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修心的每一个环节中,“诚”都是非常主要的,乃至可以说离了“诚”是没有办法修心的,因此《大学》才将“诚意”和“正心”并列为八目之一。
什么是“诚”?《大学》里已经阐明得非常到位了:“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慊。
”所谓诚意,便是不要自己骗自己,该当像讨厌不好的气味、喜好美色那样,不违背自己内心深处真实的想法,这样做只是为了知足自己。

所谓“诚”,在修心的过程中,便是诚挚面对自己。
不论是思心还是不雅观动机,不诚是不可能真正认识自我的,自然也就去不掉对心的遮蔽,修行就成了做无用功,不会有奏效的。

如何才能在思心不雅观念中做到诚?实在也不难,去体会“如恶恶臭,如好好色”。
当我们闻见不好的气味时,心里自然而然地涌现讨厌的感情;当我们瞥见美色时,喜好之心油然而生。
这种心态最开始涌现的时候,是没有经由思考的,没有植入什么判断的。
走进一个有恶臭味的房间,我们的心中自然产生出“难闻”这个感情,只不过我们很快把这个环节忽略,进入下一个环节了。
“什么气味这么难闻?”这是思考,“厕所下水反上来的味道吧?”这是判断。
修心要反思的情、欲、念,便是碰着事情时,心中最先自然冒出来的那些想法,而不是后面随之而来的思考、判断,那是“格物”的事情。
诚,便是诚挚面对内心自然而然冒出来的这些想法,不要忽略一部分、否定一部分。

举个不雅观动机的例子,有朋友打电话约你参加一个慈善活动,你一边回答:“好啊,好啊,一定去。
”一边心里想到,那个地方环境不错,又想到可能会碰到暗恋的人,又以为不能不去,否则让朋友怎么看自己,又想也是该当与这些朋友聚一聚了。
可能一瞬间,心中冒出无数的想法,都是自然的生理活动,不是刻意的,这些便是你须要不雅观动机时反思的。
去参加这个慈善活动,做慈善、消闲、约会、会友、好面子各种念都有,目的已经不纯粹了。
反思的时候,要诚挚面对这些想法,不要自欺欺人。
“也不一定能遇见她,以是见她不是我的起心动念”,这是否定一部分念;“和朋友聚一聚是在活动之后,这个念不能算”,这是忽略一部分念。
这便是不诚了,不能诚挚面对自己。
这样的反思不会创造问题、也不会有效果的,结果只能是自己骗自己:“我是恳切诚意地去做慈善的。
”真的吗?当接电话时,心里冒出来的第一个念,真的是“这个慈善活动非常故意义、我该当参加”吗?

修身要旨18什么是诚

善念才有善行,或者说,得先有善念,随后做的善行才能够成立。
如果做不到诚,确立善念本身可不是一件随意马虎的事情。
人是去参加慈善活动了,但在这之前心头冒出来的诸多想法中,竟然都没故意识到这个活动是非常故意义的,参加之后才觉得到这一点。
那么,做慈善就不是起心动念了,变成参加活动之后的感想熏染了,这便是没有善念。

纵然有参加慈善活动的善念,但这个念却是在各种杂念之后才浮现于心头的,这也是没有善念。
由于最开始的起心动念不是它,这件事是否构成善行取决于最开始的那个念是不是善的。
纵然善念排在第一位,是心里冒出来的第一个念,可是随后又冒出来一些念,包括不好的念,那便是汤里加了老鼠屎,这个善行恐怕也是不能成立的。
有善念才有善行,刚开始会创造,有善念可能比积善还要难!

如果确立了诚,能够诚挚面对自我,再去掉了私欲,想问题不要总考虑自己的利益,那么就会创造,有善念原来并不难。
以前一贯滋扰我们心的,不外乎是一个私字。

要担保善念,还要在“控动机”高下功夫。
首先是修心,以担保碰着事情心里首先浮现出来的是善念。
然后要控念,有善念就足够了,不想再接着往下想了。
要学会及时打住念,不要让心胡思乱想,那样妄念、杂念、恶念、邪念都会随之而来。

但有时候没控好,确实有杂念紧随着冒出来,怎么办?要在落实这件事时杜绝统统与此杂念有关的做法。
比如,有做慈善的念,后来也冒出来可以借机跟朋友聚一聚的念。
那么,在参加这次慈善活动的过程中,绝不与朋友聚,乃至只管即便回避与朋友多打仗,以此来否定那个杂念,担保自己善念的纯洁。

对情的不雅观照与不雅观动机相似,也要讲究一个诚字。
诚挚面对自己内心的感情颠簸,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住自己的感情和情绪。
当人说“让我们心平气和地来谈一谈”的时候,多数他已经不屈心静气了,只不过他自己还没意识到,在这种情形下,会商到什么状况就可想而知了。

要理解情、掌握情,必须诚。
夫妻俩刚吵完架,丈夫就发起“让我们心平气和地来谈一谈”,劝架的人劝:“你们现在感情都比较激动,先别谈了,等往后感情沉着下来再谈吧。
”丈夫说:“我现在已经沉着了,可以好好谈谈。
”这话便是范例的不诚,好好不雅观不雅观心,真沉着了吗?知道妻子对这件事意见与自己不一致,想奉劝,不想吵架,自认为能心平气和地劝妻子的人,也该当先“诚”一下,真的能保持心平气和地劝吗?最可能涌现的结果是,一开始真的是心平气和,但聊着聊着就在不知不觉中动了怒,末了以夫妻俩吵一架告终。
事情不但没有办理,反而搞的更僵。
如果在“诚”的状态下,诚挚面对自己内心的情形下,认为自己可以担保不动怒,那才可以去谈。
还要把稳,这便是一次“定境不雅观心”,在谈的过程中,随时不雅观照自己内心的感情颠簸,创造自己已经不足平和,内心已有怒意或怒气时,就要立时中止发言,这样才可能避免战火重燃,抵牾加剧。

修诚才能够差异开情和念。
情指内心的感情、情绪,念指动机,起心动念,在我们的内心活动中,两者常常是纠缠在一起的。
那么,修心时为什么要将两者差异开呢?由于两者的浸染不同,情只是蒙蔽心灵,念还会毁坏善行、毁掉你的功修,以是修念是更为主要的。

比如说,“如好好色”,出发点肯定是情,见到美好的事物自然心里会有愉悦感,这可以说是人的本能,是内心涌现了喜悦的感情。
公关职员为什么要长得俊秀?不是为了色诱!
而是符合《大学》说的诚,“如好好色”,这是对人的本性的关照,面对美色民气会生出喜悦,如果不违背自己内心自然天生的感情,哪怕没故意识到这种感情,都会在喜悦的心态下与公关职员交谈,自然沟通更随意马虎,更可能达到效果,由于对方的心态是喜乐平和的。
面对美,内心浮现七情的喜,这便是《中庸》上讲的“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是符合中庸的精神的,并不是缺点的。
如果由这种情发展为念,多数就会涌现缺点,由于推销员俊秀,虽然不想买她推销的东西,也喜好和她连续聊下去,不知不觉中就已有不好的念,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因此,不仅要控动机,也要控情,便是《中庸》说的“发而皆中节”,要把情掌握在一定的范围内,要适度。
看到美女心生喜悦没有问题,但要把这种喜掌握在适度的范围内,不能任其发展,否则就随意马虎心不正、心动了。
心不正就会想办法让对方上当,心动就会自己上当,前者是恶念导致恶行,后者是使自己成为恶行的捐躯品。
不管涌现哪一种情形,都一定会带来人生的纠结和痛楚,至少会做出一些在察看犹豫者看来很屈曲的事情。

反思的过程很痛楚,有时候乃至因此进行不下去。
这虽然不是修心的必经阶段,但涌现这种征象至少证明我们做到了“诚”,方向没有错。
这种时候不能回避,回避就做不到诚,修心的效果就没有了。
《论语》里提到:“见义不为,无勇也。
”可见,有时候做该当干工作,也是须要勇气的。
修心便是这样。

做不到诚,修心的反思一定会犯两种缺点。
其一是自欺欺人。
我看过这样一则笑话。
某医院为加强护士的做事意识,组织护士学习、反思,反思的题目是“如果我是患者”。
一位护士的发言得到全体与会者的热烈掌声,她说:“如果我是患者,我绝对不会给护士添麻烦。
”范例的不诚,这是你内心真实的想法吗?说这话你自己信吗?修心如果走到这条道路上,就不是长善而是长恶了。

另一种易犯的缺点,即想的都是不相关的事儿。
有一则笑话讲,某居士第一次练习打坐后对妻子讲:“和尚劝我打坐,说打坐对我有好处,真对啊!
刚才打坐我才想起来,隔壁老张还欠咱们家三斗麦子没还,差点忘了。