鼓钟锵锵,淮水汤汤,忧心且伤。
”又诗曰:“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五,上句古,下句以即事偶之例。
诗曰:“昔闻汾水游,今见尘外镳”

六,上句意,下句以意成之例。
《诗》曰:“假乐君子,显显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

七,上句体物,下句以状成之例。
诗曰:“朔风吹飞雨,冷落江上来。

八,上句体时,下句以状成之例。
诗曰:“昏旦变景象,山水含清晖。

九,上句用事,下句以意成之例。
诗曰:“虽无玄豹姿,终隐南山雾。

十,当句各以物色成之例。
诗曰:“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十一,立比以成之例。
诗曰:“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

十二,覆意之例。
诗曰:“延州协心许,楚老惜兰芳,解剑竟何及,抚坟徒自伤。

十三,叠语之例。
诗曰:“故民气尚尔,故心人不见。
”又诗曰:“既为风所开,还为风所落。

十四,避忌之例。
诗曰:“何况双飞龙,羽翼纵当乘。
”又诗曰:“吾兄既凤翔,王子亦龙飞。

十五,轻重错谬之例。
陈王之诔武帝,遂称“尊灵永蛰”;孙楚之哀人臣,乃云:“奄忽登遐。
”(子荆《王骠骑诔》。
此错缪一例也,见《颜氏传》。
)今于古律之上,始末酷论,以祛未悟,则反正之道,可得而闻也。

十体(崔氏《新定诗体》开十种体,具例如后出右。

一,形似体;二,质气体;三,情理体;四,直置体;五,雕藻体;六,映带体;七,飞动体;八,婉转体;九,清切体;十,菁华体。

一,形似体。

形似体者,谓貌其形而得其似,可以妙求,难以粗测者是。
诗曰:“风花无定影,露竹有余清。
”又云:“映浦树疑浮,入云峰似减。
(如此即形似之体也。

二,质气体。

质气体者,谓有质骨而作志气者是。
诗云:“雾烽暗无色,霜旗冻不翻,雪覆白登道,冰塞黄河源。
”(此是质气之体也。

三,情理体。

情理体者,谓抒怀以入理者是。
诗云:“游禽暮知返,行人独未归。
”又云:“四邻不相识,自然成掩扉。
”(此即情理之体也。

四,直置体。

直置体者,谓直书其事置之于句者是。
诗云:“马衔苜蓿叶,剑瑩鸭鹈膏。
”又曰:“模糊山分地,沧沧海接天。
”(此即是直置之体。

五,雕藻体。

雕藻体者,谓以凡道理而雕藻之,成于妍丽,如丝彩之错综,金铁之砥炼是。
诗曰:“岸绿开河柳,池红照海榴。
”又曰:“华志怯驰年,韶颜惨惊节。
”(此即是雕藻之体。

六,映带体。

映带体者,谓以事意相惬,复而用之者是。
诗曰:“露花疑濯锦,泉月似沉珠。
”(此意花似锦,月似珠,自昔通规矣。
然蜀有濯锦川,汉有明珠浦,故特以为映带。
)又曰:“侵云蹀征骑,带月倚雕弓。
”(“云骑”与“月弓”是复用,此映带之类。
)又曰:“舒桃临远骑,垂柳映连营。

七,飞动体。

飞动体者,谓词若飞腾而动是。
诗曰:“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又云:“月光随浪动,山影逐波流。
”(此即飞动之体。

八,婉转体。

婉转体者,谓屈曲其词,婉转成句是。
诗曰:“歌前日照梁,舞处尘生袜。
”又曰:“泛色松烟举,凝花菊露滋。
”(此即婉转之类。

九,清切体。

清切体者,谓词清而切者是。
诗曰:“寒葭凝露色,落叶动秋声。
”又曰:“猿声出峡断,月彩落江寒。
”(此即是清切之体。

十,菁华体。

菁华体者,得其精而忘其粗者是。
诗曰:“青田未矫翰,丹穴欲乘风。
”鹤生青田,凤出丹穴;今只言青田,即可知鹤,指言丹穴,即可知凤,此即文典之菁华。
又曰:“曲沼疏秋盖,长林卷夏帷。
”(曲沼,池也。
)又曰:“积翠微深潭,舒丹明浅濑。
”(丹即霞,翠即烟也。
今只言丹、翠,即可知烟、霞之义。
况近代之儒,情识不周于变通,即坐其危险,若兹人者,固未可与言。

六义

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一曰风。

体一国之教谓之风。
《关雎》、《麟趾》文化,王者之风也;《鹊巢》、《驺虞》之德,诸侯之风也。
王云:“天地之号令曰风。
上之化下,犹风之靡草,行春令则和风生,行秋令则寒风杀,言君臣不可轻其风也。

二曰赋。

皎云:“赋者,布也。
匠事布文,以写情也。
”王云:“赋者,错杂万物,谓之赋也。

三曰比。

皎曰:“比者,全取外象以兴之,‘西北有浮云’之类是也。
”王云:“比者,直比其身,谓之比假,如‘关关雎鸠’之类是也。

四曰兴。

皎曰:“兴者,立象于前,后以人事谕之,《关雎》之类是也。
”王云:“兴者,指物及比其身说之为兴,盖托谕谓之兴也。

五曰雅。

皎曰:“正四方之风谓雅。
正有小大,故有大小雅焉。
”王云:“雅者,正也。
言其雅言典切,为之雅也。

六曰颂。

王云:“颂者,赞也。
惊叹其功,谓之颂也。
”皎云:“颂者,容也。
美年夜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也。

古人云:“颂者,敷陈似赋,而不华侈;恭慎如铭,而异规诫。
”以六义为本,散乎情性,有君臣讽刺之道焉,有父子兄弟朋友规正之义焉。
降及游览答赠之例,各于一道,全其雅正。

八阶(《文笔式》。
又《诗格》转反为八体,后采八阶。
禦草本有此,而以朱销之。

一,咏物阶;二,赠物阶;三,述志阶;四,写心阶;五,返讠州阶;六,赞毁阶;七,援寡阶;八,和诗阶。

第一,咏物阶。
诗曰:“双眉学新绿,二脸例轻红,言模出浪鸟,字写入花虫。
”又云:“洒尘成细迹,点水作圆文,白银花里散,明珠叶上分。

释曰:闻神岭而赋金花,睹仙蓬以歌玉叶,或思今而染墨,乍感昔以抽毫。
此乃咏物之阶斯显,即事之言是著。

第二,赠物阶。
诗曰:“心贞如玉性,志洁若金为,托赠同心叶,因附合欢枝。
”又曰:“合瞑刺缝罢,守啼方达曙,带长垂两巾,代人比武处。

释曰:乍遗芳蕴之菉叶,时赠滴沥之轻花,假类玉以制文,托如金而起咏,虽复表心著迹,还以赠物为名。

第三,述志阶。
诗曰:“有鸟异孤鸾,无群飞独漾,鹤戏逐微风,起响三台上。
”又曰:“丈夫怀年夜方,胆上涌波奔,只将三尺剑,决构一豪门。

释曰:燕雀之为易测,鸾凤之操难知,有如候雁衔芦,腾龙附云,上哲托以呈抱,明贤因而表志,开阔之位既陈,年夜方之雄是立。
    第四,写心阶。
诗曰:“命礼遣舟车,伫望谈言志,若值信来符,共子同琴瑟。
”又曰:“插花花未歇,薰衣衣已喷鼻香,望望遥心断,凄凄愁切肠。

释曰:春光暖暖,托青鸟以通言;夏日悠悠,因红笺而表意。
若也招朋命侣,方事一斟两酌;追旧狎新,如应三挥四抚。
既倾一樽若是,故以写心为名。

第五,返洲阶。
诗曰:“盛夏盛炎光,焦天焦气烈。
”又曰:“清阶清溜泻,凉户凉风入。

释曰:此述凉秋,彼陈盛暑,九冬雪状凄人,三东风光可玩。
即二节各举,且两时互列,语既差舛,故以酬为名。

第六,赞毁阶。
诗曰:“施朱桃恶采,点黛柳惭色。
”又云:“皓,雪已藏晖,凝霜方叠影。

释曰:赞此练葛无方,毁彼罗纨取證,既近辱缇锦,亦远耻霜雪。
至如梁家画黛,汉女久矣低颜;宋里施朱,江妃故宜敛色。
且自重。
又曰:褒贬之事既彰,赞毁之阶是立。

第七,援寡阶。
诗曰:“女萝本细草,抽茎信不功,凭赶过岭上,假树入云中。
”又云:“愁临玉台镜,泪垂金缕裙。

释曰:登岩眺远,陟岭瞻高,此乃假彼敷荣,因他茂实。
且复何异鸾镜绝尘,遂写如花之嫩颊;龙津屏浪,乃照似月之蛾眉。
既凭有功,亦假托于信。
(又曰而住。

第八,和诗阶。
诗曰:“花桃微散红,萌兰稍开紫,客子情已多,春望复如此。
”又曰:“风光摇陇麦,日华英林蕊,春情重以伤,归念何由弭。

释曰:黄兰碧桂,风舞叶上之飞喷鼻香;紫李红桃,日漾花中之艳色。
彼既所呈九暖,此即复答三春。
兼疑秋情,齐嗟夏抱。
染墨之辞不异,述怀之志皆同,彼此宫商,故称相和。
王斌有言曰:“无山可以减水,有日必应生月。
”夫洲采答诗,言法语复,但令切著,施教无兼。

六志(《笔劄》略同。

一曰,直言志;二曰,比附志;三曰,寄怀志;四曰,起赋志;五曰,贬毁志;六曰,赞誉志。

一曰,直言志。

直言志者,谓的申物体,指事而言,不藉余风,别论其咏。
即假作《屏风诗》曰:“绿叶霜中夏,红花雪里春,去马不移迹,来车岂动轮。

释曰:画树长青,不许经霜变色;图花永赤,宁应度雪改容。
毫模去迹,(料判)未移踪;笔写行轮,何能进辙。
如此起咏,所例曰直,不藉烦词,自然应(格悟)。

二曰,比附志。

比附志者,谓论体写状,寄物方形,意托斯间,流言彼处。
即假作《赠别》诗曰:“离情弦上急,别曲雁边嘶,低云(百种千过)郁,垂露(几千)行啼。

释曰:无方叙意,寄急状于弦中;故意论情,附嘶声于雁侧。
上见低云之郁,托愁气以合词;下瞩垂露悬珠,寄啼行而奋笔。
意在妆颊,喻说鲜花;欲述眉形,假论低月。
传形在去,类体在来,意涉斯言,方称比附。

三曰,寄怀志。

寄怀志者,谓情含郁抑,语带讥微,事(侧例)膏盲,词褒谲诡。
即假作《幽兰》诗曰:“日月虽不照,馨喷鼻香要自丰,有怨生幽地,无由逐远风。

释曰:“吝道日月不明,自表生于幽地;略述馨喷鼻香有质,还论逐吹无由。
犹屈原多侠,《离骚》之咏勃兴;贾谊不申,《伏鸟》之歌云作。
如此之例,因号寄怀。

四曰,起赋志。

起赋志者,谓《斤斥》论古事,指列今词,模《春秋》之旧风,起笔劄之新号。
或指人为定,就迹行以题篇;或立事成规,造原由而遣笔。
附申名况,托志(浮流)言,例此之徒,皆名起赋。
即假作《赋得鲁司寇》诗曰:“隐见通荣辱,行藏备卷舒,避席谈曾子,趋庭诲伯鱼。

释曰:有道无道之说,备列前闻;用之舍之之事,名传后代。
曾参避席,文载《孝经》;鲤也过庭,义班《论语》。
如此之例,事得成言,因旧行新,故名起赋者也。

五曰,贬毁志。

贬毁志者,谓指物实佳,兴文道恶,他言作是,我说宜非。
文笔见贬,言词致毁,證善为恶,因以名之。
即假作《田家》诗曰:“故意嫌千石,无心羡九卿,且悦丘园好,何论冠盖生。

释曰:千石崇高,兴言有弃;九卿位重,所愿无心。
翻非冠盖,例悦丘园,贬毁之情,自然隆著。
    六曰,赞誉志。

赞誉志者,谓心珍贱物,言贵者不如;意重今人,云先贤莫及。
词褒笔味,玄欺丰岁之珍;语赞文峰,剧胜饥年之粟。
小中出大,短内成长,拔滞升微,方云赞誉。
即假作《美人》诗,诗曰:“宋腊何须说,虞姬未足谈,颊态花翻愧,眉成月倒惭。

释曰:宋腊无双,播徽音于笔劄;虞姬罕匹,飞令誉于含章。
鲜花笑树,刺施妆之未如;初月开云;信图眉而莫及。
俱论彼弱,玄识此强,假名具陈,方申指的。

九意

一,春意;二,夏意;三,秋意;四,冬意;五,山意;六,水意;七,雪意;八,雨意;九,风意。

△春意

云生似盖,雾起如烟。
(山行)

垂松万岁,卧柏千年。
(山行)

罗云出岫,绮雾张天。
(山行)

红桃绣苑,碧柳装田。
(游园)

风生玉艳,日带金妍。
(野望)

窗中落粉,瑟上鸣弦。

朝云蔽日,夕雨倾天。
(大雨)

三山引雾,六泽浮烟。
(望晴)

鸿归塞北,雁入幽边。
(望晴)

蜂歌树里,蝶舞花前。
(游园)

悲瞻汉地,泣望胡天。
(从戎)

秦娥鼓瑟,越女调弦。
(席兴)

离衿十载,别袂三年。
(怨别)

风飘绮袖,日照花钿。
(美人)

鸣钟伏赵,掺鼓降燕。
(剑骑)

三山带雾,五仞含烟。
(剑骑)

平原皎洁,下蔡芬芳。
(游园)

金池水绿,玉苑花红。
(游园)

灯前覆盏,烛下倾觞。
(夜饮)

鸿辞绣沼,燕入华梁。
(伤别)

游蜂熠耀,舞蝶翱翔。
(酣饮)

花开故苑,柳发新装。
(游池)

同不雅观比翼,共眺鸳鸯。
(游池)

眉间叶绿,脸上花黄。
(美人)

琴宜袖短,舞势裙长。
(妓女)

悬情忆土,举目思乡。
(客怨)

云生鹤岭,雾起鸾岗。
(山行)

天开宝艳,日写金光。
(渊居)

风飘洞户,月照长廊。
(渊居)

环欹照曜,佩动铿锵。
(捣练)

兰腰婀娜,玉手低昂。
(捣练)

猿啼柏阜,鸟唤松岗。
(山行)

三危鸟翅,九折羊肠。
(山行)

鸣鸠振羽,噪雁番归。

风飘芍药,日照墙微。
(野望)

娇同汉妇,态若湘妃。
(美人)

朝悲凤幕,夜泣鸾帷。
(闺怨)

外子悯默,贱女歔欷。
(送别)

娼人过汉,荡妇桑媒。
(旁观)

房栊夜泣,洞户朝悲。
(闺怨)

持花夕返,采叶朝归。
(蚕妇)

孤眠绣帐,独寝罗帏。
(闺怨)

颜同赵燕,面似西施。
(美人)

稚儿荷条,织女鸣机。
(田家)

寻山采蕨,亘野收薇。
(田家)

啼淹武服,泣烂戎衣。
(从戎)

红桃似颊,碧柳如眉。
(游园)

萍开旧沼,藕发新泥。
(游池)

黄禽命驾,紫燕相随。
(旁观)

丹桃晔晔,绿竹猗猗。
(游池)

不雅观鱼引咏,视鸟兴诗。
(同上)

桃蹊遣爵,菊浦酬卮。
(园瞧)

风光紫阙,日曜丹墀。
(同上)

新梅婀娜,嫩柳逶迤。

宜男窈窕,少女参差。
(芳草)

龙城马倦,雁塞人疲。
(从戎)

通情豆蔻,奇意相思。
(美人)

云从浪覆,日逐波欹。

由来广额,本自长眉。
(美人)

君心易改,妾意难移。
(美人)

△夏意

烟云夕卷,火雾朝开。

招凉入苑,避暑登台。
(游园)

临池命盏,入水呼杯。
(池醮)

风扌委翠柳,月灼芳梅。
(游园)

单纱夜剪,轻縠朝裁。
(妓女)

阳风乍举,炎气翻来。
(焰气)

寻风照灼,逐水徘徊。
(游池)

浮瓜百只,沈李千枚。

朱霞东起,赤日西颓。
(日晚)

飘风蝶起,拂水莲开。
(游园)

松禽风响,柏鸟声哀。
(山行)

愁心叵却,眼泪难裁。
(闺怨)

榴觞满榼,菊酒盈杯。
(对酒)

酬觞玉德,献雅金才。
(叙觞)

同尝凤髓,共乳龙胎。
(贵席)

时登水殿,或上风台。
(避暑)

三桃宜献,五柳堪酬。
(望人)

巫山我爱,洛浦君求。
(神女)

移床就沼,改幕依流。

兰池逊遁,金谷漫游。
(游园)

长宵绸缪,永夜绸缪。
(美人)

胡城足怨,陇幕多愁。
(客怨)

分桃入宠,割袖为俦。
(美人)

临池顾影,就水搔头。
(美人)

终轻七贵,焉重五侯。
(逸仕)

 眉造态,雹粉倦羞。
(美人)

江边乱渌,溪上迷红。
(美人)

天开龙日,海放鱼风。
(旁观)

追凉上苑,避暑幽宫。
(避暑)

不雅观鱼濠上,眺美桑中。
(旁观)

闲门耿耿,寂帐忡忡。
(有怀)

朝看列缺,暮望丰隆。
(雨貌)

云从土马,水逐泥牛。
(雨貌)

元轻别鹊,本谢蜩虫。
(谦短)

金声漏尽,玉润番终。
(伤情)

芳凉易竭,玉井先穷。
(伤游)

秦庭奋猛,汉室驰雄。

先持宝剑,却挽乌弓。

平生好怒,立性从戎。

才非白马,智阙青牛。
(谦短)

檐前花笑,户外莺娇。

花园命驾,绮殿相招。

弹琴弱腕,妙舞纤腰。
(妓女)

兴言呜咽,发语号咷。

歌持越剑,舞拔吴刀。
(剑骑)

池旁寓意,折藕相撩。
(采莲)

鱼灯晃夜,龙烛明宵。
(夜饮)

关山迢迢,津路遥遥。
(远移)

长安远远,白日迢迢。

驰轮汉室,策马胡桥。

终军弃帛,司马题桥。
(求迁)

心存骥尾,意托鸿毛。
(求迁)

△秋意

火云将阅,水月翻明。

锦霞朝暗,碧雾霄清。

晨看度雁,夜视飞萤。

灯来若月,火度如星。
(秋夜)

金风乍动,縠袖时轻。

花凋玉苑,月落金城。
(伤逝)

鸿辞汉沼,燕别吴庭。
(怨别)

秦宫振响,汉室扬名。
(美人)

灯前灭影,烛下流形。
(伤逝)

龙门泣泪,马邑悲鸣。
(从戎)

啼看绣帐,泣望花屏。
(闺情)

能妆面貌,巧画蛾眉。
(美人)

能歌缓唱,妙舞腰轻。

蒲桃我酌,竹叶君倾。
(乐饮)

蓬荜匿影,瓮牖藏形。
(隐士)

桑中遣意,汉侧留情。

追朋阮籍,命友刘伶。
(饮士)

迟迟璧玉,映映罗云。

鸿归熠耀,鹤度缤纷。

虫鸣东圃,蝉叫西园。

风高塞邑,日惨函关。

游风索索,逝水浑浑。

花凋下蔡,木落平原。

龙城念子,马邑思君。

三清满榼,九酝盈樽。
(乐饮)

蒲桃瀺灂,竹叶氛氲。

鸣弦雁塞,佩剑龙门。

心怫郁愤,眼泪浑浑。
(愁意)

心罗天地,意网乾坤。
(雄士)

晨招公子,夕饯王孙。
(游遇)

山傍日暗,岭上云昏。
(山行)

风惊树动,水激雷奔。
(山行)

踟蹰三径,阅读幽蹊。

罗云霭霭,玉露凄凄。

蝉鸣饮露,燕罢衔泥。

登山雉唤,入谷猿啼。
(山行)

摧藏夜泣,怅望孤栖。
(闺怨)

山斜马惑,涧曲人迷。

金风动壁,桂月霄低。

风飘曲涧,水噎长溪。
(山行)

无方日暗,故意云梯。
(求士)

三虞风一,五百声齐。
(美人)

挥戈出塞,拔剑龙蹊。
(从戎)

风飘绮袖,日照金堤。
(美人)

衡门寂寂,白社栖栖。

朝瞻涧雉,晓候山鸡。

开门出献,闭户酬稽。

昏昏绮帐,寂寂兰闺。
(闺怨)

朝悲[火帝]鼓,夕泣摇鞞。
(从戎)

珠星皎皎,璧月胧胧。

风飘紫柏,日翳青桐。

新花罢绿,晚蕊开红。

花飞木悴,叶落条空。

秋日秋夜,秋月秋蓬。

秋池秋雁,秋渚秋鸿。

朝云漠漠,夕雨濛濛。

猿啼紫柏,蝉泣青松。
(山行)

时迎牧子,乍送田翁。

南池养雁,北泽呼鸿。

歌迎白鹤,舞送玄龙。
(愁意)

儿栽白薤,女莳青葱。
(田家)

千愁入臆,百恨填胸。
(愁意)

心悲易足,眼泪难供。

本称桃李,今谢芙蓉。
(伤逝)

灯晖幕静,月照人空。

眉如叶绿,颊类花红。
(美人)

呼歌八表,叱吒三公。
(剑骑)

弓穿白虎,手制黄龙。

俱倾郑盏,共覆尧钟。

犹豫陌上,搔手房栊。

行如月度,立若花丛。

△冬意

琼梅落叶,玉树凋柯。

冰开雁沼,冻结鸳河。

龙城风少,马邑寒多。

重帷艳锦,复帐珠罗。

云凝五岫,雾结三河。

宫商韵动,律吕调和。
(奏乐)

方筵赵舞,曲宴韩娥。
(妓女)

佯嗔怨少,笑语娇多。
(夜伎)

花仙妙舞,月烛清歌。

千门阅读,万户经由。

持觞隐亚,匆匆酒高大。
(饮)

松蹊万仞,石水千过。
(山行)

驰舆响辖,蹀马声珂。

卢龙惆怅,碣石呼嗟。
(从戎)

蒙怜是笑,得宠由歌。
(美人)

三危怨少,九折悲多。

龙泉乍拭,巨阙新磨。
(剑骑)

枯藤望郁,落树希荣。

寒云夜敛,苦雾朝惊。

燕风萧萧,岱雾纵横。

寒朝匆匆日,冷夜延更。

寒云寒暗,寒夜寒明。

临池月出,照日花生。
(明金)

才非郭太,智谢荀卿。
(谦意)

游燕独步,入洛孤行。

眉间柳翠,颊上花生。

径中遥见,路上逢迎。
(美人)

西施越第,褒姒周京。
(朱紫)

胡笳切响,塞笛哀鸣。
(从戎)

征云乍举,陈火初惊。
(从戎)

愁云夕起,苦雾朝兴。

羊肠叵越,鹿径难行。
(从戎)

金壶兽炭,玉顶龙铛。

龙门日惨,兔苑风酸。

龙门水冻,兔苑幡凝。

园含白雪,池结清冰。

寒朝叵度,寒夜难胜。

云含十岭,日照九层。

埋踪五命,匿响三徵。
(隐士)

平原宋鹊,上苑梁鹰。
(田家)

悲看花烛,泣望兰灯。
(闺怨)

当年婿宠,今日夫憎。
(弃妾)

巫山忽倒,玉岫翻崩。
(伤逝)

悲逢郭太,愧见孙登。
(过德)

松间雾起,柏上云腾。

妍无常阙,笑罢金陵。
(伤逝)

林玄雾映,树白云飞。

寒鸿寒啸,寒雁寒吟。

玄风振野,白雾张林。

重帷雪入,复幔霜侵。

雕薪镂火,凤幕鸳衾。

车经截霓,马度嵚崟。
(山行)

笙抽凤响,笛发龙吟。
(欢快)

蒲桃我酌,竹叶君斟。
(乐饮)

从时散诞,与日浮沉。
(逸心)

怀金鹊起,蕴玉龙潜。
(隐士)

君为柏意,妾作松心。
(附意)

绸缪称昔,态摘云今。
(弃奴)

倾看刘醑,舞拍陶琴。

松长少日,涧曲多阴。
(山行)

△山意

嵚崟碣岩,磥碨嵯峨。

春禽嘲哳,夏鸟喽啰,

林高日少,树密风多。

青春鸟弄,朱夏禽歌。

人呼岭应,马叫山和。

浮丘阅读,王晋经由。

时称凤穴,亦谓龙窠。

开云若锦,引雾如罗。

能流万水,巧纳千河。

朝闻海啸,夜听禽歌。

黄熊西麓,白虎东阿。

望之郁郁,盼之峨峨。

涌川开渎,纳海吞河。

唐蒙附柏,松挂女萝。

崭岩岞峈,郁峍崆峒。

腰前万柏,带后千松。

齐君悯默,郑后咨嗟。

千寻嶒腾,万仞嵯峨。

或藏栖凤,或隐游龙。

鱼鳞百叠,鸟翅千重。

猿啼北岫,雉雊南峰。

招河引济,纳海吞江。

时逢小儿百姓,数值黄公。

飞帘出岫,屏翳升峰。

丰隆南北,列缺西东。

春林照灼,夏卉青葱。

淩明巧更,负局游踪。

阳抽洁白,阴放花红。

玄犀竞入,白虎争居。

黄熊东越,赤豹西逾。

狌狌殒命,狒狒残躯。

岩栖六駮,岫隐驺虞。

时看麋鹿,乍见騊駼。

猿公腾跳,犬军子趑趄。

文麟重踏,巨象踟蹰。

神能致雨,涌气成朱。

舒阳罄绝,奋足腾虚。

歌鸾栖荫,舞凤阳居。

王雎颉颃,鳷鹊翱翔。

鶢鶋宝艳,翡翠花光。

山鸡或隐,泽雉翻藏。

孤鸿拂岫,旅雁游岗。

四文成体,五德为章。

闻弓睒眼,见弹侏张。
(孤雁)

能依寒暑,善逐阴阳。

衔芦意迫,刷羽神惶。

游燕为侣,出塞成行。

△水意

朝宗尾壑,派别昆仑。

千途浩浩,万里浑浑。

声淫宇宙,响震乾坤。

滉瀁霆激,浩汗雷奔。

清波瀄汩,绿浦潺湲。

泓澄沆瀁,泙湃荡漾。

蜃晽或满,蚌水能亏。

云从浪覆,日逐波欹。

青杨映浦,绿竹生湄。

沟清沸渎,含绿由潴。

澄如碧玉,皎若琉璃。

朝看白獭,暮视玄龟。

三眸竟出,六眼宾士。

楚臣呜咽,舜妇含悲。

弹琴就岸,写曲临池。

湘妃遥曳,洛女逶迤。

年来若此,岁去如兹。

鲲鱼啬鲛鱼昔,鳣鲔鳟鲂。

鯸鲐比目,鱼弟鳢鱼少鲿。

紫鳞素甲,春跃冬藏。

朱头活活,赪尾洋洋。

听琴踊跃,逐饵低昂。

时逢豫子,或值文王。

冠山跳吼,呼舳翱翔。

睛如兔影,目似乌光。

△雪意

光含秋月,丽若春霞。

飘飖天涯,散漫欹斜。

从风玉砾,逐吹琼砂。

朝疑柳絮,夜似梅花。

花生桂苑,粉落田家。

看鸿入苑,望蝶归花。

燕人悯默,汉使咨嗟。

同不雅观瑞鸟,共眺仙车。

寒添薄帐,冷足单家。

平原蕊落,上苑花开。

随风宛转,逐吹徘徊。

朝光玉殿,夜照琼台。

归林蝶去,入苑鸿来。

登弦曲美,入调声哀。

班婕扇至,洛媛裙开

凝阶似粉,冻水如梅。

花飞染树,蕊落遥天。

朝看玉扇,夜望琼尘,

依楼玉砌,入野银田。

霏霏户际,皎皎檐前。

雰雰入水,沫沫登山。

还同碎玉,不异银田。

先滋粟麦,亦表丰年。

芬芳入扇,婉约登弦。

林间皎洁,月下光鲜。

△雨意

山云霭霭,海气濛濛。

投林乱鸟,入塞迷龙。

玉女之电,美人之虹。

夜瞻神女,朝看海童。

鸾岗住柏,凤岭倾松。

滂沱入海,瀺灂归江。

南堂草碧,北苑花红。

朝瞻白马,夕眺玄龙。

霞游桂栋,础润兰房。

林风窈窕,山石玄黄。

不殊京县,还如洛阳。

淋冷檀邑,霢霂金乡。

分游洞涧,派入枯塘。

浮池汗汗,覆沼汤汤。

波中月动,水上云荡。

宵埋兔影,昼掩龙光。

田农献疋,治粟酬觞。

能除蜀忿,巧灭齐遑。

云开斗上,月度星旁。

平原沛沛,下隰汤汤。

蕃人西怨,姬客东伤。

青牛道绝,白马云行。

浇鱼鸟吼,树液龙惊。

添桃叶净,灌李花明。

波中月出,浪里云生。

△风意

游江入汉,拂水摇台。

飘飖响竹,阅读敲梅。

从花宛转,逐叶徘徊。

径窗烛灭,入户灯摧。

从弦逐管,合律应灰。

过林响切,入树声哀。

升台帐卷,入户帘开。

叹能叶舞,怨则林颓。

飘飘日去,飒飒时来。

无形无像,能重能轻。

冬凉白马,夏暖朱青。

八方异号,四时殊名。

铜禽已举,石燕翻零。

偏从晕月,好逐箕星。

飕飗马叫,《风瑟》《风日》雷惊。

吹天西侧,鼓地东倾。

能驰啸马,巧运飞车。

指南指北,若有若无。

倾林若实,倒薄疑虚。

逢崖自卷,入野由舒。

升沉烈烈,高下垂垂。

经由芍药,参次芙蓉。

灯前舞鸟,烛下吟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