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王勃
百年怀土望,千里倦游情。
高低寻戍道,远近听泉声。
涧叶才分色,山花不辨名。
羁心何处尽,风急暮猿清。
【译文】
凝眸回望家乡,怀恋故土,犹如久别百年。
千里相隔,遥遥而望,嬉戏兴致也不觉阑珊倦怠。
寻着蜿蜒于山间的高高低低戍道踽踽而行。
静听着泉水忽远忽近的叮咚之声。
山涧间繁茂的树叶勉强才分辨精彩彩。
野花烂漫点缀路边,也无心辨别名字。
羁旅他乡,愁思绵绵,何处才是尽头呢?
暮色里,肃肃急风渐起,伴我独行,唯有凄清猿啼声声。
【作者】
王勃(约650~676年),字子安,绛州龙门人,文中子王通之孙,王绩侄孙。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共称“初唐四杰”。现存有《王子安集》。
唐太宗的贞不雅观之治,与民安歇,史治清明,经济文化繁荣。王勃出生于唐高宗永徽元年。自幼聪敏好学,师从曹元受《周易》及医术。未冠进士及第,授朝散郎。
沛王李贤(即章怀太子)慕其文才,召署府做修撰之职。是时诸王斗鸡,戏做《檄英王鸡》,高宗年夜怒,逐出长安。王勃游历巴蜀,客居剑南。两三年后,重回长安,补虢州参军,因藏匿擅杀官奴曹达而犯罪,后蒙大赦。据《旧唐书》记载,王勃年少多才,难免恃才傲物,招人妒忌,实在是不睦之人设下的圈套。
王勃虽然逃过一劫,但父亲王福畴却遭到连累,被贬为交趾县令,蛮荒偏远。王勃倦意仕途,不忍父亲孤独他乡,前去探望。途经滕王阁,写就华彩名篇《滕王阁序》,造诣千古佳话。不幸还乡途中,遇南海风急浪高,溺水惊悸而去世,天妒英才,年仅二十六岁。
【漫谈】
蜀地,唐属剑南和山南东、山南西等道。天府之国,人文厚土。王勃被贬后离开长安,入蜀游历约两三年,到过梓州、九陇、成都、绵竹、德阳、绵州、梓潼、乐山等地,做《入蜀记行诗》,记叙景致见闻,“丹壑争流,青峰杂起,陵涛鼓怒以伏注,天壁嵯峨而横立”。《麻平晚行》也是游历时所作。麻平,即麻坪,今四川乐山市东北。
戍道,即古蜀道,从成都直通西安的古国道,蜿蜒于秦岭、巴山、岷山之间,沟通联结蜀地与北部交通的唯一要道。多少年后,盛唐李白拜会贺知章,凭借一首《蜀道难》荣得“谪神仙”的美誉。一方面是李白的旷达豪迈、洒脱若仙的惊世文才,另一方面是蜀道本身的峥嵘惊险,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蜀道难,难于上上苍”。而王勃仅此一句“高低寻戍道”,背后隐蔽了多少行路的艰辛。
全诗清新新奇,暮色渐浓,戍道泉声,涧叶山花,急风猿啼,更觉羁旅流落,对家人思念愈加深切。
【备注】
《入蜀游记诗序》
总章二年五月癸卯,余自常安不雅观景物于蜀。遂出褒斜之隘道,抵岷峨之绝径。超玄谿,历翠阜,殆弥月而臻焉。
若乃采江山之俊势,不雅观天地之奇作,丹壑争流,青峰杂起,陵涛鼓怒以伏注,天壁嵯峨而横立,亦宇宙之毫不雅者也。虽庄周诧吕梁之险,韩侯怯梦门之峻,曾何足云。
盖登培蝼者起衡霍之心,游涓浍者发江湖之思。况乎穷览胜事,足践灵区,烟霞为朝夕之资,风月得林泉之助。嗟乎!
山川之感召多矣,余能无情哉?爰成文律,用宣行唱,编为三十首,投诸好事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