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人性一针见血,写生活真知灼见。

将古诗词之美带给全天下。

这一期,为大家带来8首非常著名的“山”诗,出自7位从古至今风格互异的诗词作者。

有泰山的巍峨庄严,有庐山的哲思妙趣,有西岳的险要高迈,也有终南山的浩大,有空山林的寂静。

8首描写山岳的经典诗句崇山峻岭撼人心读来字字精彩

不同的山脉,也寄托了墨客心中各自不同的思想感情,有豪迈、有豁达、有酸楚、有思念,等等其他,不一而足。

望岳

杜甫 〔唐代〕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笔下的泰山,一如他年轻时候的志薄云霄。

许多人读到末了一句,“会当凌绝顶”的时候该当都会有一点惊异。
杜甫被称为诗圣,诗作被称为诗史,经典的风格是沉郁抑扬,怎么会写出如此豪迈的少年诗词呢?

写这首诗的时候,杜甫也就二十出头的年纪。
那时候,正是盛唐空想最为炽烈的时候,杜甫自然也心怀大志,立志做一名有为青年。
并且他有说这话的底气,祖父是初唐著名墨客杜审言,家里世代为官,自己更是自幼勤学,博学多识。

于是他离开家,游历名山大川,路上还碰着了李白与高适,共同漫游了两年多的韶光。
杜甫那时满心以为自己的未来会是一片光明,天子会赏识他,给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尚淳”的机会。
后面困顿长安的十年,与安史之乱的巨变,都不在杜甫的操持之中。

希望这一首诗,能让大家记住一个年轻的杜甫。

题西林壁

苏轼 〔宋代〕

横算作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孔,只缘身在此山中。

庐山。

苏轼这算一首理趣诗,看着是写景,实在是说理为主。
诗的内容紧张是自己在游山过程中创造的一个生活哲理。

看着一座庐山,横着看、竖着看、远看近看、高看低看,站在不同的角度,总能看到庐山不同的一壁风景。

难道它便是千变万化,没有一个真实的样貌呈现给众人吗?

这当然是谈笑,那为什么我看不到一个完全、真实、不变的庐山呢?缘故原由是我现在身处山中,对山的不雅观察始终是片面的。

想要从宏不雅观上理解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理解一个事物的完全轮廓,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让自己跳出去。

有句老话叫“当局者迷,察看犹豫者清”,说得也是类似的道理。
察看犹豫者的角度,是更加理性,是更适宜通盘剖析问题的。

而苏轼将如此深刻的道理融进一首诗中,手段不可谓不高。

鹿柴

王维 〔唐代〕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王维的空山,大概也是晚年居住的终南山。
这首诗很妙的点,在于王维的描写角度。
苏轼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这首诗里就表示的很明显。

他是如何刻画空山之空的?

第一点,是留白与画外音。
一大片的空山留白,加上远处模糊约约的人声,以动衬静,而山愈静。

第二点,是铺排光芒与意象抓取。
阳光透过树叶,影子洒落林间,轻轻点在一片青苔之上。

王维只讲了这两个点,在画上留下了无数供人遐想补充的空间,而空山之空,也就跃然乎纸上了。

独坐敬亭山

李白 〔唐代〕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的敬亭山。
在看来万物皆有灵的眼中,也是他为数不多确当世心腹之一。

当附近周旋的鸟儿各自高飞,当停泊卷舒的云彩各自远去。
茫茫天地间,唯有一人一山,相对忘愁。

终南山

王维 〔唐代〕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王维笔下的终南山。

前半首写浩大。
山高,靠近天都;山长,连山到海。

高耸的山峰周围环抱着白云青霭,远远看去苍茫一片,如在云天之中。
等你真正攀登上去,则又是其余一番光景,山顶回望,白云逐渐抱和在一起,曾经弥漫的烟霭也不知何处,淡淡地在身边逝去。

五六句连续写山之大,连着霸占了天上的好几处星辰分野。
跨度之大,众峰间的阴晴都不能统一。

以问樵夫结句,是经典属于王维的清淡留白技法。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唐代〕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柳宗元这首诗主题不在山,而在心。
登山望远,望的是故宅方向。

由于心中郁结,以是尖山如同一片片剑芒,割痛了柳宗元的愁肠。

咏西岳

寇准 〔宋代〕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昂首红日近,回顾白云低。

写作这首诗时候,寇准彷佛不过十岁旁边,算是一首神童诗。

整首诗的角度是山顶角度。

前两句望四周,举目只有天空在上,周围再没有跟西岳一样高的山峰。

后两句望高下,太阳此刻离自己是如此靠近,而曾经高高在上的云彩,如今也已温驯漂浮在脚下。

念奴娇·昆仑

毛泽东 〔近当代〕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天下,环球同此凉热。

末了一首伟人诗作,留给大家赏析。

一介白衣,诗书传世。

我是空青,关注我,共同传承中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