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黄公绍
年年社日停针线。怎忍见、双飞燕。今日江城春已半。一身犹在,乱山深处,寂寞溪桥畔。
春衫著破谁针线。点点行行泪痕满。落日解鞍芳草岸。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
古诗今译:
年年春社的日子妇女们停下针线,孤单的她怎忍瞥见,双飞双栖的春燕?今日江城春色已过去大半,我独自还羁身于乱山深处,寂寞地伫立在小溪畔。
春衫穿破了谁给我补缀针线?点点行行的泪痕洒满春衫。落日时分我解鞍驻马在芳草萋萋的河岸,虽有花枝却无人佩戴,虽有美酒却无人劝酒把盏,纵然醉了也无人照管。
注释讲授:
⑴青玉案:词牌名。别号“横塘路”“西湖路”,双调六十七字,前后阕各五仄韵,上去通押。⑵社日:古时敬拜土神的日子,分春社与秋社,《统天万年历》云:“立春后五戊为春社,立秋后五戊为秋社”,这里指立春往后的春社。⑶“春衫”两句:春衫已经穿破,这是谁做的针线活呢?这里的“谁针线”与“停针线”相呼应,由著破春衫想起那制作春衫的人,不觉凄然泪下,泪痕沾满了破旧的春衫。
品鉴鉴赏:
壹
此词写的是游子春日感怀。全篇即景抒怀,纯用白描,却能达到“语淡而情浓,事浅而言深”的田地。
贰
“年年社日停针线,怎忍见、双飞燕?”每逢社日,妇女有停针线的习气,《墨庄漫录》云:“唐宋妇人社日不用针线,谓之忌作。”张籍诗亦云:“目前社日停针线”,此即词人所本。词人一开始就着意于远方的爱妻:在这社日来临,百无聊赖之际,她一定会因思念异域的丈夫而愁绪万端。由于墨客用春燕的成双反衬夫妻的分离,以是,不用细致的描写,一个忧伤干瘪的思妇的形象便如在面前。“年年”二字下得尤其沉痛,它暗示读者,这对不幸的情侣已经历了长期的别离,今日的忧伤只不过是往昔的延续而已。
叁
“今日江城春已半,一身犹在,乱山深处,寂寞溪桥畔。”此三句写墨客自身的寂寞,因和意中人悲惨的处境遥相呼应,更显得沉着动人。春日已过大半,自己却仍在乱山深处、溪桥之畔淹留,恪守离愁之苦。“乱”字包含了墨客全部的况味,它既意味着出生的孤独,又象征着离愁的紊乱和深重。这样,词中的“乱山”就不仅仅是一个客不雅观存在,同时也是惹起墨客愁思的情绪化的产物,它的沉重与悲惨,使我们自然遐想到词人精神上的压抑。
肆
“春衫著破谁针线,点点行行泪痕满。”这两句可与传为苏轼作之《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伯固归吴中故居》歇拍对看:“作个归期天已许。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它写小蛮所缝的春衫曾被西湖之雨沾湿,无名氏这首词的春衫亦是此处伊人所缝,不仅沾满泪痕而且破旧不堪:两者都是借此道出穿着春衫之人的相思之情。这看似俚俗,实为词人的卓越之处。由于词人表达相思之苦,一样平常不外乎两种环境,或以物喻愁,或直抒胸臆,墨客抛弃了迂腐的套式,从夫妻这一分外的关系着眼,选择了日常生产中最普通的“针线”情节作为表达情绪的契机,这样就详细而不抽象,真切而不矫饰。
伍
“落日解鞍芳草岸,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这四句是全词的关键所在,也是写得最精彩的片断。它的高妙之处在于把思念之情落实到详细事物上,因此显得充足之至,缠绵之至。从形式上看,它很像晁补之的《忆少年》起句:“无穷官柳,无情画轲,无根行客,”排句连蝉直下,给人以气势非凡之感。从意境上看,它更靠近李商隐的诗句“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的韵味。当红日西沉,墨客解鞍归来,虽有鲜花,却无人佩戴,以酒浇愁,又无人把盏,醉后更无人照管。这是无比凄楚的情景。于此,墨客的情绪恣肆了,笔调放肆了,但读来并不会使人产生轻薄之感。
陆
这首词以一对长期分离的夫妻相互思念为题材,表现了夫妻之间的离去之痛,相思之苦,恩爱之深。因其写法新奇,情绪朴拙,具有较高的审美代价,在宋代流传甚广,被推崇为思乡怀人之佳作。它之以是由无名氏经由辗转而堂皇地列在著名词人的名下,解释它曾流传很广,并且有着较高的审美代价。
创作背景:
这首词一样平常认为是无名氏的作品,但也有人记为黄公绍的作品。杨宝霖《词林纪事补正》卷十五:“黄公绍《在轩词》不载此首,《阳春白雪》、《文字大全》、《花草粹编》收此词均不注撰人,惟《词林万选》、《历代诗余》作黄词。”词大约作于宋亡之后。
作者简介:
黄公绍,宋元之际邵武(今属福建)人,字直翁。咸淳进士。入元不仕,隐居樵溪。著《古今韵会》、以《说文》为本,参考宋元以前字书、韵书,集字书训诂之大成,原书已佚,其同时人熊忠所编《古今韵会举要》中,略能见其大概。另有《在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